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黑龍江的東寧縣
塞北小江南——黑龍江的東寧縣
位於黑龍江東南端。東鄰俄羅斯,南臨吉林省琿春市、汪清縣,西、北與穆棱縣接壤。距省會哈爾濱市400公裡。面積7510.0平方公裡,人口 22.9萬。民族漢、朝鮮、滿、回。太平嶺主脈逶迤西北境,西南境為老爺嶺余脈 ,中部為綏芬河河谷盆地,形成三面環山中間低的馬蹄形地勢。主要河流有綏芬河、瑚布圖河、小綏芬河、黃金河、大寒蔥河、黃泥河等。氣候溫和,素有黑龍江省 “小江南”之稱。屬中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土特產有綏芬 河灘頭魚、白瓜子、葵花籽。主要有電力、采煤、采金、水泥、陶瓷、鑄造、農機、皮革、橡膠、紡織、釀酒、木材加工、食品加工等工業。礦藏資源有煤、金、石 墨、石英石、沸石等。有耕地43萬畝,主產玉米、水稻、小 麥、大豆、谷子、高梁等糧食作物,是黑龍江省主要水稻區之一。經濟作物以烤煙、白瓜子、葵花子為主。境內森林茂密,盛產雲杉。

寧夏平原
塞上小江南——寧夏平原
寧夏平原位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境內,界於賀蘭山和鄂爾多斯高原之間,又稱銀川平原。北起石嘴山,南止黃土高原,東到鄂爾多斯高原,西接賀蘭山。南 北長約280km,東西寬10—50km,面積約7800km2。地勢南高北低,平 均海拔1100—1200m,在地質歷史上為斷裂下陷區,系黃河衝積而成的平原。平原上灌溉農業發達,有許多歷史悠久的灌溉渠道,如秦渠、漢渠、唐徠渠 等,有“塞上江南”之稱。有篇文章所言:“寧夏平原然則溝渠縱橫,朔 方多有所見,稻麥流脂,北國亦非罕鮮,惟此沙水鳥葦,獨絕西北,河山環抱,共賦麗篇。有細波微微,漫出水鄉笑靨;有叢葦簇簇,繡出澤國冠冕。規模既成,享 譽周邊。識者嘆為觀止,旅客流連忘返。贊美充耳,盡說眼 前。或有好事者沙巔四望,神思邈遠:勞動為美容之根本,創新是持久之源泉,嘆先來者之先覺,造神奇於平凡,悟在崗者之大任,增新奇其艱難。雖先鞭其已執, 奈後進多淵源;巧思者不窮,深閨者紛現;倘安享其既得, 恐三往而生厭。且夫水荒日迫,須保證水源;文采增華,期淡季不淡;明月空照,難賞夜闌;半日往返,終覺淋漓而未酣;時或滯澀,每嫌神韻其中斷。希因勢而突 兀,可借境以興瀾。風城之源頭璀璨,銀北之鳳尾鮮艷,南 承北引,百裡相連,迢迢其水路,鼓蕩多風帆,集兩岸之精粹,構建塞上之畫廊,移步換景,目不暇給,一軸而展巨卷;穿一方之珠玉,雕塑回鄉之影壁,回峰隱 塔,美不勝收,百裡而為奇苑。底蘊其豐厚,百讀而不倦,常 游而常新,卒保其永年。是以不有開掘之壯舉,何期增益於舊名新傳”。

林芝
西藏小江南——林芝
林芝位於西藏東南部,平均海拔3000多米,這裡聚居著藏族、門巴族、珞巴族等民族,擁有獨特的民俗風情和眾多罕見的人文景觀。不少地方是當今 世界僅存、或鮮為人類所涉足的“淨土”,是人們向往的旅游、觀光、科 學考察和探險的好去處。這裡有人類20世紀最大的地理發現――世界第一大峽谷雅魯藏布江大峽谷,有世界上保存最為完整的原始森林,有茲巴溝國家級自然保護 區。 近幾年來,享有“西藏江南”美譽的西藏林芝地區挖掘開 發具有民族特色和個性的景區,開辟精品旅游線路,全力打造世界級旅游品牌,使林芝成為世界屋脊熱線旅游線路之一。2004年,林芝旅游入境人數超過本地總 人口,達到18萬人次,旅游總收入突破7300萬元。

且末縣
新疆小江南——新疆且末縣
“玉王故鄉”、“塞外小江南”美譽的新疆且末縣,感受著這身處沙漠腹地……且末縣位於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南端,地處昆侖上北麓、世界第二大沙漠——塔克拉馬干沙漠邊緣。且末縣的且末古城遺址,位於洛浦縣的 阿克斯皮爾古城遺址,位於和田縣的約特干古城遺址。

