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汽車當藏品!公交迷8年收獲2大“經典”

人文地理

導讀 網友們找到的BK640 田建和已經修復的BK640B 對於城市而言,公交車承載著城市的工業化記憶;對於人而言,公交車則藏著很多故事。北京的公交經歷了幾次更新換代,從只能拉十幾個人的小單機車,到如今可載百十余人的通道車……不過,曾經殘存於兒時記憶中的老黃海客車、老解放客車,如今已難覓蹤影。這些淘汰的公交車要麼已賣到外地最終拆解,要麼淪落街頭成為廢 ...

網友們找到的BK640

田建和已經修復的BK640B

對於城市而言,公交車承載著城市的工業化記憶;對於人而言,公交車則藏著很多故事。北京的公交經歷了幾次更新換代,從只能拉十幾個人的小單機車,到如今可載百十余人的通道車……不過,曾經殘存於兒時記憶中的老黃海客車、老解放客車,如今已難覓蹤影。這些淘汰的公交車要麼已賣到外地最終拆解,要麼淪落街頭成為廢鐵。那些讓人嘴角上揚的,與公交車有關的童趣,或許,也只能存於照片之中了。

但有些人,不甘於讓這些記錄著北京城發展史的公交車就這樣消失,他們憑著自己的一腔熱忱留住了一段可以觸摸的歷史,這些人被稱為公交迷。位於懷柔楊宋的老爺車博物館大院裡,停放著兩輛老式的公交車,兩車的型號為BK640和BK640B,汽車銘牌標注的出廠時間分別為1965年9月和1972年9月。其中出廠時間較晚的BK640B型車已被公交迷們修復到了可以上路的程度。談起收車、修車的故事,既是公交迷又是公交駕駛員的田建感慨良多。

8年輾轉收車路

2003年前後,網友迪迪在四季青一帶發現了一輛停在路邊的破舊大客車,不成想這輛車竟然是在1972年出廠的BK640B車型,該車曾經是北京公交的主力車型。很快,這件事被發到了公交迷的論壇裡,一時間,整個公交迷群體都興奮了。

“發現的時候,這車被人當做修車的倉庫使用,車輛的主人是一位修車店的老板。那時候我們真是怕這車最後成了廢鐵被處理了,所以消息一發出,我們就馬上開始四處行動,想辦法把車收回來。”田建告訴記者,想法歸想法,但一些無法解決的現實問題成了收車路上的攔路虎。其一是停放問題,車收回來之後,車輛無處停放;其二是價格問題,車輛的主人見有人主動收車,要價30萬元,對於囊中羞澀的公交迷群體而言,30萬元的數字過於龐大了。

“其間,那個修車店老板也在四處找買家,他找了一些影視制作公司,也找了一些搞收藏的,但所有人都被價格嚇走了。我們也沒閑著,也在找人找地方收車。”幾經輾轉,田建認識了老爺車博物館的館長雒文。起初,雒文對這輛車的興趣並不大,因為他收的車大多是一些有歷史紀念意義或者外形比較漂亮的老款轎車或貨車,公交車並不在他的收購範圍內,更為重要的是,雒文手頭的資金也很是緊張。但在得知了這輛車之於北京城市的意義之後,雒文最終決定幫公交迷一把。在和老公交車的車主幾番討價還價之後,這輛老公交車以5萬元的價格被收購,歷時8年之後,這輛殘破不堪的公交車終於找到了一個好的“歸宿”。

其他公交車收車太困難

另外一輛被收來的老公交車BK640也是幾經波折。2005年前後,在青塔附近被發現後不久,這輛BK640便消失了。幾年之後,這輛車竟然又出現在了海澱上莊地區。此時,這輛車已成為了一個工地工人的宿舍。不過這輛車當時屬於城建公司下面的一個單位,在經過多方努力後,雒文花費幾千元將其收到了博物館內。

“我們公交迷散居在北京各個區域,自從成功收回了兩輛老公交後,大家的干勁更足了,每天只要外出,就會留意身邊是否有老公交車。”

去年9月份,田建曾在一個駕校內,發現了一輛仍可以上路行駛的BK6141型公交車,該車已臨近報廢期,被用作駕校的班車。BK6141是1990年至2000年之間北京公交的主要車型。“當時我們花了200元租下了這輛車,帶著三四十個公交迷,在路上開了幾圈,不過這車屬於駕校,最後被強制報廢了。”

田建告訴記者,以前的公交車不知道怎麼流出去的,有可能是通過拍賣變為私人財產。但上世紀90年代中後期以後的公交車基本沒辦法收,好多最後都不知所蹤。因為這個東西屬於國有資產,私人就算有錢也沒法買。多年參與尋找老車的經歷,讓田建對老公交車了若指掌。“我們到處找老公交車的時候,很多車看上去像,但走近了一看發現並不是,這些經驗都是慢慢積累的。”

