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自然的危險之旅:動物遷徙進行時

生物

導讀 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馬裡大像必須在干涸的撒赫勒地區永不停息地遷徙。它們每年遷徙近500公裡,是已知的大像遷徙中最長的。 百萬遷徙,存者寥寥,這是你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制作的7集節目《大遷徙》中所看到的景像。大大小小的動物在世界各地遷徙,踏上尋找資源的危險之旅,這一旅程可能需要數小時或者跨越數代。在南極半島,巴布亞企鵝列隊排列一同潛入水中 ...

為了尋找食物和水源,馬裡大像必須在干涸的撒赫勒地區永不停息地遷徙。它們每年遷徙近500公裡,是已知的大像遷徙中最長的。

百萬遷徙,存者寥寥,這是你在美國國家地理頻道制作的7集節目《大遷徙》中所看到的景像。大大小小的動物在世界各地遷徙,踏上尋找資源的危險之旅,這一旅程可能需要數小時或者跨越數代。在南極半島,巴布亞企鵝列隊排列一同潛入水中。

肯尼亞馬塞馬拉國家動物保護區干涸平原上奔跑的角馬群。每年,角馬遷徙1800英裡(2900公裡)跨越非洲東部赤道朝著多雨而綠色植物充盈的地區奔去。

對海像來說,冰就是生命。海像是靠呼吸氧氣生存的海洋哺乳動物,冰是它們休息、生產、哺育和遷徙的地方。隨著全球變暖海冰消融。它們每年一度的遷徙漸漸淪為一場與時間、距離、溝渠和災難的較量。

小斑馬在母親身邊生活數月,通過聲音、氣味和身上的條紋來識別母親。

帕勞金色水母因單細胞生物蟲黃藻而呈現金色。蟲黃藻在水母中生活,為水母提供維持生命所需的能量。它們每天跟隨太陽遷徙,喂飽了“過客”,也確保了它們的生存。

南喬治亞島上,一只雄性信天翁在向異性展示自己近11英尺(3.4米)長的翼展。在南大洋上空翱翔數月後,它們的求愛儀式就此拉開。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