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從景邁山山頂望去,盡是一片一片的茶林。
喝茶的人都知道:“高山雲霧出好茶。”地處怒山余脈南部、瀾滄江西岸的瀾滄縣,被群山環繞,雲霧繚繞處,皆是茶樹。
在追溯普洱的千年茶文化時,必須提及到的地方就是瀾滄,這也是許多好茶之人翻山越嶺,千裡迢迢一定要到瀾滄“尋根問祖”的原因。瀾滄擁有帕令黑山十幾萬 畝野生古茶樹群落、邦崴過渡型千年茶樹王、景邁芒景千年萬畝栽培型古茶園,這些構成了瀾滄境內完整的茶葉大規模從野生型向人工型栽培過渡的進化鏈,因此, 瀾滄也被學界稱為“茶樹自然博物館”。
文/圖 記者陳鈺鳳
千年古茶樹生嫩芽 散茶香

雨後,吐出嫩芽的古樹茶葉。
為了一睹古茶樹的芳容,記者選擇了交通比較便捷的景邁山。景邁山是瀾滄古茶山的代表,是布朗族、傣族的祖先早期人工種植雲南大葉茶種的典範,也是中國境內已知人工種植古茶樹面積最大、年代最長的古茶山。至今,那曾經歷盡千年滄桑的古茶樹仍生機盎然、郁郁蔥蔥。
景邁山位於惠民鄉,距離瀾滄縣城只有1個小時車程,旅游配套相對完善。在山上,不管是客棧,還是茶樓都很容易找到。景邁山上有4個寨子,第一個寨子便是景邁人家。車沿著石頭路顛簸著爬上了景邁人家,雖是正午,但是寨子裡已經明顯地感覺到一陣清涼。
景邁山的古茶園,隱匿在一片古樹林中。若不是當地人的指引,像記者這樣的外行人是分辨不出哪棵是古茶樹。在記者的印像裡,茶樹都是清一色的矮矮瘦瘦,而 眼前這些千年古茶樹,卻徹底顛覆了記者對茶樹的印像,原來茶樹也可以這般偉岸。據當地人介紹,景邁山上的古茶園占地2.8萬畝,上千年的古茶樹就有20多 萬棵,茶樹的栽培歷史可追溯到1800多年以前。為了保護這些古茶樹,村民們為每棵茶樹都編上了“身份證號”。茶客們喜歡上了哪棵茶樹上的茶,就可以按照 它的編號,向農戶訂購這棵茶樹的茶葉。

雨季後村民采摘下古樹茶葉。
在古茶樹的周圍,村民見縫插針地種植了香樟樹,於是,具有滅蟲滅蚊作用的香樟樹成為古茶樹的天然守護神。這些茶樹也成了真正意義上的原生態茶樹,森林裡多樣性的物種共同維持著生態系統的平衡,茶樹不用施加任何肥料或者殺蟲劑,也能成長得很好。
此季,雨後的古茶樹又生出了新芽,那般的嬌嫩、翠綠。新芽散發出來的獨有的清香,穿越了千年的時光後,依然能沁人心脾。
千年古寨炊煙裊裊
與景邁山上的這些古茶樹一同經歷千年風雨的還有山上的千年寨子。保存完整的布朗族的翁基寨子、傣族的糯干古寨,也如同古茶樹一樣,沉澱了上千年的時光,至今散發著醇厚的余香。
呈月牙形整齊排列的糯干古寨,每家每戶的房門都朝一個方向敞開著。糯干古寨是當地有名的長壽村,曾經居住的最年長的老人有125歲,而現在還在世的最長壽的老人也有106歲。寨子裡有很多八九十歲的老人,老人背著背簍上山采茶在這裡司空見慣。
傍晚的寨子,家家戶戶開始忙活著做晚飯。沒事做的老人悠閑坐在水渠旁抽著水煙,和善地跟陌生的行人打著招呼:“到家裡來喝茶啊1
這樣的環境、這樣的心境,教人如何不長壽呢?
Tips

吃上去有茶葉清香的茶飯。
美食:景邁山上的茶宴是一定要嘗嘗的。茶葉煎蛋、茶茸(也叫螃蟹腳)煲雞、茶葉炒牛肉、涼拌茶葉尖,既不失茶葉的清香,又減少了肉類的肥膩。喝上一杯茶葉酒,再吃上一碗茶葉飯,滿嘴茶香!
住宿:在景邁山上很多寨子都有民居可供住宿,也有客棧、酒店可以選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