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18座奇特人工島:垃圾島上榜

人文地理

導讀9月3日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人類一直都在“向海洋要土地”。史前地球工程師建造人造島嶼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農業耕作提供肥沃的土地,然而現在,人造島存在的理由已沒有那麼明顯。以下列舉的是世界上18座最為怪異的人造島。 1.烏若斯漂浮蘆葦島的的喀喀湖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交界的高原上。在的的喀喀湖的一座座漂浮蘆葦島上,人們建起了房屋、學校甚至於廣 ...

9月3日消息,據美國媒體報道,人類一直都在“向海洋要土地”。史前地球工程師建造人造島嶼的目的很明確,就是為農業耕作提供肥沃的土地,然而現在,人造島存在的理由已沒有那麼明顯。以下列舉的是世界上18座最為怪異的人造島。

1.烏若斯漂浮蘆葦島


的的喀喀湖位於玻利維亞和秘魯交界的高原上。在的的喀喀湖的一座座漂浮蘆葦島上,人們建起了房屋、學校甚至於廣播站。這裡的居民——烏魯斯人至 今仍延續著他們的祖先數百年來一直采用的古老的人造島建造技術。他們將高香蒲蘆葦(這種巨大香蒲的莖稈)捆成束,一束束蘆葦扎在一起便形成一座漂浮的人造 島。隨著舊蘆葦腐爛,新蘆葦加入,島嶼的外形也會發生改變。

蘆葦是烏魯斯人建造人造島過程中不可或缺的材料。他們將蘆葦捆扎在一起,建成島嶼、房屋、漫畫般擁有曲線的船只以及船帆。漫步於這種人造島就像 在一頭巨大的橡皮熊身上行走。如果蘆葦束扎的不夠結實緊密,你還可能一腳將島踏穿。有報道說,漂浮蘆葦島是史前軍事戰略的“遺物”,當有入侵者來犯,烏魯 斯人可以借助這種人造島慢慢疏散撤離。

2.蘇愛人造島“克蘭諾格”


在蘇格蘭和愛爾蘭的湖面上,坐落著數百個灌木叢生的塊狀結構。這種塊狀結構雖然部分得到恢復,但更多的還是在建成後數百年時間內慢慢沉入湖底。 這些“塊”就是當時富有的農民建造的小型人造島“克蘭諾格”(直徑通常在60米左右)的殘海為什麼建造這種人造島目前尚不清楚,一種較為合理的猜測是: 他們是身份地位的像征,堪稱史前精英的湖濱別墅。此外,它們也可能用於抵御敵人的進攻。

一些“克蘭諾格”的中心是天然島嶼或沙洲,其他則完全建在開放水域。為了建造這些人造島,古人會用斧子將木柱削尖,而後插入人造島周圍或者開放 淺水域的湖床並形成一個圓。他們用樹枝在木柱之間編出籬笆,並用圍欄、原木、樹枝和粘土加固這個圍欄。在新建成的島嶼中央,他們又搭起一個圓形木制建築。 島上居民會劃著獨木舟前往湖岸,此外,他們還會在下方建造堤道,躲避到鄉村掠奪的流氓無賴。

3.無人區堡壘


2008年,中年商人哈麥什·珀尼將自己鎖在無人區堡壘躲避債主。這座堡壘位於懷特島附近的索萊特,是一座復雜的建築。珀尼4年前購置了這座人 造島,待到他上島之時,這裡早已經變成一個風格古怪的豪華住宅。一家報紙撰文指出,珀尼購買堡壘的動機很簡單,那就是在遇到類似遭人逼債這種緊急情況,他 可以在島上暫避一段時間。

這座人造島裝有發電機和一個淡水鑽井。在暫避的同時,他可能也非常享受島上的日子,理由很簡單,島上設備齊全,建有泳池、體育嘗桑拿房、網球 場以及酒吧,足夠他享樂之用。不幸的是,珀尼最終遭到驅逐,堡壘則成為富有一族的娛樂場所。他們會搭乘直升機前往,最後在島上的停機坪降落。

無人區堡壘是19世紀在這一地區建造的4座人造島之一,用於抵御海上襲擊。在建成後的數十年時間裡,它們武裝了最新式的軍事裝備,但從沒有投入 使用。二戰之後,它們脫離軍隊,並於上世紀60年代加入房地產市常直到上世紀80年代,無人區堡壘才被人買走。購買它的公司大興土木,將堡壘改造成一個 豪華的遠離塵世喧囂的所在,而珀尼之所以能夠看上“無人區”也正源於此。

