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像或為兩個物種 遺傳學揭示大像物種差異

生物

導讀 資料圖片 在非洲生活著兩種大像:非洲森林像和非洲草原像。可如果你以後再用“非洲像”來統稱這種龐大而可愛的動物,在科學上來講可能就不太嚴謹了。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發現,非洲森林像和非洲草原像或許是兩個物種。 非洲森林像和非洲草原像很容易區分。森林像主要分布於西非茂密的森林中,相對於非洲草原像而言,森林像的像牙更長、更直,耳朵圓形而不直 ...

資料圖片

在非洲生活著兩種大像:非洲森林像和非洲草原像。可如果你以後再用“非洲像”來統稱這種龐大而可愛的動物,在科學上來講可能就不太嚴謹了。科學家們的最新研究發現,非洲森林像和非洲草原像或許是兩個物種。

非洲森林像和非洲草原像很容易區分。森林像主要分布於西非茂密的森林中,相對於非洲草原像而言,森林像的像牙更長、更直,耳朵圓形而不直立。草原像則主要分布於南部和東部非洲,草原像比森林像高一米,體重是森林像的兩倍。

多年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將它們鑒定為一個物種。但最近的一項遺傳學研究發現,森林像和草原像之間的差異就像現代非洲像與古代猛犸長毛像之間的差異那麼大。

2001年,研究人員就曾比較過森林像和草原像的線粒體DNA(mtDNA,線粒體DNA通過母性遺傳,存在於線粒體中,而線粒體是細胞的能量工廠),得到了差不多的結論。後來一項關於森林像和草原像的細胞核DNA研究發現,兩者在三百多萬年前就分化了。

但這兩項研究的結果未能改變所有分類學家的看法——有分類學家認為,有些數據暗示一些森林像和草原像具有年代上並不遙遠的共同母系祖先。

其實,用線粒體DNA來確定某個物種的劃分是否有效,存在著局限性。線粒體DNA僅代表某種動物基因組的一個小片段(其余為細胞核DNA),同時由於線粒體DNA僅通過母性遺傳,因此只能揭示母系的遺傳史。

為了解決這一爭議,一個科學家國際合作團隊重新比較了大像的細胞核DNA。這一次他們對三種現存的大像種群(亞洲像、非洲森林像、非洲草原像)以及兩種最近滅絕的大像種群(猛犸像和乳齒像)進行研究,選取五個物種中的一個個體大量的細胞核DNA序列進行分析。這是科學家首次測定乳齒像的細胞核DNA基因組序列,也是首次比較五個不同物種大像的細胞核DNA。

該報告的第一作者,美國哈佛醫學院的進化遺傳學家NadinRoland說:“從猛犸像和乳齒像化石中抽提DNA序列再與現代像比對是一個巨大的挑戰。”這些研究結果證實了先前細胞核DNA的分析結果,並且證明在一百九十萬年到六百七十萬年前,草原像和森林像分化為兩個物種,亞洲像和長毛猛犸像也是在那個時代分化的。

這項研究還揭示了五個大像物種的遺傳多樣性差異非常驚人。草原像和長毛猛犸像的遺傳多樣性最低,而森林像的遺傳多樣性很高;亞洲像居於它們之間。該報告的作者之一、美國伊利諾伊大學香檳分校的保護遺傳學家Alfred Roca指出:“遺傳多樣性的差異很可能反映了這些大像的社會行為。草原像當中,個體較大的雄性個體主導交配。據我們觀察,很明顯,長毛猛犸像在交配方面是類似雄性競爭的類型。”

該研究小組認為草原像的社會行為解釋了先前線粒體DNA研究的結果,推測距今50萬年前,某些森林像與草原像擁有共同的母系祖先。在兩種像的生境重疊處,由於草原像雄性個體較大,在競爭中容易勝出,從而有效地抹掉了兩者遺傳史上的巨大分歧

如果這篇研究報告的結論被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的非洲專家組所接受,那麼非洲像就有可能被分成兩個物種。

美國西雅圖華盛頓大學的保育生物學家Samuel Wasser說,偷獵者們正在大量地屠殺森林像。目前野生非洲像大約有50萬到60萬頭,被列為瀕危物種,但是一些非洲國家一直在推動像牙貿易的合法化。如果森林像被鑒定為一個獨立的物種,數量僅約為兩萬頭,就有可能得到更多的重視和保護。(劉憶南編譯)

(原文作者:Virginia Morell本文由中國科學院生物多樣性委員會提供)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