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淞滬鐵路前世今生 見證上海榮辱興衰

人文地理

導讀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當年海上物資經有淞滬鐵路運往市區,為上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史料記載,1872年,淞滬鐵路第一期工程的終點站就設在江灣鎮。 1874年,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築鐵路,1876年7月3日,從天後宮北(今河南北路、塘沽路口)到江灣段正式通車,1876年12月1日,全長14.5公裡的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全線建成通 ...

淞滬鐵路是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當年海上物資經有淞滬鐵路運往市區,為上海的經濟和社會發展作出過重要的貢獻。史料記載,1872年,淞滬鐵路第一期工程的終點站就設在江灣鎮。 1874年,由英商怡和洋行集資興築鐵路,1876年7月3日,從天後宮北(今河南北路、塘沽路口)到江灣段正式通車,1876年12月1日,全長14.5公裡的中國第一條鐵路——淞滬鐵路全線建成通車。經過百余年的運營,上世紀九十年代中期,淞滬鐵路南段(汶水東路—北站)被拆除,由如今的軌道交通三號線所替代,完全退出了歷史舞台。

到哪裡感受淞滬鐵路昔日風采?

吳淞火車站

一段鋪著礫石的鐵軌、一個老式火車頭、一座車站小屋———“吳淞火車站”經寶山區有關部門按原貌修建,又重新矗立在當年淞滬鐵路吳淞鎮站舊址。“吳淞火車站”自免費開放以來,已接待參觀者四百余人。

地址:吳淞十一街坊綠地淞滬鐵路陳列館

交通:51、116、728、848、849、952、江月線等可達

走近“吳淞火車站”,一座十余米高的鐘樓躍入眼簾,跳動的秒針仿佛催人加快腳步。不遠處的鐵軌上,一列火車正緩緩“駛入”站台。站台一側,豎立的石碑告訴參觀者,這是中國人建造的第一條鐵路。

老古董

鐵軌上,一個重達上百噸的舊式燃煤機車車頭引人注目。為保護這個“老古董”不受日曬雨淋,車頭停放在碩大的玻璃房內。一些參觀者饒有興致地繞玻璃房一周仔細觀看,還不時拍照留念。“站長”張志輝介紹道,這是1956年波蘭制造、上海最早用於工業生產的火車頭,盡管不是當年淞滬鐵路上的“過客”,但也有半個世紀的歷史了。

候車室

木板房式候車室、吳淞站站牌、隔離木柵欄……65歲的俞老伯邊看邊回憶: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從市區到吳淞,就乘淞滬鐵路的火車。花四十五分鐘就能從位於現今東華路虯江路附近的起始站到達吳淞鎮站,單程一角五分錢。步入車站,看到微開的“售票處”窗口,俞老伯驚嘆:“真的和當年一模一樣1

藍鳥698:

單位距離那邊不遠,如果不是看了點評網的介紹,平時還真沒有留意這個地方。這裡其實可以說是一個小的主題公園,裡面有復原了舊時淞滬鐵路車站的樣式,周邊還有綠化和塑像,很好的還原了淞滬鐵路車站的原貌,反映了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歷史風貌。

如果在附近居住有一定年頭的居民應該知道,在造軌道交通三號線之前,輕軌高架橋下面就是原來的淞滬鐵路,一直要延伸到老北站,後來造輕軌的時候都拆除了,留下一小段作為紀念。現在老北站那裡輕軌寶山路站前面路面有一段凸起的地方,下面應該還埋著原來的鐵軌。

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

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

如今,在原天通庵站出口的廣場上,豎立著一座由鋼軌和車輪組合的紀念性雕塑;而當年的吳淞鎮站經寶山區有關部門按原貌修建,又重新矗立在當年淞滬鐵路吳淞鎮站舊址,鋪有一段鋼軌,安放著一台老式的蒸汽火車頭,還有木板房式候車室、吳淞站站牌和隔離木柵欄……免費接待著來自全國各地的參觀者。

淞滬鐵路天通庵站南距寶山路站1.69公裡,北距江灣站3.05公裡。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裝起義以及“一•二八”、“八•一三”淞滬抗戰時,淞滬鐵路天通庵站曾經受過戰火的洗禮,是中國現代史上重要的戰場遺址。1997年因軌道交通建設被拆除。

