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富汗蘊藏鋰礦寶藏 或稱為資源爭奪新戰場

自然地理

導讀阿富汗東部,貧窮的加茲尼省,美國人相信,這裡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鋰礦。 根據一份由美國軍方和美國地質勘探局共同推出的報告顯示,目前阿富汗蘊含有價值1萬億美元的礦產資源,其中不乏鐵、銅、鈷、黃金,以及用來制造筆記 本電腦和手機電池的鋰礦等,其儲量之豐富,很可能使阿富汗成為下一個世界礦產中心。但是,對於阿富汗發現的龐大礦藏,西方媒體表達了 ...

阿富汗東部,貧窮的加茲尼省,美國人相信,這裡蘊藏著世界上最大的鋰礦。

根據一份由美國軍方和美國地質勘探局共同推出的報告顯示,目前阿富汗蘊含有價值1萬億美元的礦產資源,其中不乏鐵、銅、鈷、黃金,以及用來制造筆記 本電腦和手機電池的鋰礦等,其儲量之豐富,很可能使阿富汗成為下一個世界礦產中心。但是,對於阿富汗發現的龐大礦藏,西方媒體表達了擔憂,認為這個新發現 卻如同一把“雙刃劍”:它帶來財富徹底改變阿富汗的同時,也可能令阿富汗淪為資源爭奪戰的新戰常

隱形寶藏

有人做了一個計算:如果價值1萬億美元的阿富汗礦藏平分,那麼將給2900萬阿富汗人每人帶來至少3萬美元的收益。

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的發言人表示,這是阿富汗近年來最棒的消息。“這些年來,阿富汗政府一直在積極尋求和探尋本國的礦產礦藏,我們商務部和其他政府 部門將竭力開發礦業帶來效益造福阿富汗人民。”

戰爭產物

阿富汗的近代史一直遭受著戰爭的折磨,阿富汗礦藏資源的發現也是戰爭的產物之一。

“上世紀70年代,當我住在阿富汗首都喀布爾的時候,當時的蘇聯,世界銀行,聯合國還有其他一些國家和組織就開始高度關注這個國家的礦藏資源了,” 一名退休的美國官員回憶。盡管這個國家的礦藏引起了很多國家的關注,但由於連年不斷的戰爭,勘探工作一直被忽視,具體的儲量也得不到准確的評估。

2004年,一批美國地質學家被派去阿富汗進行戰後重建工作,他們偶然在首都喀布爾的地質局圖書館裡發現了一組舊的圖表和數據。這組資料顯示,阿富 汗的一些地區很可能蘊含著礦產。

不僅如此,地質學家們還發現,上世紀80年代蘇聯進入阿富汗期間,這組數據也曾引起過蘇聯采礦專家們的重視,但在1989年蘇聯解體後不了了之。直 到上世紀90年代,阿富汗陷入國內戰爭的泥潭時,為避免戰爭破壞,幾名阿富汗的地質學家把這批資料小心翼翼地藏於自己家中。2001年美國發動阿富汗戰爭 後,他們將資料歸還給了阿富汗地質調查局。

“這些資料大多為繪制的地圖,但是由於阿富汗長達30多年的戰爭,地圖中很多內容都沒有得到更新,”工程師艾哈邁德回憶,他在上世紀70年代曾在阿 富汗礦業局工作。

巨大寶藏

在這些舊資料的啟發下,美國地質勘探局決定於2006年開始了新一輪的勘測。這一次,他們選擇空中測量。一批地質學家們乘坐美軍的獵戶P-3反潛巡 邏機,使用當今世界上最先進的重力和磁力探測系統進行測量,其間橫跨了阿富汗將近70%的疆土。

空中測量的結果非常樂觀,2007年,這些地質學家們決定展開更加復雜的測量。他們將新型儀器裝備在老式的英式轟炸機裡,這幫助他們描繪出阿富汗三 維的地表礦床圖。這也是阿富汗歷史最復雜的地質測量。據美國地質學家們表示,最終發現令人驚訝,他們堅信,阿富汗蘊含著豐富的礦產。