集安
吉林小江南——集安
集安市位於吉林省東南邊陲,地處長白山自然保護區南麓 ,東南以鴨綠江為界 ,與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的滿浦市和慈城 、楚山 、渭源三郡隔江相望,邊境線長203.5公裡,是我國對朝三大口岸之一。 北部與白山市 、通化市、通化縣相鄰;西南與遼寧省寬甸縣、桓仁縣接壤。集安市屬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長白山系的老嶺山脈由東北向西南橫貫全境,形成了嶺南嶺北的兩個氣 候區。嶺北屬大陸性氣候,嶺南屬半大陸半海洋性氣候,是 吉林省高溫多雨區域。全市年平均氣溫6.5℃,年降水量 800-1000毫米,無霜期140-150天,氣候宜人,風景秀麗,素有“吉林小江南”之美譽。集安歷史悠久,文化底蘊厚重,從公元3年到427年, 集安曾作為高句麗的王 都長達429年之久,歷經19代王,留下了大量的在世界上獨一無二的珍貴文物古跡。全市現存古墓1萬余座,共有國家、盛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20處,其中 素有“東方金字塔”之稱的將軍墳,被譽為“天下第一碑”的好太王 碑,以及五盔墳壁畫墓、丸都山城等獨具特色,是研究我國歷史乃至世界發展史的重要史料。1994年,集安市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歷史文化名城。

麗江
雲南小江南——麗江
麗江地區處於雲南省西北部,全區面積2.06萬平方公裡。地區行署所在地麗江縣,距離省會昆明市527公裡。麗江境內群山起伏,全區山地面積占 95%。由於地處高原,終年太陽照射較強,平均海拔為2400米,僅有5%的平壩 區。麗江境內有玉龍雪山、老君山兩大山脈,其中,最高點為玉龍雪山主峰--扇子陡,海拔為5596米,是終年積雪的山峰。此外,金沙江、瀾滄江二大水系, 從麗江境內穿過。由於地處低緯度地帶,麗江地區氣候屬於南亞季 風氣候,干濕季分明,每年11朋至翌年4月為干季,其余為濕季,年平均降雨量為1000毫米左右。年平均氣溫12.6℃,由於氣溫升高降低的變化小,所以 這裡沒有寒冷暑熱的大變化,形成了長春無夏的特點,旅游者如在七、八 月份到麗江,務請帶上雨具。麗江地區總人口為104萬,全區主要的少數民族有納西族、白族、普米族、藏族、傈僳族、彝族、苗族等民族,其中,少數民族占總 人口的58%左右,因此麗江的民族風情迥異多彩,特點十分突出 。
麗江地區轄四縣,麗江納西族自治縣、寧蒗彝族自治縣、華坪縣、永勝縣,地區行署所在地為麗江縣。由於麗江是寒、溫、熱兼有的立體氣候,因此動植 物種類繁多。據統計,麗江有種子植物3000多種,用材林木400種, 是雲南的主要林區之一。這裡還盛產貝母、麝香、蟲草等600余種藥用動植物,所以被稱為“藥材之鄉”。中國的植物學家認為這裡是世界杜鵑花的中心,杜鵑花 資源特別豐富,已查明的有57種。近代以來,麗江地區豐富的植 物資源引起歐美發達國家的普遍關注,先後有法、英、美、德、澳、瑞士等國十多位植物學探險家來到麗江,采集植物標本和種子,最著名者是美籍奧地利植學家、 地理學者和人類學家約瑟夫•洛克(1884~1962)。他們在麗 江這個名副其實的“植物王國”發現了上前的植物新種和數百種新分布。被稱為“中國古典音樂活化石”納西古樂,世界上唯一“活著的”東巴像形文字,仍具有母 系氏族特征的摩梭人,玉龍雪山,虎跳峽.。。使麗江成為中國 乃至世界的旅游熱點。1997年12月4日,麗江被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批准列為“世界文化遺產“城市。

