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興隆山保護局 攝

興隆山保護局 攝
中新網蘭州9月10日電(記者 馮志軍)10日,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接村民反映,派專家對日前在當地一村莊放水灌溉農田水渠內發現的一條“娃娃魚”進行了研究,認為是野生大鯢,又名叫“娃娃魚”,並對其進行了測量鑒定。
據專家測定,該大鯢體長70釐米,體重約2.12公斤,頭長7釐米,扁平、口大、身體呈褐灰色、四肢短扁,趾為前四後五,體表光滑無鱗,為國家二級保護野生動物大鯢。
甘肅興隆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野生動物專家康發功稱,在興隆山資源本底調查中沒有發現野生大鯢,此次在興隆山附近發現野生大鯢,實屬首例,在野生環境條件下,能長到這麼大,實屬罕見。“大鯢主要產於長江、黃河及珠江中上游支流的山澗溪流中,在北方地區較為少見,現在興隆山發現大鯢,說明興隆山生態環境得到有效保護,適合大鯢的生存條件。”他說。
康發功介紹,“娃娃魚”與恐龍生活在同一個時代,被稱為“生物進化史上的活化石”,多生長在幽靜的環境裡,對水質的要求特別高,是現存的有尾類的兩棲動物中個體最大的動物,幼體腮呼吸,成體肺呼吸,能夠發出類似人類嬰兒的啼哭聲。
據了解,這條珍貴的野生大鯢將被送往甘肅省野生動物救護中心進行專門救護,並得到及時保護。(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