4.垃圾島斯拉夫士


斯拉法胡(Thilafalhu)位於馬爾代夫首都馬累西部幾英裡處,曾經是一個礁湖,現在卻與垃圾聯系在一起,掩埋在地下的垃圾數量絕對是一 個驚人數字。面對斯拉法胡的形像大變,人們給它取了一個新名字——“斯拉夫士”(Thilafushi),垃圾島的稱呼就此誕生。將垃圾傾瀉到斯拉法胡是 為解決馬累垃圾危機采取的一項緊急舉措。當時,工人們在島上挖掘出大量巨坑並用挖出的沙子建起環形防護帶。他們將未加分類的垃圾扔在巨坑,而後再挖更多的 巨坑掩埋垃圾。

埋在斯拉夫士地下的垃圾種類繁多,其中包括游泳圈、鑰匙鏈、塑料杯、鉛酸蓄電池和石棉。這些垃圾有些沒有多大危害,有些則埋下破壞環境的隱患, 引起一些環保組織的擔憂。他們指出重金屬可能污染地下水或者海洋,最終危及到人類、珊瑚礁以及其他海洋生物的生存。現在的垃圾島出租了部分土地,用於建造 工廠和倉庫。船只制造商紛紛來到這裡搶占地盤,甲烷灌注機也在這裡占據一席之地。

5.美國佛州Isola di Lolando


與海拔較低的天然島嶼一樣,海水有時也會“挫敗”人造島。通常情況下,一場自然災害便足以讓天然島嶼毀於一旦。相比之下,人造島的衰敗則因屈服 於糟糕的工程建設或者建造中途耗盡可用資金,Isola di Lolando便屬於後一種情況。這座人造島位於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海灘附近的比斯坎灣。

Isola di Lolando項目鬥轉直下的過程聽起來非常熟悉。它是上世紀20年代邁阿密房地產泡沫破裂的犧牲品。與此同時,1926年的大邁阿密颶風則凍結了威尼斯人群島擴張的腳步,已部分建成的Isola di Lolando無可奈何地成為被波及的對像。

6.北星島


英國石油公司在阿拉斯加州沿岸以北6英裡(約合10公裡)處的波弗特海海域建造了北星島,用於“吮吸”位於海床下大約1.25萬英尺(約合 3810米)的北星油池。此外,建造這座人造島也是為了解決海冰帶來的問題。大量海冰每年在海岸線周圍聚集,威脅到鑽探設備的安全。與人造島相比,標准的 近海鑽井平台無法獲得足夠的保護。

盡管奧巴馬政府頒布了為期6個月的近海石油鑽探和勘測禁令,但英國石油公司還是繼續推進在北星鑽探石油的計劃。他們之所以如此膽大妄為的原因其實很簡單,北星是一座人造島而非近海鑽井平台,因此不受禁令約束。

7.阿塞拜疆“油岩”


阿塞拜疆的海岸散布著一座座由公路、建築群和油井構成的粗率的人造半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當屬Neft Da?lar?,也就是“油岩”。“油岩”是石油開采的標志性產物,沒有進行合理的規劃,也沒有相關安全規章制度,島上環境非常混亂。

在這座人造島上,一條條公路將600座油井、大量公寓樓、一家電影院、一家面包店、一所學校和一個直升機停機坪連接在一起。迷宮般的公路建在沉 船和碎片堆的“脊背”上,支撐著這座“即興城市”的發展。時至今日,並非一切仍處在水面之上,目前也只有三分之一的油井仍在運營之中,但“油岩”輸出的原 油數量仍占阿塞拜疆全部產油量的一半以上。

8.巴林安瓦吉群島


安瓦吉群島坐落在巴林東北部,面朝大海和人工礁湖,島上的房子豪華而昂貴。安瓦吉群島以工程創新和相關的土地所有權法律都極具代表性。建造期 間,建築工人用數英裡長的土工管在這座島的四周圍起來,通過液壓法在管裡充滿沙子。土地上市後,巴林政府改變主意,允許外國人購買該島土地。之前外國人只 能租借土地。

