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哈馬藍洞發現新種細菌 或與外星細菌類似

生物

導讀 巴哈馬群島的阿巴科藍洞,勘探隊潛水員格雷格-斯坦頓拖著浮游生物網在細菌墊旁邊游過 2月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洞穴勘探人員在巴哈馬海域的3個深溝深處發現細菌群落。這些深溝被稱之為“藍洞”,生活在這裡的很多細菌此前並不為科學家所知。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它們可能以硫化氫等對其他絕大多數生物具有毒性的硫化物為食。專家們表示在巴哈 ...

巴哈馬群島的阿巴科藍洞,勘探隊潛水員格雷格-斯坦頓拖著浮游生物網在細菌墊旁邊游過

2月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洞穴勘探人員在巴哈馬海域的3個深溝深處發現細菌群落。這些深溝被稱之為“藍洞”,生活在這裡的很多細菌此前並不為科學家所知。根據科學家的研究,它們可能以硫化氫等對其他絕大多數生物具有毒性的硫化物為食。專家們表示在巴哈馬藍洞發現的新細菌似乎與可能存在於外星球上的細菌類似。

宣布發現新細菌的消息不僅引起了在地球上尋找極端生命形態的研究人員的興趣,同時也讓致力於尋找外星球生命的研究人員陷入興奮之中。天體生物學家、美國宇航局太陽系探索項目副首席科學家凱文-漢德表示,地球上的海溝漆黑一片,環境可能與數百萬公裡外的木衛二“歐羅巴”和土衛二“恩克拉多斯”多冰地殼下方的環境類似。他說:“每次聽到在極端環境下發現硫基生態系統和微生物,我都會陷入興奮之中。在被冰層覆蓋的海洋,硫化物可能處於統治地位。通過研究地球上的極端生命形態,我們能夠了解地球以外的適居環境。”漢德同時也是美國國家地理學會的新人探險家,但他並沒有參與此項研究。

所有藍洞都曾是灰岩坑,在陸地上形成,現在被海水灌滿。世界上最深的藍洞名為“迪安洞”,位於巴哈馬群島,深度達到663英尺(約合202米),絕大多數藍洞的深度在330英尺(約合100米)左右。最初的灰岩坑在上一個冰河時代形成,當時的海水凍結,導致海平面比現在低大約400英尺(約合122米)。雨水侵蝕下的沿岸石灰岩形成洞穴。隨著地球溫度升高和海平面上升,很多洞穴發生塌陷,灌入海水。

當前的藍洞含氧量極低,只有海面附近區域可以照射到陽光。密度較小的淡水經常浮在藍洞內的海水上方,在與世隔絕的水域,這兩種水很難混合在一起。這種環境意味著藍洞內的生命和食物來源有別於海洋其他地區。在環境惡劣的深度,科學家曾發現興旺的生態系統,包括蝦類、水生螨類、橈腳類以及甲殼類種群。

海洋生物學家湯姆-伊利菲是最近進行的巴哈馬藍洞勘探計劃負責人。過去30年來,他曾潛入數百個水下洞穴,主要收集處於食物鏈頂端的生物樣本。他表示:“真正的問題是,它們以什麼為食?這些動物往往棲息在食物附近,由於並不存在植物,答案自然是微生物。這些棲息地存在細菌和其他微小的生命體,成為處在食物鏈頂端的動物的食物。”

過去10年時間裡,伊利菲和其他研究人員在巴哈馬海域發現了幾個可疑的細菌群落,但從沒有收養樣本。為此,科學家組織了此次考察任務,研究這個島國。伊利菲和研究生布雷特-岡薩雷斯潛入巴哈馬的3個藍洞——Sawmill Sink、Cherokee Road Extension和Sanctuary,測量溫度、鹽度和酸度,同時測量氧和硫化氫水平。此外,他們還收集了細菌群落樣本。伊利菲說:“其中一個藍洞的細菌墊完全覆蓋岩壁,厚度達到1英寸(約合2.54釐米)以上,可以用手將它們從岩壁上剝下來,而後放入樣本袋。”

伊利菲和岡薩雷斯收集的很多細菌都是科學家此前未知的。美國賓夕法尼亞州大學的加恩-馬卡拉迪進行的基因分析顯示,這種細菌能夠在光線暗淡的環境下生存,其中一些細菌只以硫化氫為食。此外,絕大多數藍洞細菌生活在鹽度躍層附近。這是一個相對較薄的層,淡水和海水在一定程度上紊流混合。

宇航局的漢德指出,多冰衛星木衛二地下可能存在類似環境,附近木衛一“伊奧”的火山噴發物(富含硫)灌入木衛二地表裂縫。他說:“根據研究發現,細菌喜歡生活在分界線一帶,它們能夠在這裡獲取生存所需要的能量。”目前,宇航局研究人員制定了幾項木衛二研究任務,其中包括一項飛越任務,一項軌道器任務以及一項登陸器任務。目前還不確定宇航局能否獲得足夠資金實施這些研究計劃。

漢德說:“運氣好的話,我們將在2020年實施木衛二探測任務。”這種任務能夠進一步加深我們對木衛二冰下海洋以及生命存在可能性的了解。研究領導人伊利菲計劃對其他幾十個藍洞內的細菌群落進行取樣並加以比較,了解它們在極端環境下采取的生存策略存在的差異。有關藍洞細菌的研究發現刊登在2011年11月的《國際水生生物學報》網絡版上。(秋凌)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