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之旅 體驗火車不一樣的歡樂“玩法”

遊記

導讀 車速之慢,旅客可以休閑蹲在車邊看報紙。 車廂裡的空間利用的很到位。 比牛車慢·比木船窯比游戲歡樂刺激 車廂很舊,地板上有不少裂縫,還有一些污水和雜物,車燈也忽明忽暗。座椅倒是比較寬,間距也比較大,頭等艙的座椅還套上了紅色或白色的布套。而行李架卻很小,不少人把大包袱放在座椅上,防止火車顛簸時掉下來。“咣當”一聲巨響,火車出站了。除了 ...

車速之慢,旅客可以休閑蹲在車邊看報紙。

車廂裡的空間利用的很到位。

比牛車慢·比木船窯比游戲歡樂刺激

車廂很舊,地板上有不少裂縫,還有一些污水和雜物,車燈也忽明忽暗。座椅倒是比較寬,間距也比較大,頭等艙的座椅還套上了紅色或白色的布套。而行李架卻很小,不少人把大包袱放在座椅上,防止火車顛簸時掉下來。“咣當”一聲巨響,火車出站了。除了明顯的左右晃動和上下顛簸外,火車有時還有無法描述的斜方向晃動。用多數旅友的話說,不僅僅是左右晃,而且還是上下晃,與其說在坐火車,倒不如說在乘船更恰當。跑到駕駛室,我清楚地看到兩條車軌並不平行,甚至彎彎曲曲,部分鐵軌接口縫隙很大,有些甚至沒有連在枕木上。

車廂裡的木條凳上坐滿了緬甸人,趕集的、串親戚的、外出打工的、上學的……少婦敞開懷給嬰兒喂奶的,我想起了小時候鄰家的大嬸兒。座位下傳出雞、鴨、鵝的叫聲,木條行李架上琳琅滿目。一把大大的吉他,想起幾十年前中國的穿喇叭褲的時髦青年;兩個軍用木箱,勾起了我對上個世紀70年代中國軍人火紅色的回憶。看來吉他和軍用木箱在緬甸還很時髦,車廂裡已經不是每個人都穿“籠雞”或“紗籠”,也有穿牛仔褲的男孩兒,著花衣長裙的少女。

這是一列歡樂列車。車子在爬坡,之字型的窄軌,每走一段就要換一次車頭。車子越爬越高,走過的軌道就在下頭。一直到山頂,我們樂此不疲地拍照,每一個人都在我的掃描範圍之內,車窗外的人,車頂上的人,車下發呆的人,賣東西的人。火車在爬坡,呼哧呼哧,車身在搖晃,如在大海中。我們在木椅上從這邊被甩到那邊,奇怪的是緬甸人卻只微笑著巋然不動。車是彎曲朽邁的老龍,我探出頭望向前後車廂,前後車廂探出的頭也在望我,掏出相機,那頭倏忽不見,馬上又探了回來,喀嚓,被收進相機。

探出車窗的乘客逗弄小孩。

抓著門把手上車。

我也像緬甸人那樣,來到打開的車門口,雙手牢牢地抓住車門外的把手,把身子探出去,興奮、貪婪的觀賞車外由伊洛瓦底江、仰光河、勃固河衝積而形成的富饒美麗的三江平原。

每當列車呼嘯著路過一個村莊,都有一群兒童呼喊著追趕火車,興奮得好像正在衝鋒的戰士,車上的人紛紛往下扔空的飲料瓶,原來當地的兒童把這“發財”的工作演變成一場激動人心的游戲。

令人稱奇是,這列車一站沒停,卻有很多人上車、下車,每路過一個小站,火車減速,卻不停,這時會有一些旅客從容上下,動作嫻熟。

我看到了最驚心動魄的一幕,在一個彎道處,幾個兒童拼命的追趕奔馳的火車,他們奔跑在鋪滿碎石的路基上,頭發被風吹到腦後,一個男孩如猿猴一般,一把抓住車門扶手,飛身躍上火車。另一個女孩,長發飄逸,奔跑中脫掉鞋子,迅速塞到身後腰帶處,繼續赤足奔跑,可是,最終沒有追上。她放慢速度,停下腳步望著遠去的火車。我久久地注視她遠去的身影,直到消失在遠方,心裡升出一個高大的“女鐵道游擊隊員”的形像。


精選文章: 遊記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