
在緬甸胡康河谷發現的一塊億年琥珀,定格了蜘蛛獵捕黃蜂的精彩瞬間
10月10日消息,據美國《連線》雜志9日報道,在緬甸的胡康河谷,美國科學家發現一塊億年琥珀,內有一只蜘蛛以及一只粘在蛛網上的雄黃蜂。在被松脂捕獲時,這只年幼的蜘蛛似乎剛要享用黃蜂餐。據悉,這是科學家發現的第一個定格蜘蛛獵捕瞬間的化石記錄。
這塊億年琥珀形成於大約9700萬到1.1億年前的白堊紀早期,和恐龍同屬一個時代。琥珀中的蜘蛛是一只群居性圓蛛,學名“Geratonephila burmanica”,獵物是一只黃蜂,學名“Cascoscelio incassus”。這兩個種群現在已經滅絕,從琥珀保留下的獵捕景像來看,遠古時代的昆蟲行為與現在沒有太大差異。
黃蜂會將卵產在蜘蛛卵上,遭到蜘蛛的攻擊也是它們“罪有應得”。美國俄勒岡州大學的昆蟲學家喬治-伯納爾在有關這一發現的新聞稿中指出:“這是黃蜂最可怕的噩夢,永遠不會結束。在樹脂將它們捕獲時,這只黃蜂正等著蜘蛛發動攻擊。”
胡康河谷發現的億年琥珀不僅記錄下蜘蛛捕獵的精彩瞬間,同時也是一個重要證據,證明白堊紀早期的蜘蛛種群也過著群居生活。琥珀中還有一只蜘蛛,是一只成年雄蛛,與這只年幼的蜘蛛生活在同一張蛛網上。現代群居圓珠通常生活在雌蛛編織的網上,它們會在獵捕昆蟲時相互協作,共同維護蛛網。根據科學家的研究,蛛網上的小滴中含有大氣浮游生物和顆粒,例如花粉、孢子和塵埃顆粒。研究論文刊登在10月8日出版的《歷史生物學》雜志上。(孝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