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屆歐洲足球錦標賽於2012年6月8日-7月1日在波蘭及烏克蘭舉行,這屆賽事是繼2000年歐洲足球錦標賽後第三次由兩個國家共同協辦。相信有不少資深球迷都已踏上去往烏克蘭的旅途。既然如此,那麼,看球之余,千萬別忘了看看風景!

烏克蘭夜景
烏克蘭位於歐洲東部,總面積為603700平方公裡,是歐洲除俄羅斯外面積最大的國家。原蘇聯加盟共和國,和俄羅斯聯邦、哈薩克斯坦並成為後蘇聯空間核心三國。1991年蘇聯解體後,烏克蘭獨立。東連俄羅斯、南接黑海,北與白俄羅斯毗鄰、西與波蘭、斯洛伐克、匈牙利、羅馬尼亞和摩爾多瓦諸國相連。烏克蘭地理位置重要,是歐洲聯盟與獨聯體特別是與俄羅斯地緣政治的交叉點。烏克蘭人屬於東斯拉夫族,與俄羅斯人、白俄羅斯人血緣密切。
“烏克蘭”一詞最早見於《羅斯史記》(1187年)。1237年到1241年拔都西征攻克基輔,建立金帳汗國。1654年烏克蘭哥薩克首領赫梅利尼茨基與俄羅斯帝國簽訂《佩列亞斯拉夫和約》,烏克蘭與俄羅斯正式合並。1922年,烏克蘭加入蘇聯(西部烏克蘭1939年加入)。1990年7月16日,烏議會通過《烏克蘭國家主權宣言》。1991年8月24日宣布獨立。
烏克蘭的最佳旅行時間是4月底到6月,這時候適合去烏克蘭各地去旅行。7-8月當地人旅行集中在Crimea山區、黑海和Carpathians山區,這時候適合戶外運動。秋季也是一個不錯的旅行時間,這時候游客沒有春夏那麼多。12月和1月內陸和東部比較冷,但Carpathian 山區是很好的滑雪旅游勝地。 5月最後一個周末,烏克蘭首都將以焰火、民間藝術節和選美比賽來慶祝基輔日。10月基輔舉辦國際音樂節和國際電影節。這時候不妨去欣賞一下。

【烏克蘭必游景點】
佩喬爾斯克修道院
基輔-佩喬爾斯克修道院的歷史可以追溯近千年之久,公元1051年,修道士在基輔附近的山洞裡修建了修道院。當時,修道院的第一個定居者是安東尼修士,正是他的潛心靜修生活鼓舞和感染了當地的居民,他們前來祈求祝福,同時也帶來生活必需品。其中的一些人決定留下來和他生活在洞穴裡。很快,人數不斷增多,於是定居者擴大了原有的洞穴、修建了一些新的洞穴、修建了單人房間並建立了教堂。當修道生活從洞穴轉移到地面後不久,原來地下的迷宮般的洞穴就變成修道士的墓地。洞穴裡的遺體已經埋葬了7個世紀之久。
佩喬爾斯克修道院也因洞穴(烏克蘭語中洞穴被稱為佩喬爾斯基)而得名,作為主要的也是最為有影響的東正教修道院,在蒙古統治以前享有崇高的地位,被稱為基輔-佩喬爾斯克-拉夫拉。在11世紀70年代修道院經歷了大規模的石質建設。這一時期修建了多米季昂大教堂、三位一體的蓋特禮拜堂和餐廳。基輔-佩喬爾斯克-拉夫拉建築群直到12世紀末才告竣工。
修道院在烏克蘭文化發展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它影響到了文學、繪畫、制圖、建築、應用藝術和圖書發行等諸多方面。著名的歷史學家、作家、科學家、藝術家、物理學家和出版商都曾在拉夫拉居住和生活過。大約在1113年就是在這裡,歷史學家內斯塔完成了他的傳世之作《流失歲月裡的故事》(Tale of bygone Years)。這本書後來成為人們了解16-17世紀基輔爾羅斯人的知識源泉。基輔-佩喬爾斯克修道院成為了基督文化傳播的中心。

聖索菲亞教堂
基輔最有名的東正教大教堂,或許也是最多游客游覽的大教堂。有說 此大教堂於1011年奠基,故2011年時已慶祝建堂1000年。在蘇聯 時期,大教堂建築曾為博物館。大教堂範圍包括金綠二色頂的大教 堂、鐘樓和另一座教堂,屬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世界文化遺產。
聖索菲亞教堂建於11世紀,是巴洛克式建築風格,“索菲亞”是希腊語“智慧”的意思。該教堂建成後,很快成為基輔羅斯的宗教、政治和文化中心。現在這裡還陳列著許多考古文物和建築模型。基輔10世紀的全景模型展出了被蒙古侵略者破壞前的基輔市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