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狨猴媽媽殺死存活前景不好幼仔

生物

導讀這只絹毛猴正准備殺死它的幼仔研究發現,偲絹毛猴會吃掉它們的後代研究發現,偲絹毛猴會吃掉它們的後代6月19日消息,自然界的殺嬰行為非常普遍,很多動物為了給將要出生的後代創造更好的生存空間,會殘忍地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通常這種行為的實施者都是雄性。然而,現在科學家首次證實了在狨猴群體中,殺嬰和吃嬰的實施者竟是雌性。狨猴媽媽沒有雄性群體成員 ...


這只絹毛猴正准備殺死它的幼仔

研究發現,偲絹毛猴會吃掉它們的後代研究發現,偲絹毛猴會吃掉它們的後代
6月19日消息,自然界的殺嬰行為非常普遍,很多動物為了給將要出生的後代創造更好的生存空間,會殘忍地殺死自己的親生骨肉。通常這種行為的實施者都是雄性。然而,現在科學家首次證實了在狨猴群體中,殺嬰和吃嬰的實施者竟是雌性。
狨猴媽媽沒有雄性群體成員的幫助是無法養活它們的孩子的,因此在面對養育後代的壓力和其他雌性的競爭時,它們會選擇親手殺死自己的骨肉,以防接下來出生的後代也會死去。西班牙馬德裡大學的研究人員葉凡·利爾多·菲爾說:“殺嬰是一種極端行為,大部分動物群體中的雄性常用這種方法排除競爭對手,讓雌性更快發情,以便繁育後代。”
狨屬靈長類母親因為群體組成問題,例如能夠提供幫助的成員不多和其他雌性懷孕等,會殺死存活前景不好的新生兒。利爾多·菲爾說:“遺傳分析顯示,狨猴媽媽會親手殺死它們的骨肉。”觀察發現,“狨猴媽媽會吃掉了幼仔的腦子,以便獲得大量營養物質,以彌補懷孕期間消耗的能量”。
有關這一行為的其中一個解釋是,狨猴是一種非常與眾不同的靈長類。它們共同撫養後代,由於養育後代很不容易,所有群體成員必須通力合作,後代才有機會幸存下來。在這個靈長類家族中,每個群體中只有一個雌性能成功孕育後代,其余雌性都會限制自己排卵。這種動物的妊娠期為6個月。
該研究成果發表在《靈長類》雜志上, 1999年到2008年間它對生活在秘魯森林裡的3個不同的偲絹毛猴群體進行了調查。這項研究的主要目的是確定同一群體的雄性如何提供幫助,以及在沒有雌性競爭的情況下,它們如何確保新生兒幸存下來。研究人員發現,至少有3只雄性幫助養育後代時,會有75%的新生兒幸存下來,但是如果只有1或2只雄性提供幫助時,只有41.7%的新生兒得以存活下來。
在有其他雌性競爭的情況下,如果同一群體有兩只雌性同時懷孕,80%的幼仔會在存活不到3個月時夭折。如果只有一只雌性懷孕,這一數字會下降多達20%。科學家發現4只幼仔在1年內相繼死去,但是通過解剖並未發現可以導致它們死亡的疾病時,都倍感奇怪。他們只觀察到一個死嬰是由猴媽媽親手殺死的,其余都是因為“缺少幫助”死亡的。
利爾多·菲爾說:“通常情況下,如果幼仔從高處跌落到地面上,除非它們再也沒有力氣抓住攜帶它們的成年猴子,猴群都會把它們重新帶回樹上。然而有一只猴媽媽在幼仔沒跌落地面的情況下親手殺死了自己的骨肉。”科學家目前還無法確定這種殺嬰行為是不是一種繁殖優勢,它是不是由雌性爭奪統治地位造成的。“這種競爭會產生很大的妊娠期壓力,這會影響胎兒,妨礙後代的發育能力和母親的產奶量。”(孝文)

精選文章: 生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