沉睡300余年的“水下龐貝”泗州城部分重見天日

考古

導讀 2012年7月10日 沉睡300余年的“水下龐貝”泗州城部分重見天日這是在江蘇省盱眙縣淮河鎮城根村,考古人員發掘出的古泗州城一角(2012年7月10日攝)。日前,有著“水下龐貝城”之稱的泗州城,經過南京博物院考古所一年多的考古發掘,在因洪水肆虐而被深埋水下330多年後,其西南角部分重見天日,並出土了大量文物。目前,專家正會同當地政府商討遺址恢復方案。泗州城 ...

2012年7月10日 沉睡300余年的“水下龐貝”泗州城部分重見天日這是在江蘇省盱眙縣淮河鎮城根村,考古人員發掘出的古泗州城一角(2012年7月10日攝)。日前,有著“水下龐貝城”之稱的泗州城,經過南京博物院考古所一年多的考古發掘,在因洪水肆虐而被深埋水下330多年後,其西南角部分重見天日,並出土了大量文物。目前,專家正會同當地政府商討遺址恢復方案。泗州城始建於北周,隋朝時毀於戰亂,唐代重新興建。唐代至明代該城處於黃河與長江的漕運中心,商船貨船往來不斷,曾繁榮一時,有“水陸都會”之稱。但隨著“黃河奪淮”“蓄清刷黃”等變化,泗州城頻繁遭受水害。清康熙19年(公元1680年),繁盛了千年的泗州城在一場持續數十日的暴雨中被徹底淹沒。新華社發(周海軍 攝)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