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發現海水顏色能讓颶風改變方向

自然地理

導讀2004年的丹麥海域,浮游植物生長旺盛,海水呈綠色。 8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海水顏色能夠讓颶風改變方向,也就是說,如果海水變色,颶風也會變 向。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已經讓海水變色,這也就意味著科學家可以根據海水的“臉色”判斷哪些地區將被颶風襲擊,哪些地區又會幸免於難。 ...


2004年的丹麥海域,浮游植物生長旺盛,海水呈綠色。

8月17日消息,據美國國家地理網站報道,美國科學家進行的一項新研究發現,海水顏色能夠讓颶風改變方向,也就是說,如果海水變色,颶風也會變 向。值得關注的是,全球氣候變暖可能已經讓海水變色,這也就意味著科學家可以根據海水的“臉色”判斷哪些地區將被颶風襲擊,哪些地區又會幸免於難。

此項研究由美國海洋學家阿南德·加納納德斯坎領導。研究人員利用電腦模擬,尋找海洋顏色與強熱帶氣旋之間的聯系。在北大西洋和太平洋東北地區,強熱帶氣旋被稱之為“颶風”,在太平洋西北地區則被稱之為“台風”。

加納納德斯坎就職於美國新澤西州普林斯頓的地球物理學流體動力學實驗室。他表示:“我們的小組創建了氣候模型。我的其中一項工作就是讓這些模型變得更接近現實情況。”一種讓模型更接近現實的方式就是密切關注很少被人研究的變量,例如海水顏色。

在北太平洋,海水的主要顏色為綠色,這要歸功於大量含有葉綠素的微小植物,也就是浮游植物。通過吸收陽光,這些漂浮的植物可讓海面相對保持溫暖。浮游植物的數量越少,來自太陽的熱量就越集中在更深的海洋區域。

在他們的氣候模型中,研究人員減少了北太平洋環流的浮游植物數量。北太平洋環流是巨大的螺旋水流,可遍布整個海洋。加納納德斯坎說:“這些環流 本身就非常清澈,我們使其完全清澈。”研究發現刊登在即將出版的《地球物理學研究快報》上。通過澄清環流中的海水,研究小組剝離了環流最淺水域的熱量,這 是一個至關重要的變化,因為溫暖的表面海水是強熱帶氣旋的動力來源。

熱帶氣旋往往在赤道一帶,也就是熱帶暖水上方形成,而後向北或者向南移動,進入亞熱帶。舉例來說,在太平洋西北部地區,熱帶氣旋通常向北移動, 襲擊日本和中國。但在電腦模型中——北太平洋環流被去除了顏色和熱量——離開熱帶並向北移動的颶風數量與正常情況相比減少了三分之二。在沒有溫暖表面海水 的支持下,風暴變得難以維系。由於北部更清澈的海水,熱帶氣旋往往緊靠赤道地區並襲擊菲律賓、越南和泰國。加納納德斯坎說:“消除環流顏色產生巨大影響, 這一結果令我非常吃驚。”

生物地球化學家曼弗雷德·馬尼扎表示,由於生產力——也就是孕育浮游植物等生物的能力較低,環流被譽為“海洋中的沙漠”。馬尼扎就職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的斯克裡普斯海洋學研究所,並沒有參與此項研究。他說:“環流生產力較低可能由氣候變暖所致。”

根據最近刊登在《自然》雜志上的一項研究發現,海洋“失色”的現像可能已經發生。根據這項研究,由於海洋表面變暖,所混合的較冷較深海水更少,後者含有大量海洋營養物質;生活在淺水域的浮游植物因此被餓死。

但加納納德斯坎指出,其他研究發現浮游植物數量在最近幾十年呈增長趨勢。他說:“在估計(海洋中)的葉綠素變化時,一個大問題就是來自衛星的優 秀記錄只有一個,也就是美國宇航局已經工作了12年的海洋觀測全視場傳感器。”在未來,加納納德斯坎及其研究小組將利用衛星數據跟蹤海洋顏色變化,用以確 定海洋顏色是否與真實世界中的熱帶氣旋路徑存在聯系。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截稿日期將近,立即上傳您的作品!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