盡管如此,測量的數據在塵封兩年後才真正被美國和阿富汗政府重視。2009年,五角大樓的一支負責伊拉克戰後發展的特遣部隊被調往了阿富汗。他們獲 得了這組地質數據並對此表示了濃厚的興趣。至此,幾代地質學家們的努力才真正被引起關注,而數據背後的商業價值也開始被評估。

很快,這支特遣小組就帶來一支由美國礦業專家組成的小組,他們前往阿富汗地區進行進一步的勘探。隨後,他們把勘探的結果上報給了美國防部部長羅伯 特·蓋茨,以及阿富汗總統卡爾扎伊。

據美國專家表示,到目前為止,阿富汗最大的發現來自鐵礦和銅礦,其品位之高,足夠阿富汗成為這兩種礦業的生產國。其他令人驚喜的發現,包括相當大儲 量的鈮礦,這種金屬在超導材料以及醫療材料制造中有著非常廣泛的應用。此外,地質學家們還在阿富汗南部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普什圖地區發現了儲量可觀的稀土 礦和金礦。

2010年6月,美國地質學家再度和美國防部合作,進一步勘探阿富汗東部鹽湖地區的礦產資源。他們相信,在這裡還蘊含著大量的鋰礦。國防部官員們表 示,目前的分析認為,在加茲尼省鋰礦的儲量幾乎和世界上最大的鋰礦儲量國之一玻利維亞相當。

鋰礦是重要的電池原料,常應用於筆記本電腦和手機電池的制造。對此,來自五角大樓的備忘錄指出,阿富汗很有可能成為“鋰礦界的沙特阿拉伯”。

盡管對於阿富汗來說,發展礦業將是一項漫長而艱巨的任務,但專家們深信,此地潛力巨大,可以吸引大量的投資和就業機會,使下一代免於戰爭的困擾。

駐伊拉克與阿富汗美軍高級指揮官佩特斯將軍(David Petraeus)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也許未來有很多不確定,但我相信阿富汗的礦藏潛力是無限的。”當地礦業部顧問賈裡則認為,豐富的礦藏很有可能成為 未來阿富汗經濟的基石。

淘金部隊

1萬億美元—這是美國官員和地理學家對阿富汗礦藏價值的最新評估。

據《紐約時報》報道,這個結果很有可能將改變整個阿富汗的經濟乃至戰爭走勢,而對於目前在阿富汗捉襟見肘的奧巴馬政府來說,這個消息更是有著非比尋 常的意義。

據悉,此次報告是由美國國防部和美國地質勘探局合作推出的。除卻美國國防部和阿富汗政府的支持,美國地質勘探局在整個報告中功不可沒。

五角大樓在行動

美國地質勘探局(USGS),隸屬美國內政部,是美國內政部八個局中唯一的科學信息與研究機構。 在過去75年,地質勘探局曾和超過100多個國家合作,進行過相關的地質勘測。早在上世紀50、60和70年代,美國地質勘探局就曾與阿富汗合作,勘探過 阿富汗礦產、水資源以及其他能源。不僅如此,地質勘探局也負責培訓當地的地質學家。

據地質勘探局提供資料顯示,目前,美國地質勘探局在阿富汗的計劃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階段耗時大約24個月,主要通過與阿富汗政府機構,以及世界銀 行、英國地質勘探局等機構的合作,共享現有的地質信息;第二部分的計劃耗時大約24-36個月,重點在與收集新的數據和信息。按照計劃,USGS將通過衛 星系統、鑽井設備、樣本抽查等方式來獲取阿富汗當地新的地質信息,此次的礦藏勘測,也在此列。

