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黑洞兩類型運動是產生類星體主要驅動力

天文

導讀黑洞的橫向運動和自主旋轉時產生的巨大動能,是產生明亮的類星體的主要驅動力據國外媒體報道,宇宙中的每個黑洞都有著不同風格的神秘色彩,許多科學家也一直將黑洞作為天體物理學研究的主要對像。眾所周知,黑洞是一個十分大塊頭的“物體”,但它卻不穩重,可並不是一個十分安分的“處子”。無論是自主旋轉的黑洞,還是成對做環繞運動的黑洞,都有著各自不同 ...

黑洞的橫向運動和自主旋轉時產生的巨大動能,是產生明亮的類星體的主要驅動力據國外媒體報道,宇宙中的每個黑洞都有著不同風格的神秘色彩,許多科學家也一直將黑洞作為天體物理學研究的主要對像。眾所周知,黑洞是一個十分大塊頭的“物體”,但它卻不穩重,可並不是一個十分安分的“處子”。無論是自主旋轉的黑洞,還是成對做環繞運動的黑洞,都有著各自不同的“運動風格”。而來自楊百翰大學的天體物理學家近日所做的一項研究發現,黑洞的自主旋轉運動和穿越其“主”星系的橫向運動,都能產生出具有大量能量的噴射物,這些噴射物隨之就成了巨大而明亮的類星體。據悉,在該項研究中,研究人員首先對一個困擾已久的問題進行了計算,即究竟是何種能量能夠為宇宙中持久出現的明光類星體提供大規模“燃料”。研究發現,宇宙中的一些星系會噴發出一種特殊的高能噴射氣流從,在這些星系中還包含有碎片殘骸和、氣體,以及行星被從黑洞附近強行“揪離”出來時所留下的殘余物。通過分析計算,研究人員由此得出一個重要的結論,即黑洞所有類型的運動驅動力,都可產生大規模的能量噴射,即人們所稱的明亮類星體。據該項研究的負責人兼楊百翰大學教授大衛—尼爾森(David Neilsen)表示,黑洞通常會像一部發電機一樣,在具有磁性的領域中不停旋轉。通常,這些磁性領域會以扭曲的方式排成一行,並在旋轉黑洞強勢的拉力下,產生出能夠向外發射輻射物和巨大能量的電磁張力。科學家發現,位於半人馬座A星系的一個黑洞會向外噴射出足有一百萬光年之長的輻射物。楊百翰大學教授兼研究合作者埃裡克—赫斯曼(Eric Hirschmann)對此表示,黑洞轉動時所產生的動能是產生這些噴射物的主要動力,但類似台球一樣的簡單運動,即橫向運動同樣也能夠產生出高能的巨量噴射物。雖然這兩種運動過程並沒有任何可比性,但如果將二者彼此相結合,就會產生出驅使黑洞流出所有能量的強大動能。換句話說,從黑洞中產生的大而明亮的類星體,會跟隨黑洞一起快速的轉動,同時還會以十分高的速度穿過其“主”星系。據了解,自關於黑洞旋轉產生能量和輻射物的理論於1977年被初次提出後,黑洞的旋轉就在天文物理學研究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而這項新研究不僅在此基礎上肯定了這個理論的正確性,同時也向天文物理學的研究中引入一個全新的成分,即每個黑洞的橫向運動也能夠產生出這些巨量的噴射物。(尚力)

精選文章: 天文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