9.日本關西國際機場


關西國際機場是建在人工島上的少數東亞機場的典範,可抵擋地震和台風的侵襲。在大阪灣建造該島的經驗為其他人工島機場的開建提供了幫助,既省心又省錢。但不幸的是關西國際機場的建造預算嚴重超支。

1987年,工人建成關西海提,然後在大陸挖山填海建島。建築工程師知道,填充後不久島就會緩慢下沉,但是,島的下沉速度和強度超出了所有人的意料。候機廳安裝有組合式調整支柱,視需要可延長底部的鋼板。

10.墨西哥螺旋島2號


這座靠近女人島和坎昆島的漂浮小島是環保天才裡奇·索瓦的作品,這位英國人使用從垃圾堆撿來的10萬個廢棄塑料瓶建造了這個天堂小島。正如島的名字一樣,螺旋島2號是他建的第二個人工島,第一座島於2005年毀於“艾米莉”颶風。

這座島直徑約60英尺(18米),島上有白沙、盆栽和紅樹。島中心甚至還有一個池塘,池塘藏中有索瓦的另一座微型漂浮島。這座島距離海岸20英 尺(6米)到30英尺(9米)遠,上岸時,他通過一根繩子用手拉動小島。為了制作這一天堂小島,索瓦把這些瓶子裝入塑料網兜和漁網中,把它們綁在木板底 部,這就形成了小島的地基。然後,通過表面的一個洞繼續建造,他使用一根杆把更多裝有塑料瓶的袋子推入水中和小島下。

11.迪拜的棕櫚島


迪拜的海岸繁華艷麗,海岸全球富商爭購海岸房產。目前為止已建成兩座棕櫚樹形狀的島嶼,堤壩為沙堤,月牙形,第三座島正在建設當中。這裡還有一個由沙地形成的世界地圖,呈卵圓形,統稱“世界”,而且還是世界上唯一建有7星級酒店(伯瓷酒店)的島。

朱邁拉島是最小的棕櫚島也是最早建設的棕櫚島。為了建設該島,挖掘機從海底挖沙,傾倒在島的月牙形堤壩上。建築工人用抗蝕織物覆蓋,然後在沙子 上堆砌石頭。之後,在全球定位系統的協助下,他們從堤壩內抽泵沙子形成棕櫚樹的16片葉子。然後再次“切割月牙”以使得海水循環和預防循環停滯。

12.曼哈頓吳丹島


有人曾好奇紐約地鐵隧道建造時清理出來的土哪裡去了?哦,連接曼哈頓和奎恩州阿斯托裡亞的法拉盛7號線隧道的碎石變成了這座小島。這座島的正式 名字是貝爾蒙島,以1907年籌資修建隧道的男子奧古斯特·貝爾蒙命名。但是,人們經常把它叫做吳丹島,其原因來自一個不尋常的故事。

地鐵開通後70年紐約人一直無視該島。1977年,聯合國總部的一個宗教組織申報該島,並叫它吳丹島,因為前聯合國秘書長吳丹曾是該組織的領袖 的朋友。新的管理者建立了一個金屬拱來存放吳丹的個人物品。2004年,在共和黨代表大會召開期間,一位名叫杜克·裡雷的男子夜間劃船拜訪紐約河中的這座 小島。他宣稱這是一個獨立國,並在導航塔上掛起旗幟。雖然這名男子未被警方拘捕,但這座島依舊屬於美國。

13.荷蘭弗萊福蘭島


關於荷蘭和它歷史悠久的土木工程存在一種說法:“上帝創造了世界,但是荷蘭創造了荷蘭。”在圍海造地的同時,荷蘭還無意中創造了世界上最大的人 工島。1920年,荷蘭開始建造須德海堤壩,須德海是荷蘭東北部的一個淺灣。幾十年後他們創造了現在的弗萊福蘭省,這是一個開拓地剩弗萊福開拓地是兩個 開拓地的結合,一個開拓於20世紀50年代,另一個開拓於20世紀60年代。中間的一個堤壩把弗萊福開拓地分為兩部分,用柴油和電泵水機將水抽干。如果其 中一部分被水淹沒,該堤壩可保護另一部分。建築師在原來的海岸線和新抽干的開拓地之間留取一個讓水流入的渠道。

