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俗台灣走一遭 感受骨子裡的傳統(圖)

景點

導讀 一位喜歡去台灣自由行的朋友說,台灣給她最大的印像是“很有傳統人情味”,這種“人情味”也通過大量的民俗生活細節體現出來。其實,台灣的生活習俗與祖國大陸特別是南方沿海地區相當一致。如今,許多傳統文化、民俗活動在高度發展現代文明的大城市裡日漸消失,但在台灣,由於民間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倫理的執著與堅守,還努力地保留著更多的閩粵古風,保留著 ...

一位喜歡去台灣自由行的朋友說,台灣給她最大的印像是“很有傳統人情味”,這種“人情味”也通過大量的民俗生活細節體現出來。其實,台灣的生活習俗與祖國大陸特別是南方沿海地區相當一致。如今,許多傳統文化、民俗活動在高度發展現代文明的大城市裡日漸消失,但在台灣,由於民間社會對中國傳統文化倫理的執著與堅守,還努力地保留著更多的閩粵古風,保留著濃濃的中國傳統習俗,可謂“處處表現閩粵風尚,時時體現中華色彩”。

布袋戲:掌中弄巧

稍微了解台灣文化的人都會知道風靡寶島的霹靂布袋戲。傀儡戲、皮影戲、布袋戲是台灣三大偶戲。雖然傀儡戲與皮影戲的起源皆早於布袋戲,但布袋戲才是今日最為台灣民眾熟悉也最常見的偶戲。布袋戲起源於17世紀福建泉州或漳州,至十九世紀中期,在閩南地區蓬勃盛行,從江湖小藝,蛻變為雅俗共賞的民間娛樂,隨著 “移民”進入台灣。戲中布偶的頭用木頭雕成,除偶頭、偶手與偶足外,軀干與四肢都是用布料做出的服裝,就像“用布料所做的袋子”,因此得名。演出時將手套進戲偶的服裝中進行操偶,所以在台灣又叫做“掌中戲”。

布袋戲是地方戲,又兼備中國傳統戲曲特性,如今“昆曲”、“黃梅戲”等已經成為高雅藝術的代名詞,而布袋戲走了一條截然不同的道路:它在台灣毅然與商業傳播結合,運用新的演繹手法,使之在電視連續劇的世界裡獲得新生,並由此發展出包括霹靂布袋戲在內的一系列精彩作品,以及眾多為人津津樂道的角色。有幾家公司都在運作發展布袋戲劇集,其中霹靂布袋戲公司是發展得最好、規模最大的公司。霹靂布袋戲不僅從操偶、布景、特技等方面不斷推陳出新,還大量運用動畫和煙火爆炸等聲光特效加強效果。劇情方面除了傳統劍俠戲的基調,以及詩詞文采和詼諧搞笑的特色之外,更發展出包括忍者、妖魔鬼怪、外星人、吸血鬼等等甚至機器貓等大紅動漫題材。不僅屢獲大獎,還被翻譯成英文搬上美國卡通頻道。

台灣媽祖:文化情緣

在台灣的每個城市鄉村,都能看到媽祖文化傳播的足跡,紀念品店裡還可以買到卡通形像的媽祖冰箱貼。媽祖文化已成為寶島超越族群、階層、區域的主流民間文化。

台灣的媽祖崇拜起源於福建省,媽祖信仰也是中國第一個信仰類世界文化遺產。每年都有台灣各地媽祖廟以“進香”、“交香”為由組織盛大的團隊到福建湄洲島進香。在台灣,媽祖代表著“根”,代表著家鄉,許多台胞都把媽祖當作與故土緊緊聯結的重要感情紐帶。

對游客來說,彰化的鹿港小鎮可謂大名鼎鼎,小鎮的街頭巷尾,亦處處流露著鄉土的純樸與古意,小巷中的古厝老宅,古早式中藥行、布店等比比皆是。羅大佑那首著名的《鹿港小鎮》中唱到:“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是的,走進鹿港小鎮,你就能看到坐落在中山路的天後宮,列屬三級古跡,台灣各地從鹿港天後宮分香出去的廟宇高達600多座,因此終年都有絡繹不絕的香客回來進香,幾百年來,香煙熏黑了媽祖臉龐,因此有“黑面媽祖”之稱,可見香火之盛。而每年農歷3月23日媽祖誕辰,如潮湧至的進香團更使天後宮為之沸騰,成為鹿港的一大盛事。這座天後宮的建築亦頗有可觀:精致的細部裝飾、樸拙的石雕、正殿中神氣活現的千裡眼、順風耳塑像,以及清乾壟光緒皇帝御賜的御筆匾額等,就算本身沒有特定的信仰,也應該進去參觀感受一下。

中元普渡:古風傳承

從節日方面來說,台灣民間的傳統節慶和大陸大同小異。最重要的節日有春節、元宵節、清明節、端午節、七夕節、中秋節、重陽節、除夕等等。過節的形式習俗也和大陸相仿,如春節的走親訪友拜年,元宵節吃元宵、賞花燈,中秋節賞月、吃月餅等等。其中,非常值得一提的是中元節。

農歷七月,是中國民間相傳的“鬼月”,台灣民眾的日常生活無形間多出了許多忌諱。而農歷七月十五,就是傳說中“鬼門開”,生者要追祭亡靈,這便是中國傳統的“中元節”。這一天,整個寶島從北到南的城市裡,街頭、家門口、店鋪前隨處可見三三兩兩的民眾焚香燭、祭三牲、燒冥紙的祭祀場面,社區也會集中擺出祭品,集體參拜。這種祭祀並不僅限於祖先,所有的逝者,特別是那些無依無靠的亡靈都是祈福的對像,因此,叫做“中元普渡”。

“中元普渡”可以說是中國人本性善良的一種表達。這一天,連台北這座現代化大都市都會展示出極為傳統的一面:在很多街道兩旁,隔幾十步遠就擺放著一個堆滿貢品的香案,其上香煙裊裊,人們將冥紙、金元寶一疊疊續入案前供奉的火盆中,並在香案前雙手合十祭拜祈福。身前街道上奔馳著無盡的車流,並不會影響到人們的虔誠,傳統與現代在這裡交織成了一幅別致的中國民俗風情畫。

此外,中元祭祀活動中最富盛名的是基隆的中元祭,一連多天燈放彩、迎鬥燈、燈車游行等活動後,凌晨時,還會舉行盛大的“放水燈”活動。數千人在夏夜裡聚集在淡水河畔,大大小小的彩燈載著人們的祝福順水而去,夜色中的淡水河都被彩燈溫暖的光輝映得斑瀾剔透。 ■ 姜琳琳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