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大熱點:能否達成一份新協議
舉世矚目:中國總理溫家寶等逾百領導人參加
核心分歧:減排目標和資金援助
三股力量:歐盟、傘形集團(美日等)、發展中國家
綜合新華社12月6日電《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15次締約方會議暨《京都議定書》第5次締約方會議將於12月7日至18日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召開,這一會議也被稱為哥本哈根聯合國氣候變化大會。
《京都議定書》第一承諾期2012年即將到期。本次會議的主要任務就是確定全球第二承諾期(2012年到2020年)應對氣候變化的安排。
能否在哥本哈根達成一份新協議,毫無疑問是最大熱點。分歧主要集中在兩個核心問題上,即在減排目標和資金援助這兩方面,發達國家和發展中國家形 成了很大的分歧。有研究指出,當前各方擺在桌面上的減排量總和,與有效減緩氣候變化的目標要求還相去甚遠,這個缺口應該由誰承擔,正是各方爭論的焦點。一 方面,以中印等國為代表的發展中國家為減排作出積極努力。可是,另一方面,發達國家在擔當減排責任時“裹足不前”。
在資金方面,包括發達國家在內的各國都承認,發達國家因為負有歷史排放責任,應該為發展中國家應對氣候變化提供資金幫助,但是這個資金數額應該是多少?由哪些國家以什麼方式分擔、提供?也仍然處於爭論之中。
《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秘書處執行秘書德博埃爾近日說,在哥本哈根可以而且必須達成一個新協議。它應該包括3個方面:發達國家到2020年的中期減排目標;
發展中國家根據自身能力采取應對氣候變化的行動;發達國家幫助發展中國家適應、減緩氣候變化的短期和長期資金和技術支持。德博埃爾說:“我們已沒有時間可以浪費,為了達成一個明確統一的新協議,各國需要拿出合作與妥協的精神。”
氣候變化問題已不僅僅是一個限於專業領域的問題,而是全球每一個國家都需要面對並承擔各自責任的問題。出於各自利益的不同,當前的氣候變化國際談判分成三股力量———歐盟、傘形集團(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等)、發展中國家(77國集團+中國)。
為推動此次大會成功,丹麥首相拉斯穆森呼吁各國領導人在會期的最後兩天參會,將會議升格為“峰會”。此次會議將有19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代表參 加,其中僅國家、地區和國際組織領導人就超過100人,包括美國總統奧巴馬和中國總理溫家寶。因此,會議期間的首腦級會晤尤其舉世矚目。據大會主辦方介 紹,大約5000名各國記者將前來報道這次會議,而參加會議的各國專家和非政府組織代表人數將超過1.5萬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