雅魯藏布江
西藏小江南——雅魯藏布江大拐彎處
雅魯藏布江在古藏文中的意思是“從最高頂峰上流下來的水”。雅魯藏布江發源於喜瑪拉雅岡底斯山脈之間的傑馬央宗,途中的必經之地是大峽谷,甘登 到盧古、八玉村到扎曲有兩道溜索橫跨大峽谷,這裡也是大峽谷的蹄 形拐彎處。雅魯藏布江峽谷長達496.3公裡,最深處達到5382米, 核心河段平均切割深度達5000米左右。它的長度超過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美國克羅拉多峽谷(長440公裡),深度超過了曾號稱世界之最的秘魯科爾卡峽谷(深
3200米左右)。雅魯藏布大峽谷處在中緯度溫帶、暖溫帶的地理位置,又處於印度洋季風進入高原的最大水汽通道位置,強大的水熱作用。它不僅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峽谷,也是世界上最深和最長的峽谷,堪稱世界上峽谷之最 ,被譽為“人類最後的密境”。

蘇杭地區
蘇杭地區
“上有天堂下有蘇杭”的說法,可追溯至唐代。可以分兩半來說,前半是將江南比作天堂。唐詩人任華曾在《懷素上人草書歌》吟詠:“人謂爾從江南 來,我謂爾從天上來1這應該便是將江南比作天堂的濫觴。在此之 前,江南曾因其在南朝的繁華而被稱作“佳麗地”,尚無將其比作天上的先例。“佳麗地”的名頭在唐朝得以繼續,且有將其他地方擠出這一行列之勢。
另一半是以蘇杭二州當作江南的頭牌,這在唐後期也很明顯。個中的關鍵是白居易的品題。白居易曾歷任杭、蘇二州刺史,他在二州任上寫過不少誇贊當 地的詩篇。但是,起先他還只是單誇杭州。任杭州刺史時,他與身為 越州刺史的元稹誇口,稱:“知君暗數江南郡,除卻餘杭盡不如。”後來他為蘇州刺史,又稱蘇州“甲郡標天下,環封極海濱”。從此他便以蘇杭並稱,頗以曾為 “蘇杭兩州主”而自豪。到晚年他回到北方,對蘇、杭二州更 是念念不忘。他在和殷堯藩的一首詩中寫道:“江南名郡數蘇杭,寫在殷家三十章。君是旅人猶苦憶,我為刺史更難忘。境牽吟詠真詩國,興入笙歌好醉鄉。為念舊 游終一去,扁舟直擬到滄浪。”不言而喻,“上有天堂下有 蘇杭”正是這一品題與將江南比作天上的口碑的合流。

湄潭茶園
貴州小江南——湄潭縣“中國西南茶城”
湄潭在貴州省北部、烏江中游。境內山明水秀,農產豐富,主要有稻、小麥、油菜籽等。該縣有“貴州小江南”、“黔北糧倉”之稱。湄潭縣位於貴州省 東北部,地處大婁山南麓,烏江北岸。總面積1860平方公裡,人口43 萬。縣城湄江鎮距遵義市區74公裡,國道326線與204線交彙於此。湄潭縣境內風光旖旎,百裡湄江穿越縣境。土地肥沃,PH值5.5,土壤中含有人體必 需的微量元素硒。氣候溫和,年平均氣溫14.9°C,無霜期284天,平均降雨 量為1100mm。其獨特的生態和自然優勢為優質茶葉的生長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湄潭縣是著名的茶鄉,茶葉產業在長期的發展中形成了獨特的優勢,主要表 現在全縣都適宜樹生長,現已有茶園5萬余畝。產茶歷史悠久,唐代 茶葉大師陸羽所著《茶經》中早有記載。民國年間,中央桐茶研究所設在湄潭。抗戰時期,浙大西遷在湄潭設立了湄潭茶葉中學。建國前後,國營湄潭茶嘗貴州省 茶葉科學研究所相繼在湄潭佳成。悠久的歷史和雄厚的技術 為湄潭茶葉的生產、加工提供了強大的推動力,並創造了“遵義毛峰”、“湄潭銀芽”、“龍泉劍茗”、“湄江茶”、“夜郎茶”、“湄潭翠芽”、“清江綠”等二 十多個省部優產品。

內蒙古小杭州——扎蘭屯鎮
扎蘭屯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呼倫貝爾盟東南部、大興安嶺東南麓、雅魯河畔。這裡四季分明,山青水秀,風光幽美,景色宜人。這裡,綠色的森林四周環 繞,濕潤的空氣沁人心脾,給人一種舒適的感覺。扎蘭屯素有“內蒙 古小杭州”之稱。杭州為我國浙江省的省會,是一座風景名城。一條河流竟會成為一條“黃金帶”,被譽為“北國第一漂”的雅魯河漂流,讓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扎 蘭屯旅游爆熱升溫。扎蘭屯市地處大興安嶺東麓,森林繁茂 ,水系發達山巒疊障,動植物種類繁多,整個市區均處於群山綠樹環抱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