換視角游拉薩 尋倉央嘉措的足跡

景點

導讀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這些字眼在不少人心目中早已爛熟。在前往拉薩前有人善意提醒我說:“快去吧快去,再不去拉薩就變成一個地道商業化的旅游城市,跟其他地方沒有太大分別啦”。 但拉薩始終還是拉薩,即使大昭寺兩邊盡是商業氛圍濃厚的街鋪,也不影響朝拜的人堅定地轉寺和磕長頭。更何況,拉薩市區內外,你可以找到的歷史的影子甚多,只要你願意,這 ...

拉薩、布達拉宮、大昭寺……這些字眼在不少人心目中早已爛熟。在前往拉薩前有人善意提醒我說:“快去吧快去,再不去拉薩就變成一個地道商業化的旅游城市,跟其他地方沒有太大分別啦”。

但拉薩始終還是拉薩,即使大昭寺兩邊盡是商業氛圍濃厚的街鋪,也不影響朝拜的人堅定地轉寺和磕長頭。更何況,拉薩市區內外,你可以找到的歷史的影子甚多,只要你願意,這一次,就可以是一次尋找倉央嘉措足跡的旅程。


倉央嘉措的足跡

曾慮多情損梵行,入山又恐別傾城。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倉央嘉措

倉央嘉措和宕桑旺波,人生的兩面

關於倉央嘉措的情詩,無論有情或無情的人,拿著腔調,世人嘴上多少都能吟上幾句。不過,倉央嘉措的一生所遭遇的,卻非“常人所受”———無論是 坐床在那至高權力之位上,還是在民間流落之時,他的境遇從一出生就受到一種自身生命力量之外的“命運”的控制,充滿著跌宕甚至不幸。

按照不少藏族史書的記載,17世紀西藏政權鬥爭矛盾集中,五世達賴喇嘛阿旺羅桑嘉措去世後,因當時的“攝政王”第斯(又稱第巴)桑吉嘉措執行了 他的遺囑,秘不發喪十五年(又說此乃第斯桑吉嘉措在五世達賴死後專權的一種對外的說法)。而五世達賴去世後,第斯桑吉嘉措就秘密地找到了一個轉世靈童 ———後來的倉央嘉措。因秘不發喪的原因,這孩子的身份便一直在諾布康那地方被保密著,直到已經成為15歲初諳人事的翩翩少年。

關於倉央嘉措的說法很多,但比較統一的是對他才華的認識。所以,因為他的才華,在後來迫於政治需要坐床(也等於做了第斯桑吉嘉措的傀儡)之後,年輕的倉央嘉措開始把滿腹的才華,都用在了寫情詩上面。

據傳有這樣一首“住在布達拉宮裡,是活佛倉央嘉措;進入拉薩民間時,是浪子宕桑旺波”。這無法考證的詩歌,是倉央嘉措自嘲所撰還是後人為他綴補?不得而知,只是這一首卻是他真實的寫照。

黃色的屋子裡還有他的傳說

所有關於倉央嘉措的傳記、史實記載,都曾記錄過他離經叛道的僧侶生涯———白天研究學問,晚上偷溜出布達拉宮。甚至,布達拉宮後的綜角祿康公園(今亦稱九龍潭或龍王潭)就是他曾經的幽會地。

有趣的是,有記載的史書和民間似乎永遠對一些有軼事的人態度不一。史書認定的這個全無政績的倉央嘉措,卻因著宕桑旺波的浪子之名受到民間的莫名喜愛,甚至傳說因屋裡的女子跟活佛倉央嘉措有來往,當時拉薩不少房子都把外牆刷成黃色,以示區別。

1701年前後,因為當時駐扎西藏的蒙古人拉藏漢與第斯桑吉嘉措之間的矛盾,第斯被拉藏漢所殺,倉央嘉措按照清朝中央政府的要求被“遞解回 京”。在經過拉薩市郊的哲蚌寺時,曾經被僧眾“搶”回去;後來因拉藏漢兵追城下,哲蚌寺不保,倉央嘉措索性自行現身。 關於倉央嘉措的仙逝基本有兩個說法:一說他在赴京途中即死,死時年僅24歲;而又有種說法他逃脫了拉藏漢的監控,一直在外弘法直至60多歲。

倉央嘉措足跡目的地推薦:


布達拉宮的後山

1.布達拉宮的後山,下山要從後山走,曲折的路呈之字形。據說當年為了方便出宮,倉央嘉措一到晚上化名宕桑旺波出去。直到後來在雪後的小路上留下了腳印才被發覺。之字形下山後,一條水泥路正通往今天叫做綜角祿康公園的地方,那裡就是傳說中倉央嘉措的幽會地。


綜角祿康公園

2.綜角祿康公園。要想在這裡找到幾百年前倉央嘉措幽會的痕跡,恐怕是不可能了。這裡是一所小公園,就在九龍潭的中央,水質清透、水波輕盈,水裡還有不少野鴨等等水鳥。若不是冬日裡樹干光禿禿地挺在那裡,你幾乎會懷疑這簡直是塞外江南小景。


哲蚌寺內

3.哲蚌寺內,冬日的陽光照在走廊裡。在拉薩,冬天早上9點以後便陽光普照,有陽光照到的地方都暖暖的。這種干燥而溫暖的感覺讓人對生活充滿了 感恩和依戀,穿過哲蚌寺的每一個角落,無論是轉經筒小徑,還是高高石頭上彩色的佛像,都沒有這個連接內室和外室的走廊來得精彩———猛烈的陽光照進來, 窗欞的形狀分明,讓人喜悅和為之駐足。


黃色小屋 4.哲蚌寺後山的黃色小屋。在拉薩所有的寺廟都可以看到這樣的房子:一片白牆之中,突然有粉刷成黃色牆壁的房子出現。按照當地人的說法,這種刷了黃色外牆的,一定是曾經有過活佛高僧在這裡出沒。當然,我們不得而知,這個黃色的小屋是否也曾經有倉央嘉措的足跡。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