在整個勘探過程中,USGS的工作也得到了美國防部的巨大支持。他們可以乘坐軍方的偵察機、轟炸機進行高空測量,還可以使用最新的設備進行三維制 圖。

此次報告公布的礦藏遍布整個阿富汗,包括南部和東部地區靠近巴基斯坦邊境的地帶,這些地方也是美軍和塔利班勢力爭奪最激烈的地區。

公布時機微妙

不過,據BBC報道,外界對於這份報告仍然有一些質疑。比如它的公布時間。事實上,2007年,USGS就曾發布相關礦藏的信息,但直到2009年 12月,真正的可行性報告才出來,而直到今年6月14日,價值1萬億美元的評估報告才最終發布。

有消息稱,這次報告是美國五角大樓故意放出來的,借此吸引北約國家繼續駐軍阿富汗,同時拉攏美國國內民意,但根本目的是要將整合並控制中亞資源與經 濟格局的主導權掌握在自己手裡。

目前,五角大樓已經開始准備幫助阿富汗提交一個新的礦業發展計劃。一些國際會計師事務所也開始就阿富汗礦產進行資產評估,很快,這些相關的技術數據 將遞交給礦業公司,以及潛在的國外投資者。

不僅如此,和美國國防部合作的礦藏勘探以外,阿富汗的油氣評估項目也已經在喀布爾和希比爾甘兩個地方展開,並得到了當地機構和軍隊的支持。

除了USGS的地質學家們,還有一些專門為國防部工作的地質學家。至少有兩名美國地質學家為五角大樓從事相關的地質勘探活動,Bonita Chamberlin就是其中的一位,她花了25年的時間在阿富汗工作。

“我在阿富汗當地發現了91種礦產,金屬和寶石,此外,還有1407個采礦點,”2001年,她在接受《洛杉磯時報》采訪時說。此後,她也因為在阿 富汗的地質勘探工作而撰寫了一本書名為《阿富汗的寶石》。

對於這些在阿富汗地區從事勘測工作的地質學家們來說,盡管隨時要面臨一些危險,但一旦有所發現,也給他們帶來了巨大的效益。“對我來說,這是非常值 得的冒險,”一名地質學家表示,“事實上,感覺有些奇妙。”

2008年9月30日,阿富汗東北部巴達赫尚省天青石礦區。

美國設套?

對阿富汗人民來說,價值數萬億美元的礦藏,的確是個令人振奮的消息。但是,開采這些礦藏,阿富汗人將面臨無數難題。

“這是一個沒有開礦文化的國家,”美國地質勘探局專家傑克·梅德林說,“他們有一些小型礦,但今後可能出現非常大的礦,僅靠一把鐵鍬是不夠的。”

盡管地質學家們充滿熱情,但基礎設施的落後,使得阿富汗何時能大規模開采這些礦產資源,仍是一個未知數。

開發難度頗大

據報道,目前阿富汗從北到南只有一條國家級公路。這條路是縱貫阿富汗南北的一條大動脈,但據透露這條“生命線”也僅能容納兩輛車同時通行,而且在一 些山區路段還經常出現毀壞的情況。最讓當局感到頭痛的是,這公路大部分路段要通過塔利班控制區。阿富汗政府以及聯軍的車輛經常在路上受到塔利班的爆炸襲 擊,車毀人亡司空見慣。

阿富汗的外部環境也不容樂觀。由於是一個內陸國家,阿富汗沒有出海口。在過去半個多世紀裡,阿富汗的任何國際貿易都必須通過伊朗、巴基斯坦和土庫曼 斯坦這些鄰國。“9·11”之後,阿富汗的國際環境惡化。伊朗關閉了阿富汗通往伊朗境內的大部分路段;與阿富汗交界的巴基斯坦邊境地區又處於塔利班控制之 下,將礦物運送出去的希望微乎其微;與土庫曼斯坦連接的道路也處於阿富汗北方軍閥的控制之下。

