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到大阪後,發現日本遠不止爛漫的櫻花和美味的壽司,游人更能感受一種穿越之趣:前一秒還身處摩登繁華的難波公園購物中心,轉個彎就仿佛時光倒流,倏然來到古色古香的法善寺小巷;心齋橋頭的時尚男女令人目不暇給,而“一休”打扮的小和尚又牽住了游人驚諤的視線……在這個“穿越”盛行的年代,不妨來大阪體驗亦真亦幻的古今之旅!

大阪
美食天下小心“食倒”
出發之前,身邊的日本達人無數次灌輸我:島國對細節是如何苛求,此行也著實讓我感受到了這種較真勁。酒店標間大氣地配備了全套餐具的廚房、洗衣機及烘干機等,每個遙控器旁還附上中日英文的使用指南,如此體貼入微,讓我們感覺不像在異國“借宿”,而是賓至如歸的“居妝。

購物中心
從敞亮的窗戶望出去,對面花園式購物廣場難波公園一覽無余。難波公園前身是日本職業棒球隊南海鷹隊的主場,1989年這只“南海鷹”飛到福岡巨蛋變身“大榮鷹”,運動場也因此凋落,數年後改建成購物中心。從遠處看就是一座綠茵層層的斜坡公園,水泥森林中一塊難得的綠洲,即使不購物,去階梯式的花園散步喝茶也是一件美事。在難波公園裡,不管是不是購物狂,都可以“橫掃千軍”。

繽紛街景
從難波公園出來天色已晚,既然來到了有“日本廚房”之稱的大阪,當然要抓緊機會好好享受一番。大阪之所以得此花名,是因為以前東洋人的所有的生活必需品都得先從日本各地運到大阪,再分運至其他地區乃至國外。而“日本廚房”的精華都在與難波公園一街之隔的道頓崛和心齋橋,站在心齋橋街口,巨大的美食燈箱廣告以排山倒海的氣勢衝擊著游人的視線:霸氣的螃蟹、圓潤的河豚以及張牙舞爪的章魚,這分明就是對“吃貨”赤裸裸的挑釁。途經
一家餐廳前,只見游客爭相與一位穿著紅白條紋連體衣、帶著三角帽的“眼睛先生”合影。原來這位人氣頗高的卡通人物名叫“食倒太郎”,是這家人氣餐廳的代言人。“食倒太郎”意寓“大阪的美食太多,會吃得倒在路邊”。幾年前餐廳因資金短缺暫時歇業,就是這位大明星敲著太鼓,再次開門迎客,從此餐廳生意越做越好。
從心齋橋出來,抬頭看到“信長書店”的霓虹燈大招牌。書店在二樓,我們沿著樓梯往上走,撞見一位正在下樓的清秀男子,他瞅了瞅我們,眼神中帶著點吃驚。在與他擦肩而過時,我們還嘮叨“沒見過美女啊?”衝進店裡劈頭就問男店員明信片在哪兒,他表情更為驚愕,“石化”了十幾秒才搖了搖頭。我們環視書店,赫然發現原來這是一家色情書店!我和同伴尷尬地用圍巾蒙住臉,火速遁走……這裡警示各位女游客:在大阪見到名為“信長”的連鎖書店,請慎入!
姻緣之神魔法火車
在心齋橋我們吃得油手油嘴,向導又帶我們來到一家居酒屋,打著飽嗝的我們心想——還吃啊?向導示意我們拐進居酒屋旁的窄巷。巷子兩邊的小店掛滿了日本傳統的紙燈籠,雨後的青灰石板路在燈光下忽明忽滅,我們仿佛踩進了時光隧道,令人迷醉。如果正巧有一位邁著碎步的藝伎或帶刀的武士經過,我真會上前問問自己身處什麼朝代。

