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瀕臨消失的遺址 瑪雅古城上榜

人文地理

導讀10月2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的文物保護組織“全球遺產基金”(global heritage fund)上周評選出全球12處瀕臨消失的文化遺址,伊拉克尼尼微古城和土耳其阿尼古城榜上有名。 1.土耳其阿尼古城土耳其阿尼古城(Photograph by Umit Bektas, Reuters ) 蒂格蘭霍尼茨(Tigran Honents)的聖格雷戈裡大教堂受損壁畫向人們述說著土耳其中世紀古城阿尼受人類忽視的 ...

10月26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總部設在美國舊金山的文物保護組織“全球遺產基金”(global heritage fund)上周評選出全球12處瀕臨消失的文化遺址,伊拉克尼尼微古城和土耳其阿尼古城榜上有名。

1.土耳其阿尼古城


土耳其阿尼古城(Photograph by Umit Bektas, Reuters )

蒂格蘭霍尼茨(Tigran Honents)的聖格雷戈裡大教堂受損壁畫向人們述說著土耳其中世紀古城阿尼受人類忽視的故事。阿尼古城坐落於土耳其與亞美尼亞邊境附近的軍事區。根據 全球遺產基金上周公布的最新報告,阿尼古城是世界上12個處於崩潰邊緣的文化遺址之一。在公元10世紀和11世紀,阿尼城的居民是亞美尼亞人,城內擁有教 堂等許多建築,這些建築物為整個歐洲的哥特式建築風格注入了靈感。

14世紀,亞美尼亞人在土耳其統治下被迫離開,阿尼古城就此遭到廢棄。今天,由於土耳其當局未能妥善保護,阿尼古城遺址經常遭到洗劫和破壞。報 告稱,全世界像阿尼古城這樣的遺址還具有重要的考古和文化價值,但它們卻因為遭受洗劫、商業開發壓力、旅游業發展難以持續、管理不善、戰爭及其他衝突而面 臨巨大風險。

全球遺產基金執行董事傑夫·摩根(Jeff Morgan)說:“我並不認為它們會徹底消失,但是會變成一片廢墟,如果加以適當地保護,情況本來不會如此惡劣。”全球遺產基金的報告稱,適度開發有助 於這些文化遺產地的恢復與發展,從而為今後數十年可持續發展的旅游業打下堅實基矗

2.烏克蘭切索尼斯古城


烏克蘭切索尼斯古城(Photograph by Wojtek Buss, Photolibrary )

烏克蘭切索尼斯(Chersonesos)剛剛得到維修的聖沃羅德梅大教座(背景處)與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6世紀的長方形廊柱大廳廢墟形成鮮明 對比。切索尼斯坐落於克裡米亞半島西南角,早在公元前6世紀就有人居祝切索尼斯城經過了細致規劃,曾經以葡萄酒和造幣技術聞名於世,後成為黑海地區最富 有的拜占庭文明之一。全球遺產基金在其報告中稱,切索尼斯古城遺址“無論是考古發現還是對於人類千年歷史的研究,都具有重大潛力。”然而,由於旅游業管理 不善,加上城市發展的壓力,切索尼斯古城現正面臨“因愛而死”的窘境。

3.巴勒斯坦希沙姆王宮


巴勒斯坦希沙姆王宮(Photograph by David Silverman, Getty Images )

2005年,在美國第一夫人勞拉-布什參觀希沙姆王宮前,一名巴勒斯坦工人清理“生命之樹” 鑲嵌地板。希沙姆王宮是位於約旦河西岸城市傑裡科以北的古代遺址,建於公元8世紀,為阿拉伯帝國第一個世襲王朝倭馬亞王朝的王宮,公元747年在地震中遭 受破壞並被沙子掩埋時,這座王宮尚在建設中。在1934年被考古學家發現以前,希沙姆王宮遺址在一千多年裡都處於被人遺忘的角落。今天,專家已對這處歷史 遺址有了基本的了解,不過他們擔心,隨著傑裡科不斷加強城市和農業開發,幸存至今的希沙姆王宮可能也會消失。

4.肯尼亞拉姆古城


肯尼亞拉姆古城(Photograph by Bobby Haas, National Geographic )

在這張肯尼亞拉姆城的鳥瞰圖中,密集的屋頂就像是鑲嵌圖案。拉姆古城是東非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斯瓦希裡人居住地之一,也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評定的世界遺產地,其歷史可追溯至公元12世紀,至今仍擁有許多斯瓦希裡文化特點的傳統建築。但是,拉姆古城卻面臨一系列重大威脅,包括 提議中的港口建設以及發展當地石油產業需要的基礎設施等。全球遺產基金在其報告中稱,城市開發“將導致人口增長達到史無前例的新水平,令該地區的文化和自 然價值面臨嚴重壓力。”

5.孟加拉國古城莫霍斯坦戈爾


孟加拉國古城莫霍斯坦戈爾(Photograph by Susan Liebold, Alamy )

孟加拉國莫霍斯坦戈爾(Mahasthangarh)的年代可追溯至公元前3世紀,是南亞地區歷史最悠久的城市遺址之一。這座古都的部分建築在 18世紀以前仍在使用,至今仍是印度教徒的聖地。然而,由於當局不重視保護,洗劫破壞活動猖獗,加之缺乏資金,莫霍斯坦戈爾古城遭受到嚴重破壞。全球遺產 基金的報告舉例說,瓢潑大雨和鹽堿土在不斷侵蝕當地維修不善的赤陶土藝術作品。

6.伊拉克尼尼微古城


伊拉克尼尼微古城(Photograph by Randy Olson, National Geographic )