不同於其他島嶼,弗萊福開拓地並未出現在水平面之上。它四周是海水,是海水中開拓出的島嶼,但是,它是一座人工島。

14.漂浮的仙人山


遠看,這座漂浮的仙人島看起來就像一塊正在太陽下熔化的鉛錠,近看,它是一個造型奇特的鋼雕塑品。這座仙人島停泊在北海,距離比利時海岸數百 碼,距離荷蘭北部一英裡,它是中國藝術家王湛(音譯)的作品。仙人島是波弗特海藝術展的一部分,該藝術展為跨越比利時海濱42英裡(67592米)的國際 展。王湛以鋼塑聞名,而且這是他的最大雕塑。仙人島的寓意來自神化,寓示該島的過去和未來永恆。

15.奧地利穆爾浮島


Murinse的德語意思是“穆爾島”,為奧地利格拉茨穆爾河中一個上下顛倒的龜殼狀結構,其鋼格構柱玻璃和模糊的測地線外形激發了藝術家對海 底城市的無限遐想,將來有一天,我們的子孫後代或許能在那裡享受度假的快樂。每到夜晚,穆爾島便像為科幻影片《電子世界爭霸戰》(Tron)續集制作的廣 告牌一樣閃著藍光。

這棟建築直徑為155英尺(約合47米),頂部是個游樂場和圓形劇常在吃水線以下,還有咖啡廳和酒吧。從遠處望去,它好像懸於搭建在穆爾島兩 岸的橋梁之間,但其實是建在浮動的平台之上。穆爾島項目也是一次跨文化嘗試:紐約建築師維托-艾肯西(Vito Acconci)設計這個造型獨特的建築,是為了慶祝歐盟在2003年將“歐洲文化之都”的桂冠授予格拉茨。

16.南非卡姆菲斯大壩


南非金伯利市卡姆菲斯大壩(Kamfers Dam)後面的S型島嶼是一個兩岸連在一起的小島,為火烈鳥的理想棲息地。2006年,南非政府將這座小島辟為火烈鳥的保護區,由鳥類學家馬克-安德森負 責具體的建設工作。S型形成了兩個利於火烈鳥生長的港灣,還有四個水塘,由太陽能發電的抽水機輸水,建築工人還為火烈鳥造了1000個鳥巢。

在火烈鳥移居S型小島的消息傳開後,小島本身受歡迎程度超出預期。當人造鳥巢建好之時,來到小島的居民又通過從水塘挖出的泥土建了自己的房屋。 如今,卡姆菲斯大壩的S型小島至少生活著一萬只火烈鳥,它之所以受到火烈鳥的青睞,是因為周圍人工湖內有青綠水藻、硅藻和小魚以及濕地。如今,該島是世界 上少數幾個小火烈鳥繁殖地之一。

17.韓國漢江浮島


韓國首都首爾即將完成三座大型浮島的建設,它們都將建在漢江中。漢江流經首爾,注入黃海。漢江浮島的建設旨在從規模上超越別國的人工島,比如奧 地利的穆爾島和德國羅斯托克的浮動公園。這三座小島的大小不一,最小的只有4000平方英尺(約合370平方米),最大的有1.54萬平方米,總計耗資超 過8000萬美元。

如今,它們變成了一個靠近岸邊的10英尺(約合3米)高的大浮標。按計劃,三座人工島嶼應該在2010年8月竣工,竣工以後,工人們將用鐵鏈將 它們與漢江江底500噸的石塊連在一起。三座小島可以支撐6400噸的重物,一旦它們漂浮在江面,島上的相關設施建設也將展開。按計劃,首爾城市建設規劃 者將在這些平台上建會議中心、劇院和餐廳。他們希望,三個人工島將成為首爾新的文化中心。

18.日本海螢人工島


這是一座長為9公裡、連接日本川崎市和木更津市的橋梁隧道,被稱作東京灣橫斷道路。橋梁和隧道在一座名為“海螢”(Umihotaru)的人工海島彙 合。這個人工島的主要功能是司機的休息區,擁有商店、餐館和觀看東京灣風景的觀景台。東京灣橫斷道路彎道很多,但對於經常驅車往來於川崎市和木更津市的上 班族來說,這根本不是問題,畢竟它將開車時間從一個半小時減至15分鐘。附近另一座人工島為整條隧道提供了通風的作用,而且由經過東京灣的幾乎常年不間斷 的風力驅動。

報名參與《華夏地理》名家講堂——陳丹青講述“俄羅斯文學之旅”

精選文章: 人文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