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黃河石林:動人心魄的自然奇觀

人文地理

導讀 一邊是驚心動魄、粗獷凌厲的戈壁石林,一邊是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的龍灣村,動靜結合,剛柔並濟,黃河咆哮著由東向西,流轉成一幅太極八卦圖。 曾風靡一時的電影,如《神話》、《決戰剎馬鎮》、《花木蘭》等都不約而同地把這裡作為影片重要的外景拍攝地,古黃河衝刷過的古石林群帶你穿越時空,遐思千萬年的歲月…… 乘一只羊皮筏子,順黃河而下,“縱一葦之 ...

一邊是驚心動魄、粗獷凌厲的戈壁石林,一邊是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的龍灣村,動靜結合,剛柔並濟,黃河咆哮著由東向西,流轉成一幅太極八卦圖。

曾風靡一時的電影,如《神話》、《決戰剎馬鎮》、《花木蘭》等都不約而同地把這裡作為影片重要的外景拍攝地,古黃河衝刷過的古石林群帶你穿越時空,遐思千萬年的歲月……

乘一只羊皮筏子,順黃河而下,“縱一葦之所如,凌萬頃之茫然”,聽筏子客講述一段傳奇的故事,聽他撕破嗓子吼著花兒——該是一段何等逍遙的路程呀!

進入石林必經的盤山公路——22道彎

龍灣村被黃河南岸垂直於河面90度的石林絕壁死死扼制,形成了與世隔絕之勢。黃河孕育了這個2000多人的小村莊,當地吃的是井水,一家一口井,井深不到10米。主要種植果樹,糧食作物很少。

黃河石林位於甘肅省白銀市景泰縣東南中泉鄉龍灣村境內,從省城蘭州乘車向北經白銀市至景泰,約兩個小時左右便可到達。

獨特的石林

黃河石林是由眾多峭壁、岩柱組成的峰林和峰叢,在10平方公裡的範圍內呈狹長帶狀分布,場面宏大,氣勢磅礡,原始、亙古、蒼莽、純粹……這裡是籠罩在濃郁夢幻色彩中超越時空的造物傑作。

伴隨著悠悠黃河水的流淌,黃河石林已經不知道存在了多少年,而外人“發現”這一奇景只不過才30多年的時間。更為神奇的是,在與石林一河之隔的地方,有著一片神奇的綠洲——龍灣村,這裡的村民祖祖輩輩過著與世隔絕、自給自足的生活。

發現石林:多次失之交臂後的橫空出世

黃河石林的發現可謂是偶然中的偶然,1967年,一個名叫蘇雲來的景泰縣文化工作者在當地逐村采風,他歷經千辛萬苦,從垂直90度的百米懸崖上通過天梯、棧道第一次進入了龍灣村,村內阡陌縱橫、綠意盎然的景色給從小在荒原戈壁中長大的蘇雲來留下了深刻的印像,但是,他並沒有看見黃河對岸的“石林”。10年後,蘇雲來隨景泰縣文化隊第二次來到龍灣,這一次,他開始用畫筆記錄下龍灣村的風土人情,但由於和第一次走的路線一樣,他還是與石林擦肩而過。

龍灣村

1978年,蘇雲來和外地的攝影家一起來到龍灣村,拍下了第一張鳥瞰龍灣村綠洲的照片。

1979年,蘇雲來第四次隨縣劇團下鄉來到龍灣……

一次次的失之交臂,沉寂了千百年的黃河石林在靜

靜地等待著宿命中的機緣。1983年的冬天,蘇雲來第五次來到了龍灣,這一天雪花漫天飛舞,懸崖上的羊腸小道被積雪封住了,自古出入龍灣只有兩條路:要麼走棧道、爬天梯走旱路;要麼先乘羊皮筏子渡黃河,再穿過峽谷進村。這一次由於天氣原因蘇雲來不得不選擇了第二條更為艱難的水路,當他渡過黃河,沿著河邊由西向北而上,再直轉西去,便進入了世所罕至的黃河石林飲馬溝段。