手水舍
向導的解說將我從奇思妙想中拽了回來。原來這條鬧中取靜的巷子正是著名的“法善寺橫侗,“橫侗即“小巷”之意。法善寺橫丁長八十來米,寬兩米有余,東西向延伸,以小巷中心僅十平米的法善寺命名。最早就聽聞日本無賴派作家織田作之助的小說《夫婦善哉》,小說的主人翁柳吉和碟子曾光顧法善寺橫丁一家名為“夫婦善哉”的甜品店,兩人在店裡分享了一碗年糕紅豆湯。聰明的店主賦予紅豆湯“夫妻成雙”的吉祥寓意,情侶及夫婦同吃就會生活美滿。任何地方在被戴上“某某著名電影取景地”的光環後,十有八九會躋身熱門景點之列。在小說被拍成電影之後,法善寺這條胡同果然名聲大噪,“夫婦善哉”甜品店也成為人氣店鋪。

法善寺橫丁
法善寺只有一個小涼亭,一尊“不動明王”神像和一口汲水小井。在太平洋戰爭時期,法善寺一帶被付之一炬,唯獨“不動明王”巋然不動,傳說這位神仙一手持劍一手持繩,為人們斬斷惡緣,本來面目凶狠,之所以變身為“月老”,是因為曾有位女香客在參拜時向明王身上澆水,同時祈求良緣,後人紛紛效仿,明王轉職成功,周身也布滿了永不消失的青苔。
說到寺廟,不得不說說大阪另一處名勝住吉神社,要去參拜先得乘阪神電軌。站在小火車的站台上,竟然有種哈利·波特來到九又四分之三站台時的驚喜。日本人簡素淡泊的審美觀又一次得到證實,站台上沒有多余的裝飾,一列精致的綠皮小火車足以勾起游客的遐想,仿佛隨時會上演一場浪漫的愛情。小火車載著我們從鬧市出發,抵達了清靜的住吉神社的鳥居前。

開往吉神社小火車
面對神靈不能開玩笑,我們收起浮誇的談笑,正正經經地傾聽神社傳說:日本的神宮或是神社都有鳥居,它位於神社神路入口,以示神域之門。穿過鳥居,眼前便是一座朱紅的小橋,學名“反橋”,即我們所說的拱橋,因其形如太鼓,也叫太鼓橋,如同彩虹般將人間與神界連接起來。過了橋便進入了神的世界,過橋之前要先在橋下的“手水舍”以清水洗手漱口,清潔身心。住吉神社是大阪的總守護神社,供奉著海神等日本自古以來的神明,當時日本的遣唐使在出發前都會來拜祭海神,以求一帆風順。神社內的四座本宮好似海上乘風破浪的艦隊,都是國寶級的建築,參拜時要從第一本宮開始,且不能半途而廢。
三佳屋中學做烏冬
大阪之行的最後一天,我們來到了“三佳屋”體驗親手制做日本烏冬。作為烏冬面的超級粉絲,我可是為這天的到來期盼了無數個日夜。走進店裡,一陣濃濃的咖喱味撲鼻而來,一樓坐滿了正在吃面的食客,“稀裡呼嚕”的聲音此起彼伏。在一般的餐桌禮儀中,吃飯時發出聲音被視為不禮貌,而在日本則表示對食物的喜愛和對廚師的贊賞。

古韻
三佳屋是有二十多年歷史的老牌面館,店主前山博信先生做烏冬面已有三十幾個年頭,店門口那張招牌式的臉,便是前山先生的畫像。我們於二樓的榻榻米坐定,前山先生親身示範起了烏冬面的做法。只見他手起刀落,將擀好的面餅均勻地切成面條,看似簡單,但我們實際上手時,切出的面條卻粗細不一,厚薄各異,原來切烏冬也得靠巧勁和經驗。

三佳屋
我們不忍心再折騰這些無辜的面餅,最終還是厚著臉皮享受師傅的勞動成果。大碗烏冬蘸上濃濃的咖喱汁,再配上天婦羅,挑起一筷子送進口中,“稀裡嘩啦”吞下肚,就是這個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