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曼谷大皇宮
到曼谷不游大皇宮,就如同到了中國沒去故宮一樣遺憾。泰國有“千佛之國”和“黃袍佛國”的美喻,據說目前泰國共有大小寺廟3萬多座,泰國的國教是佛教,百分之九十的人口信奉佛教,並且隨時還在增加。曼谷有佛寺400多座,故又有寺廟之城的美譽。

氣勢宏偉的大皇宮
我們到大皇宮一下車,從院牆外看到曼谷的標志性建築物平台三塔,走進大皇宮庭院,首先映入眼簾的是如茵的大片草地和姿態各異的古樹,草坪周圍栽有一些菩提樹和其它熱帶樹木。大皇宮的佛塔式的尖頂直插雲宵,魚鱗狀的玻璃瓦在陽光照射下,燦爛輝煌。
買了票進去後更讓人吃驚:猶如童話世界的城中之城,滿城盡帶黃金甲——滿眼都是一座座金碧輝煌的佛教建築。整個建築群鑲嵌了大量閃亮的珠貝、彩色玻璃和金箔。

鎏金佛
尖角高聳的廟宇、佛塔,在陽光的照耀下,玲瓏剔透、金玉璀璨。那種巍峨的金碧輝煌不同於故宮紅牆碧瓦的雄壯,更不同於江南園林的婉約,而是煥發著叫人目眩的純東方色彩。
導游介紹說,大皇宮是曼谷市內最輝煌的建築群最大大規模的古建築群(計28座),大皇宮位於曼谷湄南河東岸,占地不算奢侈,總面積約
218000平方米,始建於1782年,大皇宮是泰國諸多王宮之一,是歷代王宮保存最完美、規模最大、最有民族特色的王宮。又稱“故宮”。曼谷王朝從拉瑪
一世到拉瑪八世,均居於大皇宮內。

皇宮中郁郁蔥蔥
大皇宮裡最有歷史的的無疑是玉佛寺。金色的廊柱纏繞佛寺,泰國人民最崇敬的玉佛,就高高地供奉在佛寺大雄寶殿中的寶座上。整個玉佛寺,就是為了供奉這尊佛像而修建的。游客們虔誠們跪坐在玉佛寺大雄寶殿地上,或碎碎念著或頓首拜著!

大皇宮佛造像
我雖然不甚相信佛教,但是在這樣的莊嚴氣氛下也不由自主地畢恭畢敬坐下,雙手合十,膜拜一番,順便仔細打量, 殿裡供奉著泰國的第一國寶--玉佛。此玉佛高六十六釐米,通體蒼翠,經歷過多次戰火的劫難,是稀世之寶。

前來祈福的人們
玉佛由整塊翡翠雕琢而成,據說這個玉佛在1464年在清萊府的一座佛塔中被發現。當時玉佛身上被塗上一層石灰,大家都以為是一尊泥塑佛像。直到佛鼻尖上的石灰剝落,才發現裡頭竟然是一尊世所罕見的玉佛。後相繼經清邁、鑾巴邦、萬像、黎明寺供奉。

石造像
待第一世皇在曼谷建立新都後,1784年才迎請玉佛至今之玉佛寺供奉,可謂命運多舛。這尊玉佛最終被國王迎請到玉佛寺供奉,還要按照泰國一年三
季的時間更換錦衣。而更換錦衣的儀式,也由國王親自主持:熱季換上鑲紅寶石的金衣,雨季穿著綴有藍寶貝石的金衣,而涼季則是一件純金的金衣。

雕刻的藝術
我們在在一處宮殿的牆壁上看到工作人員正在維修古老的壁畫,壁畫大多畫的是泰國的神話,導游介紹在玉佛寺四周長廊的牆上,共有178幅壁畫。第
一幅是在“尖頂佛殿”前面開始。壁畫的內容描寫一個“羅摩王故事”,這是根據印度文學作品“羅摩衍納”翻譯過來的故事。裡面的有一個主角是個猴子,泰國人
叫馬騮精,我暗想,這難道就是《西游記》裡的“美猴王”?

金塔
“節基殿”——卻克裡三尖頂殿是王宮建築中最美的宮殿,是一座泰中西三合壁的宮殿,融合了泰國、歐洲及中國建築的精華。她的大殿是維多利亞式的,尖塔式的屋頂是傳統的泰國式的,石灰岩制作的牆則是古典中國式的。它是拉瑪五世王在1876年建造的。

跪拜的信徒們
“節基”含有“神盤”、“帝王”的意思,也是拉瑪王朝的正稱。據說當時的泰王曾越洋留學,回國建皇宮時想建造一座具西歐晚期哥特式建築特點的宮
殿,但因父親反對,說沒有本國風味,國王聰明,在宮殿上加了泰式屋頂,聲稱泰國高高在上,便將宮殿建成這個“半西半泰”的模樣。可惜這座宮殿有士兵把守,
我們無法看到她裡面的真面目。

歷史的見證
庭園內綠草如茵,鮮花盛開,樹影婆娑。讓人感到奇妙的是:泰國的大皇宮裡不只有泰式建築,還興建了歐式建築、“吳哥窟模型”。這樣兼容並蓄的建築風格或許正表現了泰國民族自由包容的文化。

金光閃閃
大皇宮裡重重疊疊屋頂及貼飾金箔的廊柱被無數次在泰國大街小巷復制著,在陽光照耀下,將曼谷裝點成一座閃閃發光的城市,讓她傳統而又不失時尚,現代又蘊涵保守,新舊兩種風格和諧交融,形成了一道獨特的城市風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