緬甸蒲甘:世上最美的日出和夕陽

景點

導讀緬甸蒲甘佛塔眾多 緬甸蒲甘共有4000座佛塔及寺廟,大大小孝高高底底,一些依舊佇立,一些已經坍塌不成形,形成東南亞最具魅力的歷史古跡。攤開地圖,蒲甘(Bagan)位於緬甸中部,緊貼在緬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 River)的右旁。它離仰光以北約667公裡,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西南約300公裡。這個被譽為亞洲三大佛教遺址之一的蒲甘,根據記載,13世紀全盛 ...


緬甸蒲甘佛塔眾多

緬甸蒲甘共有4000座佛塔及寺廟,大大小孝高高底底,一些依舊佇立,一些已經坍塌不成形,形成東南亞最具魅力的歷史古跡。


攤開地圖,蒲甘(Bagan)位於緬甸中部,緊貼在緬甸第一大江伊洛瓦底江(Ayeyarwady River)的右旁。它離仰光以北約667公裡,離緬甸第二大城市曼德勒(Mandalay)西南約300公裡。

這個被譽為亞洲三大佛教遺址之一的蒲甘,根據記載,13世紀全盛時期,大小佛塔與佛廟共有五千多座。後來慘遭無情的戰火蹂躪,加上1975年可怕的地震,經過一番修補,外貌無損和屹立不倒的還有兩千余座。

這兩千余座佛塔與佛廟,沒有一座雷同,圓頂的、尖頂的、沒頂的都有。走進寺裡,又是另一種感覺,大小的磚石或橫或豎或平地而起,堆砌成宏偉壯觀又莊嚴的佛像,到訪過的游人無不留下深刻的印像。


目前散布在伊洛瓦底江的大片佛塔與佛廟,都統統歸入世界文化遺產,是受嚴厲保護的歷史古跡。為了加強保護,佛塔與佛廟範圍內的民宅,全都要搬離,否則佛塔掉了一塊磚頭就立刻有人盤問。

蒲甘人把畢生所得用於侍佛,他們平生最大的願望就是能捐獻一座佛塔,寧肯自己住草蓬,也要讓佛住廟堂。自建國一千多年來,蒲甘建各式佛塔、佛廟無數,鼎盛時期多達四百多萬座。有地理學家考察後嘆息,一塊磚一棵樹,是修佛廟造就了蒲甘的干燥天氣。

曾幾何時,蒲甘綠樹成蔭,參天蔽日,行走於森林、佛塔之間有一絲神秘之感。而現在只有小樹、灌木和仙人掌,過百年的已鮮見。


在這個“萬塔之城”中,最大的佛塔屬於最殘暴的君王修建。這位君王完活兒後殺死了所有工匠,為的是確保再無此技藝的人留傳於世。蒲甘史上最大佛塔的紀錄就是這樣保持的。

經過歲月滄桑和外族掠奪,現存的二千多座佛塔內大多空空如也。未被帶走的只余曠野之中座座佛塔,像一個個啞口巨人般向游人比劃著輝煌的過去。

人民樂於修佛,加之旅游經濟的催化,緬甸人開始了新一輪的重建工作,海內外各方人士也紛紛捐贈。如果留心,你會找到中國兩代國家領導人捐贈修建的佛塔。而九百年前,忽必烈汗曾來此毀佛塔無數!

觀塔之余,你能享受到蒲甘的特產:寧靜和悠閑。在午日的暈眩之中,你只聽到昆蟲翅膀發出的嗡嗡聲。

婦人們搽著特制的樹粉,兼化妝防曬功能,悠閑地叫賣著旅游紀念品。有小姑娘操著純正的英語叫 著:"Souvenir! Souvenir! Cheap, Cheap! Would you want some?"孩童般稚氣的小和尚飛快地從寺廟這頭跑向那頭,在蒲甘,當小和尚成為一條生計和出路。而村狗則懶洋洋地躺在地上,啥事不干。

在蒲甘你可暫且拋開一切與全球化有關的概念。有錢又能怎麼樣?汽車,沒油,要到黑市高價買;電視,像所有大眾媒體一樣屬嚴控,只有兩個官方台;洗衣機,沒水,買來也變成擺設。但蒲甘人卻擁有這世界上最美的日出和夕陽。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