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泥石流形成堰塞湖 6500人轉移

自然地理

導讀這是被淹的新建映秀鎮(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橋橋 攝 據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介紹,13日以來的強降雨導致汶川縣受災嚴重,並形成2個堰塞湖,目前,四川有關方面正全力排險,轉移被困群眾。 據阿壩州防辦報告,受強降雨影響,汶川縣多處發生泥石流、塌方等災害。映秀鎮楓香樹村紅村溝泥石流致使岷江改道,銀杏鄉毛家灣、東界腦形成了兩處堰塞湖: ...


這是被淹的新建映秀鎮(8月14日攝)。新華社記者 李橋橋 攝

據四川省防汛抗旱指揮部介紹,13日以來的強降雨導致汶川縣受災嚴重,並形成2個堰塞湖,目前,四川有關方面正全力排險,轉移被困群眾。

據阿壩州防辦報告,受強降雨影響,汶川縣多處發生泥石流、塌方等災害。映秀鎮楓香樹村紅村溝泥石流致使岷江改道,銀杏鄉毛家灣、東界腦形成了兩處堰塞湖:銀杏鄉毛家灣發生約3萬立方米的泥石流,衝入岷江形成壅塞體,產生蓄水 量350萬至400萬立方米、長度約2000米的堰塞湖,淹沒國道213線,威脅下游安全;此外,銀杏鄉東界腦村下游2公裡處發生泥石流,衝入岷江形成壅 塞體,產生蓄水量400萬立方米左右的堰塞湖,東界腦村安置房進水。

14日中午,四川省防指、省消防總隊派出的百余名專業搶險隊員、消防官兵抵達映秀鎮開展救援工作。

經過汶川縣干部群眾的一夜奮戰,截至15日凌晨6時,汶川縣泥石流災害10名失蹤人員已找到,失蹤人數從41人下降為31人。徹底關至汶川方向 4處塌方路段已全部搶通,至此,國道213線汶川至徹底關線路貫通。但映秀鎮至汶川縣城路段仍有多處阻斷,便道搶通工作還在緊張進行中,銀杏鄉境內因泥石 流阻斷河道形成的堰塞湖也進入搶通攻堅階段。

截至14日22時,映秀鎮共轉移6500多名群眾,處置了3個因泥石流和山體塌方形成的壅塞體。

四川泥石流已致13人亡

四川省政府15日發布消息說,由於連日的強降雨天氣,四川多地發生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截至15日,四川省共有13人因災死亡、59人失蹤,其余受災群眾得到妥善安置。

12日起,四川省部分地方降大雨或暴雨,局部地方降大暴雨,致使成都市、德陽市、阿壩州等10個市(州)34縣(市)576萬人受災,引發多處 特大山洪泥石流災害。其中,“5·12”汶川特大地震集中災區德陽市綿竹市清平鄉和震中阿壩州汶川縣映秀鎮及都江堰龍池鎮受災最為嚴重。“據不完全統計, 四川省受災區域共轉移群眾約40萬人,由於准備充分、預警及時、工作到位,雖然災情巨大,但最大限度避免了人員傷亡,把災害損失降到了最低程度。”四川省 副省長鐘勉介紹說。

目前,受災群眾已妥善安置,基本生活得到有效保障。清平鄉緊急轉移的3000名群眾被安置在5個集中安置點;映秀鎮緊急轉移的8000多人,采 取分散和集中結合的辦法,給予妥善臨時安置。目前,四川省對受災群眾每人每天補助10元錢、1斤糧,對交通中斷的重災區組織直升機緊急調動食品、藥品、帳 篷等物資,確保受災群眾有飯吃、有衣穿、有醫療、有干淨水喝、有安全住處。



美國《國家地理》全球攝影大賽中國區截稿日期將近,立即上傳您的作品!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