尼尼微古城遺址附近的城門和城牆經過重建,已成為深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尼尼微古城位於伊拉克北部城市摩蘇爾附近,曾是古亞述帝國(公元前 705年至公元前612年)的都城和文化中心,以巨大的建築著稱,但是,在遭遇米堤亞人、巴比倫人和蘇西亞那人的連番攻擊後,這座城市化為廢墟。考古學家 在19世紀中期發現了“失落”的尼尼微古城,開始實施發掘和重建。然而,同全球遺產基金報告上許多古代遺址地一樣,尼尼微古城也受到現代社會壓力的破壞。 摩根說:“在一個又一個遺址地,一半的破壞是因為城市開發,另一半的破壞則是因為遭到洗劫。我們甚至還沒有將自然災難計算在內。”

7.海地聖蘇西宮


海地聖蘇西宮(Photograph by James P. Blair, National Geographic )

海地聖蘇西宮(Sans Souci Palace)有時被譽為“加勒比地區的凡爾賽宮”,由獲得自由的奴隸在19世紀初期所建,作為國王亨利·克裡斯托弗一世的皇宮。1820年,黑人爆發大 起義,迫使克裡斯托弗一世躲在宮中,最終自殺身亡。聖蘇西宮曾經富麗堂皇,不過,它在1842年地震中化為一片廢墟。根據全球遺產基金的報告,由於排水系 統落後以及管理當局的忽略,今天,聖蘇西宮的狀況急劇惡化。據摩根介紹,海地當局投入數百萬美元重建聖蘇西宮,試圖通過旅游業帶動當地經濟的發展。他說: “問題是,如果你沒有很好地維護,聖蘇西宮會失去其價值,游客也不會再過來。”

8.瑪雅文明搖籃:危地馬拉米拉多盆地


危地馬拉米拉多盆地(Photograph by George P. Mobley, National Geographic )

在這張航拍照片上,被譽為瑪雅文明搖籃的危地馬拉米拉多盆地(Mirador Basin)毗鄰蒂卡爾國家公園著名的瑪雅文化遺址,如蒂卡爾大廣常米拉多盆地的四座古城年代要比蒂卡爾早1200年,但米拉多盆地遺址仍不斷遭到破 壞。這片面積大概為40.5萬公頃的遺址地面臨各種威脅,包括洗劫、刀耕火種式農業和非法伐木。考古學家理查德·漢森實施了一個考古項目,對米拉多盆地遺 址進行發掘。他本人支持發展負責任的旅游業,作為保護該地區的有效手段。漢森說:“這會給最貧困的危地馬拉人帶來收入,因而對米拉多盆地遺址的保護至關重 要。”

9.巴基斯坦塔瓦西拉古城


巴基斯坦塔瓦西拉古城(Photograph by James L. Stanfield, National Geographic)

巴基斯坦的塔瓦西拉擁有大量的山洞、修道院和清真寺,是古代中東地區商業交往的交彙地。根據全球遺產基金的報告稱,那裡有四個不同的居民地遺 址,每個都屬於不同的歷史時期,它們集中展現了從公元前6世紀開始、歷時5百年的城市發展歷程。今天,塔瓦西拉古城遺址和附近的塔瓦西拉博物館也因管理不 善而遭到破壞,例如,有些區域被當作了垃圾場使用。其他威脅還包括洗劫、區域性衝突的破壞以及失控的爆破采煤,後者導致放在博物館架子上的出土文物因不斷 搖晃而遭受破壞。

10.塞浦路斯法馬古斯塔古城


塞浦路斯法馬古斯塔古城(Photograph from Photolibrary)

位於塞浦路斯法中世紀古城法馬古斯塔(Famagusta)的一座古代體育場廢墟。全球遺產基金的報告稱,法馬古斯塔始建於公元前3世紀,是中 東與歐洲商貿往來的重要港口和政治中心,曾被認為是世界上最富有的城市之一。法馬古斯塔如今是歐洲遺產地,曾為十字軍諸王的加冕地,在16世紀被奧斯曼帝 國征服以後就被人所忽略。它現在所處的地點被土耳其軍隊占領。全球遺產基金在其報告中指出:“由於缺乏管理和資金,以及法馬古斯塔遺跡逐漸遭受的損耗,正 威脅這座古城生存的潛力。”

11.菲律賓聖地亞哥古城堡

因特拉穆羅斯城是菲律賓首都馬尼拉最古老的一個城區。16世紀,西班牙定居者在因特拉穆羅斯城建起了聖地亞哥城堡,二戰期間,在美國空軍轟炸 中,因特拉穆羅斯城遭到重創。今天,這處遺址面臨的最大威脅是現代化。據全球遺產基金的報告介紹,聖地亞哥城堡內有星巴克和麥當娜這樣的全球知名連鎖企 業,馬尼拉房地產開發商還渴望對這座老城進行進一步開發。

12.印度馬盧蒂神廟


印度馬盧蒂神廟(Photograph courtesy Sourav De) 在印度18世紀山村馬盧蒂(Maluti),最初108座陶土質神廟如今只有72座保存完好。這些神廟由印度女神Mowlakshi信徒建於帕 拉王朝。遺址的其他神廟則是用來供奉濕婆、杜爾迦、卡莉、毗濕奴等印度教神。今天,由於管理不善、排水系統落後以及雜草叢生,馬盧蒂神廟建築群遭受嚴重破 壞。全球遺產基金在報告中指出:“只要維修和保存措施得當,馬盧蒂的神廟可能會變成當地重要的經濟來源。如果規劃和管理不善,這些神廟的狀況會迅速惡 化。”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