盡管面臨著如此不利的情況,但分析家們認為,美國終將主導阿富汗的采礦業。據悉,美國已派一個專家小組開始協助阿富汗建立一套處理礦產開發的系統。

眾所周知,由美國發起的這場阿富汗戰爭已經持續近9年了,但阿富汗境內的安全局勢卻依然緊張。美國公眾強烈質疑這場戰爭還有沒有繼續持續下去的理 由。

阿富汗礦藏消息的公布似乎能改變美國民眾的看法。

美國國防部一再指出,美國在阿富汗主要是從事反恐戰爭,並不是為了爭奪其礦藏資源。但這種說法的誘導性顯然是很強的,它要給美國民眾一種印像,美國 在阿富汗地下發現了巨大的礦藏,如同在伊拉克擁有的石油一樣。美國打伊拉克戰爭保護了世界的能源,而現在美國在阿富汗的存在自然是為了保護世界的礦產。

針對美國的宣傳攻勢,有分析人士則認為,美國和阿富汗在這個時候大肆拋出阿富汗的礦藏資源儲量顯然是“別有用心”,主要目的是“勸誘美國民眾支持阿 富汗戰爭”,以平息美國人的日益強烈的反戰情緒,並希望“在11月的中期選舉能為民主黨多拉些選票”。

誘使中國合作

針對美國方面的用意,中國國防大學戰略研究所所長金一南教授指出,美國此舉顯然是一箭雙雕:一方面能夠拉抬美國民眾對戰爭的支持,另一方面這一宣布 還是對別國的“一個誘餌”。他認為,美方已經多次向中方要求開放瓦罕走廊問題,同時還要求韓國、日本對阿富汗戰場多做投入,但一直沒有得到積極的回應。因 此,美國一直覺得自己在阿富汗勢單力薄,於是便“拋出一個巨大的經濟誘餌”,希望中日韓等國能夠答應美國方面的要求。

美國著名智庫布魯金斯學會的資深研究員布魯斯·內德爾(Bruce Riedel)也認為,美國自然是希望能有更多的國家加入美國的阿富汗戰略之中,但一直以來苦於沒有理由,“然而現在不同了,因為美國聲稱自己成為了這些 資源的保護人,那麼別國的加入自然要附帶條件。”

雖然,美國一直希望別國能夠參與到阿富汗重建事務中去,也懷有戒心。據《紐約時報》報道,美國官員稱,美方擔心對資源同樣渴求的中國,會和美國爭奪 在阿富汗的礦產。

“這其實是一種姿態,美國營造出一種即將分享‘蛋糕’的架勢,就是希望中國與印度等周邊國家能夠盡快介入阿富汗事務”,內德爾指出。在他看來,“這 是美國與阿富汗周邊國家進行博弈的一種手段而已”。

煽風點火的還有印度媒體。據印度《商業標准》雜志稱,隨著阿富汗礦藏被發現,中國可能會繼俄羅斯和美國之後,成為進入阿富汗的另一個超級大國。該報 還繪聲繪色地說:“在礦藏的運輸問題上,中國比西方企業占優勢,中阿兩國之間有一條400公裡長的瓦罕走廊,中國無疑將設法開通這一走廊,以解決運輸問 題。”

在復旦大學國際關系學院的程崇仁博士看來,美國人“醉翁之意不在酒”,實際上美國的一個主要目的就是誘使中國同意美方條件,開放瓦罕走廊。“為了消 滅恐怖分子的大本營,美國當然會極力游說中國,讓中方來認同這些是中美‘利益攸關’的領域。”

中國商務部研究院梅新育副研究員也認為,參與國際開發是中國的權力,別人自然無法阻攔。不過,他同時也認為,在分享“蛋糕”的同時,“我們更需要提 防的恐怕還是山姆大叔用資源為餌—誘導我們陷入阿富汗戰爭泥潭,為他們火中取栗的企圖。”


精選文章: 自然地理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