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盟不惜代價促減排

環境保護

導讀基於歐盟的總體目標 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歐委會此次提出了一系列根據各國不同國情而制定的不同目標,除丹麥能與歐盟總體目標保持一致外,瑞典可降為17%,而法德則只有14%。對於剛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來說,仍可有限度地增加排放量,如保加利亞的"增排限制"為20%,波蘭則為14%。 相對其他產業,歐盟工業領域將首當其衝遭受"減排之苦" ...

基於歐盟的總體目標 2020年前將溫室氣體的排放量在1990年的基礎上減少20%,歐委會此次提出了一系列根據各國不同國情而制定的不同目標,除丹麥能與歐盟總體目標保持一致外,瑞典可降為17%,而法德則只有14%。對於剛加入歐盟的中東歐國家來說,仍可有限度地增加排放量,如保加利亞的"增排限制"為20%,波蘭則為14%。

相對其他產業,歐盟工業領域將首當其衝遭受"減排之苦"。根據歐盟委員會統計,2005年歐盟工業部門溫室氣體排放量高達20億噸,這一數字2020年前將被要求降低至少21%。而且,從2013年開始該領域將根據排放量征收費用。

在可再生能源(太陽能、風能等)建設方面,依照2020年前將其所占的能源供應份額提高至20%的總體目標,各國的具體目標也稍有不同。如瑞典將高達49%,法國則為23%,德國18%。據統計,目前歐盟該領域能源消耗的總體份額僅為8.5%,因此,隨著這一份額的不斷提高,傳統能源領域將至少減少100萬個相關工作崗位,屆時各國將面臨不小的就業壓力。

鑒於上述目標及征收"排放費"等具體措施,歐盟專家預計,這將使歐盟每年至少損失600億歐元的收入。歐盟委員會主席巴羅佐在新聞發布會上風趣地說,"這相當於每個歐盟公民每周損失3歐元"。但他同時強調,"減排當然需要付出代價,減排計劃實際上意味著未來的收益"。

根據相關程序,該計劃由歐盟委員會提出後,仍需歐盟理事會和歐洲議會批准後方可生效實施。因此,該計劃仍將面臨一系列艱苦的談判,不過巴羅佐表示有信心在年底之前看到該計劃獲得通過。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