五人小組復原老公車

“我們這幫人都屬於完美主義者,車子收回來了,就必須把它恢復到當年運營時候的狀態。”看著停放在眼前的兩輛老公交車,田建的興奮勁兒來了。

不過,修復需要成本,因為這些車的零配件已經非常難找了,車輛裡面的狀況更是不為人知。“BK640的車更老,按說更有劃時代的意義,但我們收回來的這裡車底盤已經完全爛了,車裡能拆的東西基本都拆走了,想恢復和重新造一輛車沒區別,這就不是我們能力範圍以內的事兒了。BK640B則要好很多,基本的東西都在……”

經過商議之後,一個由公交迷組成的修復小組很快開始了工作。這個小組共有5人,除了田建外,還有來自雙層公交車的電工王晨、汽車報的記者吳戈、正在讀大學的彭天龍以及專門負責後勤保障的來自門頭溝的張帥。而整個公交迷群體是他們5個人的後盾。“公交迷們給了我們很大的鼓舞,比如公交迷論壇的創辦者寧軒,他特地給我們買了不少電話充值卡和油卡,供我們使用。”雖然BK640B公交車上基本東西都在,但大多都已壞損,絕大多數零件都必須更換。按照分工,車輛零配件由吳戈負責在網上“淘”,車內所有電器設備則是由王晨負責購買安裝調試,機械部分則交給田建負責。

“大家住在什麼地兒的都有,最遠的是門頭溝,我們家住在沙河,而車子在懷柔。”田建說,由於其他人都沒有車,所以每次只要田建休息的時候,大家便會一大早到沙河集合,由田建開車再到懷柔。每次修車都是從早8時干到晚8時。“張帥說他不懂修車,只能給我們負責後勤,每次來修車時,總能吃到他從門頭溝帶來的包子,中午就吃他買回來的烙餅加香腸。大家都是義務在這裡干,不僅沒有報酬,還要經常自己掏腰包,可大家都沒有怨言。”

去年年底,經歷了兩個月的維修、復原後,BK640B已經可以點火啟動了。為了把細節做到極致,田建等人對車輛進行了重新噴漆,連車輛編號、車牌、銘牌、座椅他們都是參照以前的資料重新制作安裝的。

“編號、銘牌由一名公交迷專門負責,他就參照以前的歷史資料用電腦制作電子模型,然後再刻出來。我們把鏤空的號貼在車上,然後在中空的部位噴漆,這樣做出來的效果和原來車上的編號幾乎一樣。”田建告訴記者,等到修復完畢後他們發現,光花在零配件上的錢就已經有5萬多元了。這些錢是大家集資的錢,每名參與者都出於自願,為的只是在他人看起來似乎毫無意義的事情。

背景資料

BK640型公交車

BK640型公共汽車是中國第一款國產大客車。由無軌電車制配廠研發,定型於1957年12月,故稱“五七型”或“京一型”,曾被稱為“爭氣車”。1958年起,由北京汽車修理公司四廠進行批量生產。該型公共汽車使用中國第一汽車制造廠生產的解放CA10B卡車底盤改制而成,車身骨架結構參考斯柯達706RO型客車設計,采用全金屬半承載結構,在試生產中采用二氧化碳保護氣體焊接車體,提高了焊接強度及生產速度。

BK640型公共汽車外觀采用大圓角基調設計,設有兩個雙內擺氣動車門,車輛塗裝采用淺黃和大紅搭配。該車型量產後投入3路、7路、10路、15路以及部分長途線路運營,取代了一部分老舊進口客車。部分640型公共汽車曾拖掛小型拖車投入到客流較大的線路緩解運力緊張問題。截至1974年BK640型公共汽車停產,共生產1549輛。

BK640B型公交車

BK640B型公共汽車是BK640型公共汽車的改進型,由北京市汽車修理公司第四修理廠研制並生產,於1970年定型投入量產。該車使用解放CA10B型發動機和客車底盤。換擋機構采用撥叉式,減少零件並簡化了生產工藝。車身骨架為全金屬半承載結構,采用二氧化碳氣體保護焊進行車身骨架焊接,並簡化了頂架結構。

BK640B型公共汽車的外觀曾被周總理譽為“大平正方”,此車,外形與上一代BK640相比更加大氣,車內更寬敞明亮。采用了大圓弧形擋風玻璃,且前後擋風玻璃互相通用。車內外各種細節設計也更加協調、合理。資料顯示,當年十裡長街送總理時,周總理的靈車的車型便是BK640B。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