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華鱘全人工繁殖成功 再獲10萬粒受精卵

生物

導讀 2009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華鱘(資料圖)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7日發布消息稱,本月初,科研人員在三峽壩區基地再次對一組子一代中華鱘親魚成功實施人工繁殖,獲得受精卵10萬余粒,預計將於8日出苗。 2009年以來,中華鱘研究所先後三次成功實施中華鱘全人工繁殖,2009年獲受精卵4萬枚,今年11月再獲受精卵5萬枚,此次獲得受精卵數超過 ...

2009年10月4日,世界上第一尾全人工繁殖中華鱘(資料圖)

中國長江三峽集團公司中華鱘研究所7日發布消息稱,本月初,科研人員在三峽壩區基地再次對一組子一代中華鱘親魚成功實施人工繁殖,獲得受精卵10萬余粒,預計將於8日出苗。

2009年以來,中華鱘研究所先後三次成功實施中華鱘全人工繁殖,2009年獲受精卵4萬枚,今年11月再獲受精卵5萬枚,此次獲得受精卵數超過前兩次之和。

受精卵將在中華鱘研究所黃柏河基地進行孵化,至發育到原腸期檢查統計受精率達84.17%,為歷次人工繁殖之最。這批受精卵預計將於8日出苗。

此次全人工繁殖成功,表明中華鱘全人工繁殖技術體系已經趨於成熟,人工繁殖規模逐步接近野生中華鱘自然繁殖,這對中華鱘物種保護及資源可持續利用具有裡程碑式的意義。

中華鱘是是我國特有的古老珍稀魚類,世界現存魚類中最原始的種類之一,在地球上已繁衍生息1.4億年,被譽為“水中的大熊貓”和“水中活化石”。受人類活動和自然環境變化的影響,中華鱘野生資源急劇減少,被列為國家一級野生保護動物。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