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滇藏線海拔較低的地方,在3月底都已經桃花如雲
腳下這條不斷延長的路是214國道,在西藏昌都地區芒康彙入318國道川藏線,這也是進入西藏的其中一條通道——滇藏線。
香格裡拉 蓋房子是為了旅游業
從百雞寺可以俯瞰整個香格裡拉縣城,四周雪山環繞,中間遼闊的草原就是伊拉草原,我們一路的藏族司機師傅拉茸說:“那裡就是我家。”家在草原的深處,真是一個浩大廣闊的家。等春天真正降臨伊拉草原,搭起帳篷,賽馬、跳舞、喝酒,這是一年一度的香格裡拉賽馬節。
雨季到來之前,香格裡拉人正在忙著蓋房子。當地民居很有特色,寬大的灰色屋頂、紅色的圓木柱子,房前屋後的青稞架子和草垛,每一棟都結實如宮殿。蓋房子時,“夯牆”是重要的工序,全村人都會來幫忙,伴隨著夯歌歡快的節奏進行。
現在,香格裡拉蓋房子主要是為了滿足旅游業,客棧、某某之家這樣的“民宿”新名詞已經遍地開花。後面的旅程中,如318國道經過的地方,不少村莊都在蓋房子。
鹽井 桃花鹽就是旅游紀念品
進入了西藏昌都地區,瀾滄江從鹽井經過,對岸是綠色的田野,村莊如散落的珍珠。鹽井除了產鹽,還產葡萄酒,這是100多年前由法國傳教士從波爾多帶來的葡萄種子,在此生根發芽結果。《轉山》裡出現的天主教堂也在這裡,是西藏目前唯一保存下來並仍在使用的天主教建築:哥特式高大拱頂,《聖經》題材壁畫,而外觀卻是藏族民居常見式樣。

鹽井的“桃花鹽”
瀾滄江邊有很多四方的梯形鹽田。瀾滄江兩岸的土質不同,所以又有紅鹽和白鹽之分。每年的3-5月是曬鹽的黃金季節,陽光明媚,河谷裡吹來強烈的風,鹽的產量和質量都不錯。每次灌滿鹵水,兩三天就能在鹽田上收獲鹽,那些支撐鹽田的木樁上留下的結晶如同冰柱。我們到達的時候,也正是瀾滄江兩岸桃花陸續開放的時節,這些在“桃花月”曬出的鹽被稱為“桃花鹽”。
鹽井將發展為一個景點,自駕車客人安慰那些發愁鹽沒有銷量的婦人,“以後你們這個鹽,就能加工成旅游紀念品了。”
品嘗佳加面已經成為鹽井的一塊招牌。佳加面據說是納西族特色,一碗面的量只有一口,吃完一碗就從桌子上的盤子裡取出一塊石子放在桌面上,一定量過後是免費,據說最多有人吃了一百二十碗。
林芝 桃花節
4月1日,我們趕上了林芝第十屆桃花節開幕。下午,游客們都已經退場,當地幾個年輕人還在比試力氣,從米林縣趕來表演的人開始互相祝酒唱歌,都自帶了拉薩啤酒,在樹陰下、帳篷裡歡樂唱歌。

當地人在林芝桃花節上祝酒
林宗鎮 賽馬節
在西藏波密地區的林宗鎮,賽馬節在四月初舉行,在一塊路邊開闊的草地上,開著拖拉機、摩托車來提前准備搭建帳篷,第二天各個村子的人們就會聚集在這裡,這個節日不屬於旅游,只屬於當地人自己娛樂,賽馬節持續兩天,除了觀看比賽,最重要的是在帳篷裡互相敬酒唱歌,最優秀的騎手獲得的獎品是一輛摩托車。
最新資訊
梅裡雪山不能再“逃票”
滇藏線上的一顆明珠就是梅裡雪山,無論是什麼方式的旅行者,都想一睹梅裡雪山的真容,據說會帶來一年的好運氣,電影《轉山》中,騎行者李小川為了見到心中的“冰激凌”來了好幾年。

滇藏線風光
據說,從今年“五一”開始,梅裡雪山景區將針對團隊客人,實施套票。近年來,迪慶州加大了對整個德欽縣景區的建設,投巨資先後啟動了梅裡雪山國家公園生態文化走廊景區建設項目,新增了金沙江大灣、霧濃頂景區、飛來寺景區。
而大凡前來梅裡雪山觀光的游客基本上不住在縣城的賓館酒店,絕大部分的游客首選之地就是德欽飛來寺、梅裡雪山觀景台附近的大小客棧賓館。這些地方一抬頭就可以看到梅裡雪山,這樣一來,如果每年有10萬游客進入德欽,買門票的游客不會超過兩萬人,其他8萬人在當地旅游部門看來屬於逃票。所以,才有了為激發各旅游企業促銷梅裡雪山景區的熱情,采取3種套票和單景點門票銷售相結合的方式。
不過,旅游套票主要針對團隊游客人,那些徒步愛好者更喜歡從梅裡雪山腳下徒步雨崩,當然進入雨崩也是要收費的。
線路點評
游客 孫先生
這個產品就是自駕滇藏線,從麗江到拉薩,一共十一天的行程,安排比較緊湊,不趕,一路都是高原風光大片。
在安全保障方面,全程安排越野車豐田4500,安排熟悉線路、經驗豐富的司機駕駛,他們都在滇藏線上開車十多年,一路上也給我們講了很多故事。隨車備有氧氣瓶或氧氣袋,並贈送每位游客旅游意外傷害保險。
即使在一些艱苦地區,我們的住宿也不錯,被褥干淨溫暖。安排了不少當地特色餐飲,如雲南的腊排骨火鍋、鹽井的佳加面、通麥的石鍋雞等等。
建議是,在拉薩可以安排一些體驗當地特色的活動。這個自駕車產品就是針對普通人的,特別是對於城市裡渴望自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