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班牙古堡酒店:賞英國文藝片中的風景

景點

導讀早已過了耽於幻想和憧憬的年歲,已行走過世界上許多熟悉陌生的地方,而真正能入法眼、堪稱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似乎只是在這裡——西班牙國營古堡酒店。 在這裡,有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上世紀80年代末,有一出著名的英國文藝片,叫《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電影說的是一位妙齡少女攜表姐到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度假,入住賓館時,想要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由此與 ...

早已過了耽於幻想和憧憬的年歲,已行走過世界上許多熟悉陌生的地方,而真正能入法眼、堪稱看得見風景的房間,似乎只是在這裡——西班牙國營古堡酒店。

在這裡,有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上世紀80年代末,有一出著名的英國文藝片,叫《看得見風景的房間》。電影說的是一位妙齡少女攜表姐到意大利的佛羅倫薩度假,入住賓館時,想要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由此與一位跟她調換房間的英俊少年邂逅,並引發了一段一波三折的美麗戀情??

電影的畫面唯美,俊美少年情竇初開的羞怯情狀,如詩似畫的英倫鄉村風景,直到如今,仍歷歷浮現眼前。那時在心底不由升起了一個念頭:假如日後到了外國旅游, 也要入住一間看得見風景的房間。

人到中年,終於等來了這一天。

許多野兔出沒的地方

從托雷多抵達昆卡,已近黃昏時分。入住由修道院變身的西班牙國營古堡酒店(Parador),環視一周,視線落在了那扇木框窗戶。推開窗,只是 驚鴻一瞥,披著落霞余輝的昆卡,帶著一種撼人心魄的驚人姿色,撲入我的眼簾。懸崖、深谷、河床、吊橋,還有懸崖深谷之上的懸空建築??這些壯麗的自然和人 文景觀徹底滿足了一個旅者對異國古鎮的所有綺麗想像,讓人禁不住的目眩神迷,遐想連翩。關上窗,周遭的景色被血紅殘陽抹上了絕美的色彩,仍透過窗玻璃清晰 映入,便與木框窗戶同構了一幅有如出自畢加索手筆的傳頌千古的名作。

昆卡,這個西班牙地名意為“許多野兔出沒的地方。”它地處西班牙中東部的梅塞塔高原, 橫跨在休加(Júcar River)和胡加河(Huécar River)切割成的兩大峽谷上方的高台地上,地形狹長。昆卡最初的城中心位於城市最頂端的原始城堡,從高向低不斷向下延伸,逐漸形成一個有著緊湊、驚險 布局的山城,並將昆卡分為上下兩城。

沿著狹窄彎曲、坡度陡峭的充滿阿拉伯風格的古城街道行走,可見兩旁擠滿了淺藍、鵝黃、粉橘??不同色系粉刷的民居,還有造型獨特的大教堂、居高 臨下的“懸空樓”這些或拙樸或堂皇、兼具哥特式和羅馬式風格的城市建築,錯落有致,美侖美奐。但星移鬥轉,偌大的老城只居住了3萬多人,一條舊街區只剩下 10戶人家,大多都搬到新城去了。“只有那些瘋子和病人才會呆在老城不願離開。”當地導游齊格爾莫有此一說。但當地人長壽卻是盡人皆知的,當地的登山隊也 遠近聞名。

這座從舊石器時代就有所記載的古城,以其獨特的城市地貌和歷史遺存,成為西班牙13座世界遺產城市之一。

山崖裡長出來的風景

這是一座處處看得見風景的美麗山城。山城的房子仿佛就是從山崖裡長出來的,渾然天成。所到的每一處房子,都匠心獨運地開有窗戶,這些窗戶最大的特色就是將大自然的美麗風光邀請入內,讓窗內外的景致融為一體,使大自然與人類建築完美地結合。

國營古堡酒店的底層是黑白兩色地磚鋪設而成的回廊,透過兩旁的大型馬蹄狀拱窗,人們可以窺見中庭的簡單景致:一座小噴泉,兩棵高大的柏樹。當年 3樓的走廊在冬季時常常冷風嗖嗖,被修道士們戲稱為“阿拉斯加走廊”。如今這條走廊的牆壁上方並排建有一格格的透氣窗子,人們行走其中,如同在觀看一幅幅 山水畫作。

一家由古老音樂學院改建的客棧,只有區區的21間客房,卻是當地的作家、詩人熱衷光顧之地,當年大畫家委茲拉斯也曾下榻於此。5層樓高的建築,卻有3層建於山崖地下,每層樓的一扇落地大窗,令室外的峻峭山崖一覽無余。

導游齊格爾莫的家就在老城內,是一座16世紀的建築,自狹谷底開始依山而建,共12層,被稱為“古代摩天大樓”。 齊格爾莫邀請我們入內參觀,發覺其內部空間、樓梯都是傍著山崖建造的,人們仿佛在一條螺旋式的通道中上下行走。在這麼局促的空間裡,窗戶更是不可缺失的, 從這裡的窗戶望出去,河谷的流水就在眼皮底下蜿蜒而過,而遠處的山崖卻是壓頂而立。

在古樸之地安頓現代藝術之魂

“懸空樓”是昆卡最有名的建築之一。它直接楔入式地建在一大塊岩石上,保留了中世紀時的木造結構,1927年整修時加蓋的陽台仿佛垂直懸浮於半 空中。這裡原是紅衣主教的府邸,如今被辟作當代藝術博物館向公眾開放,是昆卡地區最有代表性的博物館。這裡展覽上世紀50-60年代的繪畫和雕刻先鋒派作 品,包括主流藝術家安東尼·塔皮埃斯、埃德瓦爾多·奇裡達等人的作品。空間布局也是其一大特色,設計師借景設計,每扇窗就是一幅畫。高高低低的暗梯將不同 的區域分開,豐富的采光透過窗戶登堂入室,窗外的風景如同一幅幅加了畫框的色彩斑瀾、鬼斧神工的抽像派畫作。

說起這家當代藝術博物館,還有一段來歷。收藏家為西班牙裔菲律賓人,手頭收藏有許多當代畫家的作品,據稱還有中國宋代的藏品。他一直在尋找合適 的安放藏品場所,馬德裡、托雷多都曾是備選之地,但又猶豫再三,不知該托付給誰才最穩妥。一天在某個場合他認識了一位從昆卡來的朋友,這人恰好對中國宋代 藏品有一定的鑒賞力,一番交流後,大家相見恨晚,引為知己。這人力陳理由,勸說他將昆卡作為藏品的終選之地,並盛情邀請他到昆卡一行。收藏家最後欣然接納 了昆卡人的建議,並選址“懸空樓”作為那些當代藝術收藏品的歸宿地。

在古樸典雅、遠離塵囂之地安頓現代藝術之魂,不啻是一個絕妙的混搭。昆卡人應該感謝這位收藏家,特別是那位給收藏家指點迷津的昆卡本地人,由於他們的玉成,才使這些當代藝術收藏品最終花落昆卡。而這座當代藝術博物館正是昆卡這座古老小鎮最明亮的一扇“窗戶”。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