戶外小貼士:防患於未然 戶外旅行防蟲大全

戶外

導讀 最近,叮咬致人死亡事件鬧得人心惶惶。其實,秋季“小蟲”咬人又何止蜱蟲。時下秋高氣爽,正是秋游的大好時節。但外出秋游,一定要當心有害昆蟲的傷害。研究發現,除了嗜血的昆蟲蚊子等以外,大多數蟲子不會主動發動襲擊,它們襲擊人多是因為受到了人的驚嚇。因此,提醒大家野外游玩時最好不要主動招惹某些昆蟲。 蜱蟲 蜱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應 ...

最近,叮咬致人死亡事件鬧得人心惶惶。其實,秋季“小蟲”咬人又何止蜱蟲。時下秋高氣爽,正是秋游的大好時節。但外出秋游,一定要當心有害昆蟲的傷害。研究發現,除了嗜血的昆蟲蚊子等以外,大多數蟲子不會主動發動襲擊,它們襲擊人多是因為受到了人的驚嚇。因此,提醒大家野外游玩時最好不要主動招惹某些昆蟲。

蜱蟲

蜱主要棲息在草地、樹林等環境中,應盡量避免在此類環境中長時間坐臥。如需進入此類地區,尤其是已發現過病人的地區,應注意做好個人防護。可在暴露的皮膚和衣服上噴塗避蚊胺(DEET)等驅避劑進行防護;蜱常附著在人體的頭皮、腰部、腋窩、腹股溝及腳踝下方等部位。在蜱棲息地活動時或活動後,應仔細檢查身體上有無蜱附著,如發現蜱附著在身體上,應立即用鑷子等工具將蜱除去。因蜱體上或皮膚破損處的液體可能含有傳染性病原體,不要直接用手將蜱摘除或用手指將蜱捏碎;蜱可寄生在家畜或寵物的體表。如發現動物體表有蜱寄生時,應減少與動物的接觸,避免被蜱叮咬。有蜱叮咬史或野外活動史者,一旦出現疑似症狀或體征,應及早就醫,並告知醫生相關暴露史。

毛毛蟲

在有被啃咬痕跡的植物葉子上,常常會有五彩斑斕的毛毛蟲。以松毛蟲、桑毛蟲、刺毛蟲等較為多見。這些毛毛蟲多有毒,千千不要直接用手去捏,以防被它的毒刺刺傷。如果不幸被毛蟲蜇了,千萬不能抓,越抓紅腫範圍越大、皮膚越痛癢難忍。最好隨身帶些膠布,貼在創面上然後揭下,粘掉皮膚上的毒毛,以減少傷害。

步甲蟲

一些步甲沒有毒刺,但當它們受驚時會噴出具有強烈刺激性氣味和腐蝕性的霧狀液體,如果眼睛接觸了,要痛幾個小時,有時幾周才會痊愈。這種御敵的絕招是許多步甲所共有的,有的步甲蟲在噴射液體時還會發出“砰”的一聲響亮的爆破聲,因而俗稱“放炮蟲”或“放屁蟲”。

黃蜂

黃蜂也是非常厲害的角色,奉勸你最好不要好奇而主動靠近黃蜂窩。這些昆蟲具有防衛的本能,如果蜂窩受到侵擾,它們會主動發起攻擊。傾巢而出的黃蜂非常危險,人被蜇5次~10次以上就有致命可能。萬一遭到黃蜂的追殺,只有一個辦法,就是逃,盡量用衣服遮住皮膚,如果附近有水塘,跳進去避難也未嘗不可。

蠍子 蜈蚣

此類昆蟲毒性較強,可以引起神經系統病變和溶血等嚴重後果,危及生命。戶外行走坐臥時要注意腳下身邊,不要隨意翻動石塊土丘,避免蠍子、蜈蚣為保衛家園而主動傷人。一旦被蜇傷,應立即用橡膠止血帶或者繩索等在傷口近心端扎緊,不要擠壓傷口,可以用負壓的辦法吸出毒液,再用肥皂水、蘇打水等堿性溶液衝洗、濕敷,以中和酸性毒液,有條件同時口服外用蛇藥片,並立即就診。

隱翅蟲

隱翅蟲夏秋季活躍,多夜間活動,有趨光性。隱翅蟲的強酸性體液接觸人體皮膚引起強烈刺激性反應。多發於四肢、頭面、頸部等暴露部位,表現為條狀、片狀水腫性紅斑,甚至發生糜爛、壞死,自覺瘙癢及燒灼感。一旦發生要衝洗患處,用生理鹽水、蘇打水等濕敷,紅腫者可用爐甘石洗劑,口服抗過敏藥物。反應嚴重者應及時就診。

要避免昆蟲傷害,正確的衣著很重要。長袖衣服和長褲是必須的,最好上衣帶有帽子,以防某些小生物空降到你的領子裡。衣服的顏色不要太鮮艷,特別是黃色和紅色,很容易招蟲子。淺藍、淡綠都是合適的顏色,最好是穿迷彩服。鞋子應選擇高幫的,因為草叢中除了蟲子還可能有蛇,而最容易被蛇襲擊的部位就是腳踝。


精選文章: 戶外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