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載空射火箭的L-1011“觀星者”運載機起飛

資料圖片:軌道科學公司的觀星者運載機發射空射火箭。NuSTAR探測器采取的是照片中同樣的發射方式,搭載在一枚“飛馬座 XL”空射火箭發射。

美國宇航局“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在軌道上工作的示意圖,它將對宇宙中的黑洞以及其它天體進行詳細觀測
6月14日消息,據美國宇航局網站報道,該局所屬“核光譜望遠鏡陣列”(NuSTAR)已經於美國太平洋時間13日上午9時(14日凌晨1點)從太平洋中部的誇賈林環礁由觀星者運輸機搭載“飛馬座”空射火箭發射,目前探測器已經成功進入軌道。該項目將對宇宙中的黑洞以及其它天體進行詳細觀測。
美國宇航局天體物理部門主管保羅·赫茲(Paul Hertz)說:“我們急切盼望著這顆新型X射線望遠鏡的發射。”他說:“借助這顆衛星所具備的前所未有的高空間和光譜分辨率,我們將大大加深對電磁波的X射線波段的了解。並且這一項目也將對現有的大型空間觀測望遠鏡,如費米,錢德拉,哈勃和斯皮策望遠鏡的數據提供重要補充。”
NuSTAR探測器將使用獨特的技術對宇宙中最高能級的X射線輻射展開觀察。它的探測裝置能穿透塵埃氣體雲,發現我們銀河系核心隱匿著的黑洞,以及隱藏在其它遙遠星系核心的黑洞。來自加州理工菲奧娜·哈裡森(Fiona Harrison)是這一項目首席科學家,她說:“NuSTAR將幫助我們找到那些最難以捉摸,最活躍的黑洞目標,並幫助我們理解宇宙的結構。”
NuSTAR探測器的觀測之旅開始於由美國軌道科學公司運營的L-1011“觀星者”運載機。它由一枚“飛馬座 XL”空射火箭搭載,火箭本身被懸掛在運載機的機腹下方。在發射前一小時,運載機從位於太平洋中部的誇賈林環礁機場起飛,太平洋時間13日9:00:35(14日1:00:35),空射火箭脫離運載機,自由落體5秒後自動點火,第一級火箭發動機啟動。
火箭脫離大約13分鐘後,NuSTAR探測器與火箭分離,進入預定軌道。地面控制中心依靠美國宇航局的“跟蹤和數據中繼衛星系統”的幫助,於太平洋時間13日9:14(14日1:14)開始接收到探測器傳回的信號,證明發射取得成功。
美國宇航局噴氣推進實驗室(JPL)的NuSTAR項目經理金雲進(音譯:Yunjin Kim)說:“NuSTAR已經在軌展開太陽能帆板給電池充電並隨後向地球報告了它的健康狀況。目前我們正在對飛船進行檢查,我們對於即將開始的高能宇宙探測之旅非常興奮。”
這顆探測器采用的獨特技術包括一個33英尺(約合10米)長的桅杆,在發射時它呈折疊狀態安放。在大約7天時間內,工程師們將指令這一桅杆逐漸展開,從而幫助探測器准確定焦。大約23天後,按照計劃科學觀測任務將開始進行。
除了黑洞和其它強大的噴流現像,NuSTAR還將對宇宙中其它許多高能天體展開觀測,包括超新星遺跡,致密恆星體(如白矮星,中子星)以及星系群。它將和美國宇航局的其它大型空間望遠鏡協調進行,包括同樣工作於X射線波段的錢德拉望遠鏡,但是後者主要的工作波段集中在低能X射線領域,而NuSTAR集中於高能X射線領域。這樣的強強聯合將幫助回答有關宇宙的一些最基本問題。NuSTAR還將對太陽大氣開展觀測,嘗試解答太陽的大氣加熱模式問題。
NuSTAR屬於“小型探測器”項目(Small Explorer mission),這是一個由加州理工學院發起的項目,並由噴氣推進實驗室(JPL)負責管理。探測器本身由美國軌道科學公司制造,而其搭載的各種設備由加州理工,噴氣推進實驗室,加州大學伯克利分校,哥倫比亞大學,宇航局戈達德空間飛行中心,勞倫斯利佛莫爾國家實驗室,以及丹麥技術大學等機構提供。(晨風)
下載華夏地理iPad雜志 全新的閱讀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