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游山西綿山 感受晉山汾水的魅力

景點

導讀 高考結束,端午小長假臨近,很多家長學生開始策劃暑期的游玩路線,避暑納涼、放松心情成為大家的首選目標,山西綿山,位於山西省中部,距離省會太原僅百余公裡,綿延50余公裡,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有北方小九寨之稱,是感受晉山汾水魅力的不二選擇。 山西綿山風景區牌樓 綿山有著北方山嶺的粗獷險峻,卻不失 ...

高考結束,端午小長假臨近,很多家長學生開始策劃暑期的游玩路線,避暑納涼、放松心情成為大家的首選目標,山西綿山,位於山西省中部,距離省會太原僅百余公裡,綿延50余公裡,海拔2O72米。綿山山勢陡峭,多懸崖絕壁,蒼松翠柏,自然景色非常優美,有北方小九寨之稱,是感受晉山汾水魅力的不二選擇。

山西綿山風景區牌樓

綿山有著北方山嶺的粗獷險峻,卻不失江南山水的清新秀麗。只能用洞天福地來形容另類般屹立在三晉大地的綿山了。

進入山中,到處是一片醉人的綠,但見層巒疊嶂,古木參天,林木蔭翳,流水潺潺,撲面而來的首先是視覺上的清爽。

不僅因為有春秋時期的介子推的故事而聞名,綿山自古以來就是北方的避暑勝地。這裡年均氣溫只有10°C左右,最熱月平均溫度才24°C,且夏季雨多風涼。

避暑勝地綿山到處是一片醉人的綠

綿山多故事,歷史古跡隨處可見,故事與傳說更是多得數不過來。走入綿山,就像走進一座歷史殿堂。春秋時,晉文公重耳的大臣介子推隱居此山,重耳感念介子推之功,於是封綿山為介山。唐初,李世民大敗宋金剛並收降尉遲恭的經典戰例也發生在這裡。戰國名士段干木隱居,中唐名相令狐楚立堂修學,南宋李武功抗擊金兵南侵都在這裡……從左丘明、屈原、莊周、司馬遷,到杜甫、賀知章、白居易、李商隱、蘇軾、李清照、顧炎武,許多文人名士的詩文裡都能找到綿山。

風景秀麗的綿山景色

綿山多建築,寺廟觀宮多達88處,其中許多道教建築極其雄偉。道教認為神仙所居住的天界有36重,最上面的一層為“大羅天”。大羅宮意為建在大羅天上的宮闕,是綿山規模最大的一組建築群。相傳大羅宮建於唐代,現在的建築是在原來的五岳殿、三宮殿等基礎上恢復擴建的。它依山而建,層層設殿,巍峨華麗,真如天上人間。雲峰寺則是一座始建於三國曹魏時期的佛教古剎,坐落於抱腹岩的懷抱之中,依岩而建,層樓疊閣、棧道懸空,渾然天成。

始建於三國曹魏時期的佛教古剎雲峰寺

而抱腹岩之腹更是大到可把雲峰寺200余間殿宇僧舍抱於其中而綽綽有余,這在中國建築中絕無僅有。其他建築如賓館等人文建築,大多依山就勢,巧借地形施展鬼斧神工。或建於絕壁山崖之腹,或倚在半空山凹之處。這些地方多被蔭影遮蓋,山風送爽。找張椅子,手端香茗,絲絲涼意便沁人心脾。若是臨懸崖遠眺,滿谷松風過林濤,萬壑千岩生煙雲,其險絕之美,更令身心生出陣陣寒意。

每到夏天來綿山避暑的游客絡繹不絕

綿山多樹,古樹參天,以柏著稱於世。粗大無比、奇形怪狀的古柏數不勝數,其中一棵樹圍竟達十幾米,比陝西的“黃帝手植柏”還粗2米,堪稱柏樹之王。

綿山多洞,無洞不幽。欏嚴會、李姑岩、蜂房泉、天橋、朱家凹、抱腹岩、小蜂房泉、銀公洞等數以百計的天然岩洞,更是消暑納涼的寶地。特別是抱腹岩,更是讓人流連忘返。抱腹岩因形如兩手抱腹而得名,為綿山岩洞之首。說抱腹岩是洞穴,其實更像一個天生地設的石質大禮堂——抗戰時期也確實把這當成了大禮堂,抗日民主政府的全縣軍民大會便在這裡召開。抱腹岩岩高60米,深50米,長180米,抱二百余間殿宇禪房及一兩萬游人於腹內而不顯得擁擠。徜佯山石“腹中”,四壁生出的涼意,有如岩壁上生出綠苔一樣。更驚喜地發現有清泉從高深處的石穴裡汩汩流出,帶出種透徹的清涼,不覺心凝神釋,與萬化冥合,神仙般地逍遙。

綿山水濤溝瀑布群

綿山多水,流水潺潺。消夏游綿山,最為經典的去處還數後山的水濤溝。水濤溝,就如其名字一樣散發著濕漉漉的清涼。行走在峽谷裡,兩旁青峰入雲,樹蔭重重,密不透日。沿途的怪石、奇樹、山花相映成趣。貫穿溝底的清溪從南面沁源縣的馬跑泉發源,縈縈繞繞,蜿蜒而上,時而平緩,時而激湍,成為30裡岩溝中最動人的音符。越往上走,山愈險峻,石愈奇崛,水愈清冽。大大小小的瀑布飛珠濺玉,叮叮咚咚的泉水終年不斷,從天然石乳上滴落的甘泉形如珍珠斷線,音脆可人。

水濤溝的終極點是水簾洞。到這裡,都會不由自主地想到《西游記》裡花果山的水簾洞。此處的“水簾洞”是道二疊的瀑布,中間有個平台,沿著棧道能走上平台。在平台上,仰看飛流直下,俯看萬丈深淵,濺起的水霧不時地打濕我們,真的是飄然欲仙。

九曲一線天棲賢谷

外面已是酷暑季節,可在綿山小住,可謂清爽綿綿,猶如進了無寒暑之分的神仙洞府,白天太陽再曬,可找處蔭涼,涼風便無請自來,讓人暑意頓消。晚上望著幽曠山谷上的那輪明月,睡時還需蓋上棉被。盛夏季節的“溫暖”著實讓人有別樣的體驗。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