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節假日盡量與父母共度、親自給父母做飯、教父母學會上網、帶父母一起出席重要的活動……你為父母做過以上的這些嗎?這些都是全國婦聯發布的“新二十四孝”中的條款,近日,這些條款一經發布,就引起了網友們的熱議。
古有《二十四孝》全名《全相二十四孝詩遜,由歷代二十四個孝子從不同角度、不同環境、不同遭遇行孝的故事集合而成。8月13日,全國婦聯老齡工作協調辦、全國老齡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全國心系系列活動組委會共同發布新版“二十四孝”行動標准。全國老齡辦副主任吳玉韶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新“二十四孝”行動標准與舊的形成對比,是想告訴人們時代的腳步在不斷向前邁進,對孝文化的理解既要傳承也要有創新。
新“二十四孝”究竟有沒有必要?網友們就此展開了熱議,絕大部分網友都認同百善孝為先,應該努力做到,但對於這個“標准”,許多網友也發表了心中的顧慮,“心有余而力不足”成了網友們一個普遍的觀點,微博網友@遺棄的易拉罐慚愧地說:“第一條就直接陣亡了,淚奔。百善孝為先,但身在異地工作唯一能做到的就是經常的通話了,趁父母尚在,別讓對方再為你操心,常回家看看才是王道。”網友@暖暖的西瓜地認為新“二十四孝”看著簡單,要做全卻也難,“自古忠孝難兩全”對很多在外發展的人來說仍然是個不可逾越的問題。
有些網友則認為孝道不應該“標准化”,網友@孟令鄰認為孝道並沒有什麼明確的標准,“照顧好自己別讓爸媽擔心,常回家看看,多陪陪他們。這樣爸媽就已經很知足了。”網友@雙魚座小胖紙要變身也認為,“真正的孝是出自內心,而不是靠標准而孝。”(記者 蔣哲 實習生 林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