2006年公布為區歷史遺址紀念地;2007年虹口區人民政府在天通庵路、同心路口設立了淞滬鐵路天通庵站遺址紀念保護標志。

地址:虹口區天通庵路、同心路路口

江灣站遺址

老式的蒸汽機火車頭和火車車廂,還有仿清朝時期的老站台,加上火車汽笛聲及“通車剪彩儀式”……仿佛穿越時光隧道。

中國第一條正式投入運營的鐵路,當年海上物資經由淞滬鐵路運往市區。1872年,淞滬鐵路第一期工程終點站設在江灣鎮。1876年7月3日,從天後宮北到江灣段正式通車,當年12月1日,全長14.5公裡的淞滬鐵路全線建成通車。經過百余年的運營,上世紀90年代中期,淞滬鐵路南段(汶水東路―北站)被拆除,由如今的軌道交通三號線所替代。經實地勘察,確定舊址在今廣紀路汶水東路附近。

去過的人這樣說:

藍鳥698:

單位距離那邊不遠,如果不是看了點評網的介紹,平時還真沒有留意這個地方。這裡其實可以說是一個小的主題公園,裡面有復原了舊時淞滬鐵路車站的樣式,周邊還有綠化和塑像,很好的還原了淞滬鐵路車站的原貌,反映了中國第一條鐵路的歷史風貌。

如果在附近居住有一定年頭的居民應該知道,在造軌道交通三號線之前,輕軌高架橋下面就是原來的淞滬鐵路,一直要延伸到老北站,後來造輕軌的時候都拆除了,留下一小段作為紀念。現在老北站那裡輕軌寶山路站前面路面有一段凸起的地方,下面應該還埋著原來的鐵軌。

上海鐵路博物館

上海鐵路博物館館中一台以1:1的比例復原的“先導號”火車頭模型,是淞滬鐵路通車時開行的機車,一段從淞滬鐵路上拆來的舊鋼軌,“工齡”已有百年以上。此外,博物館中還珍藏著一段珍貴的資料片,正是日軍侵華轟炸上海火車站的真實影像資料。

自上海天目東路上海鐵路局機關大院西行百米,就是上海鐵路博物館。上海鐵路博物館是一棟4層樓高的磚紅色建築,它按照1909年建成、具有英式古典建築風格的滬寧鐵路上海站(老北站)的原樣,按80%的比例在其原址上建設,於2004年8月上海鐵路局建局55周年之際建成開放。

舊上海站那座大理石廊柱和拱形門窗的英式建築,是矗立在中國鐵路歷史上的第一篇章。上世紀30年代,日本侵華戰爭的炮火將其炸毀。在殘存的一樓基礎上重建的上海老北站,一直使用到1987年上海新客站啟用才宣告退役。

走進鐵路博物館的院門,就可以看到大樓廣場上停著的一大一小兩個火車頭。大車頭是KD7型641號蒸汽機車,上世紀40年代美國制造,1947年由聯合國救濟總署為中國二戰後恢復經濟而無償援助;墨綠色車廂是民國時期政府要員的高級公務車,據說曾為宋美齡女士專車。而小車頭是SN型26號窄軌蒸汽機車,最高時速45公裡,可以拉動200余噸貨物,它的轉彎非常靈活,曾經在崎嶇的雲南山區大顯身手。

走進博物館主樓大廳,仿佛走進了歷史深處,那門房、吊燈、鐵拉門、浮雕仿佛都是舊時的原貌。舊時的一樓大廳曾用於上海老北站的軟席乘車進出口,而如今設在這裡的室內展區共分四個部分——鐵路建設、鐵路運輸、鐵路天地、推進鐵路跨越式發展,總面積約1000平方米,上海鐵路的百年歷史在這裡重現。1876年建成的吳淞鐵路是中國的第一條運營鐵路。中國鐵路出現的第一個火車頭——吳淞鐵路上的“先導號”蒸汽機車照片被翻拍放大,占據了一面牆。在它前面,放置著剪成真人大小的站前挑夫和外國旅行者照片,它們記錄了中國鐵路起步初期的艱難與無奈。

館中的展櫃設計成列車車廂的形狀,還配有一個火車頭駕駛室。這裡總共收藏有中國100多年來鐵路發展變遷的3000多件珍貴歷史文物和圖片,各種機車和車輛的模型展現了鐵路技術進步的各個歷史時期。在這裡,訪問者不僅可以參觀展品,還能夠手握火車操縱杆,眼看數據顯示屏:啟動、提速、換軌,在火車模擬駕駛室裡當一回火車駕駛員,感受一下於滬寧線上風馳電掣的滋味。可以說,這才是人們真正前所未有的一次對鐵路的體驗。

上海鐵路博物館地址:天目東路200號

去過的人這樣說:

gg4000:

比較迷你的行業博物館,喜歡火車的不能錯過,門口有真的機車車頭,內部展示了歷史發展,展示方式不夠豐富。另外動態模擬火車駕駛室可以一看,小朋友肯定喜歡,寓教於樂,其樂無窮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