當黃河石林第一次展現在蘇雲來眼前時,他立即被眼前的景像震驚了——飲馬溝大峽谷是黃河石林中最大的一個溝。進入峽谷內,兩邊全是100多米高的石柱石筍,給人萬山壓頂的感覺。兩旁崖壁千仞,偶有蒼鷹盤旋,峽谷曲折,山傾壁危,如城堡、高牆般比肩而立,雄偉無比。

之後的3天時間裡,蘇雲來踏遍了黃河石林的溝溝岔岔,用速寫的形式記錄下了眼前的一切。1985年,他的第一幅以龍灣山石為素材的國畫《龍灣石林》獲得白銀市美術書法攝影展一等獎,接下來幾年,蘇雲來關於黃河石林的創作一發不可收拾,各種美術作品多次獲得省市級的各種獎項。直到1990年,《甘肅日報》第一次刊登發現黃河石林的消息……從此,黃河石林才開始進入大眾的視線。

石林成因:一段滄海桑田的歷史

根據地質專家勘測,黃河石林大約形成於210萬年前的新生代第四紀。石林所在地區曾經是幽深的黃河故道,後來由於河床逐漸下降,石林慢慢裸露出水面。和美國科羅拉多大峽谷的成因一樣,黃河石林也是由於經過黃河水百萬年的衝刷形成的,大約平均每1萬年向下衝刷出1米。

黃河石林最大的溝谷——飲馬溝大峽谷

談到石林,人們往往想到的是雲南的路南石林和關於“阿詩瑪”的美麗傳說。但不同的是,雲南石林的主要成分是石灰岩,而黃河石林的主要成分是洪積砂礫岩。砂礫岩的結構比較松散,形成得比較快,銷蝕得也比較快,所以它是一個非常年輕的地貌,也是一個非常短命的地貌——這正是它的稀有和珍貴所在。而且,從形態規模上看,雲南石林的平均高度是60米到80米之間,黃河石林的平均高度是80米到200米之間,最高處是210米,比雲南石林要雄偉壯觀得多。

在沉寂了幾百萬年之後,黃河石林的出世注定要石破天驚。大自然以萬古之力、變幻之功,賦予了它超凡之氣與浩蕩之神。正是這種獨具雄、險、奇、古、野、幽的原始風韻,使黃河石林成為了影視劇的最佳外景拍攝地。

在這裡拍攝的電影《神話》,正是以蒼茫雄奇的黃河石林為背景,才讓成龍和金喜善的表演充滿了凄美和傳奇。

比如,2008年上映,由成龍、金喜善、於榮光主演的電影《神話》中有27分鐘的鏡頭取自這裡,另外,《天下糧倉》、《漢武大帝》、《花木蘭》、《決戰剎馬鎮》等影視劇都曾在這裡取過景。

在石林裡尋找那些出現在電影裡的鏡頭,當地人會熱情地給你介紹:那個地方是金喜善墜崖處;那條路上成龍曾經跑過馬;那個峽谷於榮光曾帶叛兵圍剿——電影《神話》中由成龍扮演的秦朝大將軍蒙毅率千軍萬馬呼嘯征戰的恢弘場景令人過目難忘。那首傳唱至今的主題曲,那種千年不變堅持等待的情懷,在石林數百萬年的沉寂前,不能不令人動容。

石林

黃河石林封存了遠古的蠻荒歲月,遺落了浩浩蕩蕩的歷史煙塵。當你置身其中,有一種亦真亦幻的感覺,恍如穿越時空,回到遠古。那些靜靜矗立的石柱,仿佛在述說著古往今來的無數滄桑故事,令人浮想聯翩。你可以想像驚心動魄的戰爭,也可以想像刻骨銘心的愛情。在這裡,你可以騎一匹馬,放開韁繩,尋找馳騁疆場的感覺,遙想金戈鐵馬,氣吞萬裡如虎;也可以乘一輛古樸的驢車,聽趕車的老鄉吼一段“花兒”,映著滿目的荒涼,真有點不知身向何方的悲壯。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