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昨日,頤和園四大部洲景區內,工作人員在佛像前施工。頤和園四大部洲是一組龐大的藏式宗教建築群,歷經18個月的修繕,將於5月1日正式向游客開放。本版攝影/新京報記者 薛珺

四大部洲景區的建築為藏式宗教風格。

四大部洲景區內,兩位工作人員在粉刷牆面。

工作人員展示金箔。

工作人員在修飾佛像。
場景:工人們修繕景區
地點:頤和園四大部洲景區
時間:4月25日
頤和園四大部洲景區歷經18個月的封閉修繕,基本完整恢復了光緒時期的歷史風貌,將於5月1日正式向游客免費開放。
工人貼金大氣兒不敢出
四大部洲的核心建築香岩宗印之閣為光緒時期古建。此次修繕外檐以頤和園保留的光緒時期彩畫為範本,依照傳統工藝重新繪制了金龍和璽彩畫,大殿內光緒時期的彩畫全面保留。
昨日,香岩宗印之閣的大殿內,工作人員正在做最後一道工序:為貼好金箔的佛像噴塗聚酯保護膜。
工作人員介紹,大殿內正面的三座佛像和兩側的十八羅漢一共用去4萬多張金箔,外檐彩畫的貼金中又用去近10萬張金箔。
記者看到,每張金箔都夾在兩張紙之間,用手輕輕一碰,金箔就會破碎,粘在手指上。“往佛像身上貼金箔的時候,我們連大氣兒都不敢出,因為一口氣就能把金箔吹飛了。”施工人員說。
景區內重新鋪青磚
此次修繕還將景區內上世紀80年代鋪設的水泥方磚全部拆除。重新鋪上傳統青磚13.15萬塊,恢復景區原本的青磚古韻。
而光緒時期的排水系統也得到了重新疏通,利用暗排水系統,通過涵洞與管道將雨水排至山下。
■ 鏈接
四大部洲30年首大修
頤和園四大部洲建築群位於萬壽山後山,是一組龐大的藏式宗教建築群。始建於乾隆二十三年,1860年遭到英法聯軍焚毀。光緒十四年復建香岩宗印之閣與南山門,1980年修繕了四大部洲、八小部洲和4座梵塔,形成今天的格局。2010年10月17日,四大部洲建築群進行30年來首次大修。本版采寫/新京報記者 饒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