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老人一座王城 一段湮滅的歷史

人文地理

導讀 拄著拐棍的陳照南在土司王城的石牌坊前駐足(4月21日攝)。在湖北省鹹豐縣尖山鄉的唐崖河畔,80多歲的陳照南老人30多年來獨自守護著一座600多年歷史的土司王城遺址。始建於14世紀的唐崖土司城,鼎盛時期有3街18巷36院,總面積達4平方公裡。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陳照南走在王城的青石板上(4月21日攝)。經歷歲月的洗禮,土司王城主體建築已經不復存在,僅剩下墓園 ...

拄著拐棍的陳照南在土司王城的石牌坊前駐足(4月21日攝)。在湖北省鹹豐縣尖山鄉的唐崖河畔,80多歲的陳照南老人30多年來獨自守護著一座600多年歷史的土司王城遺址。始建於14世紀的唐崖土司城,鼎盛時期有3街18巷36院,總面積達4平方公裡。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陳照南走在王城的青石板上(4月21日攝)。經歷歲月的洗禮,土司王城主體建築已經不復存在,僅剩下墓園、石牌坊和部分殘垣及幾條主街道上被磨得光溜溜的青石板。2006年,唐崖土司城址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陳照男的家緊挨土司王城,上個世紀80年代,他曾作為民工參與王城遺址的保護施工,修繕工程完成後,文物管理部門將看守任務交給了陳照男,並與他簽訂了文物保護協議,給他的管理費用從每年的100元增加到現在的200多元。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陳照南陪同游客在石牌坊前參觀(4月21日攝)。2000年以後,土司城址所在的尖山鄉也每年像征性地給予陳照南500元的管理費用。種了一輩子地的陳照南跟著兒子一起生活,如今已經四代同堂。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陳照南在罩馬亭內給游客講述土司王城的故事(4月21日攝)。守護30多年來,在殘存的王城遺址巡查與清掃是陳照南的必修課,他熟悉這裡的一草一木,對土司城的歷史和傳說都能娓娓道來,被專家稱為“活著的王城”。新華社記者郝同前攝

陳照南和家人在一起(4月21日攝)。

游客在土司王城的罩馬亭參觀(4月21日攝)。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