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玉華洞位於將樂縣城南7公裡的天階山下,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全洞總長10公裡,主洞長5裡。因洞內岩石光潔如玉,光華四射而得名,是福建省最長最大的石灰岩溶洞,被譽為“閩山第一洞”,列“中國四大名洞之一”。玉華洞內有兩條通道,分藏禾、雷公。果子、黃泥、溪源、白雲六個支洞、洞內有石泉、井泉、靈泉三股泉水,清澈甘冽,潺潺有聲,有達摩面壁,仙人田、地下龍宮、瑤池五女、碩果累累,五更天等一百六十多景,前後洞口及洞內的岩壁上,保存著許多宋代以來的摩崖石刻,宋代著名理學家楊時,民族英雄李綱曾游此洞,明代地理學家徐霞客稱贊“此洞炫巧爭奇,遍布幽奧,透露處層層有削玉裁雲之態”。幽深的玉華洞是實施洞穴療法的“天然醫院”,洞內溫度長年保持18℃,涼風習習,空氣清新,其前洞空氣在洞內受冷下流往前洞噴出,前洞口的風力強達4級,構成聞名的“一扇風”,令人心曠神怡,洞內充滿豐富的游離子,泉水飽含豐富的微量元素,其環境對於氣管炎、關節炎疾病有良好的療效。

石花洞石花洞風景區位於北京市房山區河北鎮南車營村,距市區50公裡。是中國華北地區岩溶洞穴的典型代表,被專家評價為中國罕見的多層洞、岩溶景觀最豐富的溶洞。石花洞以天然形成的石花而得名。石花形式繁多,異彩紛呈,數量龐大,為國內洞穴之最。石花洞的總體特征是洞體多層多支,從上到下共7層,每層景觀各不相同,被譽為“北京的地下明珠”。其中由月奶石形成的“石蓮花”,由540余片石鐘乳組成的高10米,長18米的石幔以及石旗、雙彩石盾、龍宮雙柱等景觀都是中外洞穴岩溶景觀精品,被評為國家重點風景名勝區、國家地質公園、國家級AAAA景區。主要游覽內容:人文趣味層、探奇觀賞層、奇石展館等。石花洞又名潛真洞、石佛洞,位於房山區河北鎮的南車營村,是中國四大名洞之一。關於石花洞有這樣一個傳說。很久以前,一位叫圓廣的雲游僧人來到南車營村,見這裡風景秀麗便決定於此小憩,但盛暑中一股清涼的氣流令他倏爾驚醒,他下意識地順風望去,見陣陣涼風就來自山溝北側岩石的縫隙間,好奇心驅使他去弄個明白,便掄錘握鑿在凹處乒乒乓乓干了起來,終於鑿開了一個桶口粗的洞口,他穿過薄壁的洞口,向裡爬了很遠很遠,看到了眼前一點點越聚越大的熒光,借著熒光他看到眼前這個巨大的洞穴中裝飾著許多千姿百態、晶瑩透亮的柱狀、花狀、傘狀、球狀神奇絢麗的景物,他陶醉了,於是就有了“仙鄉洞府地,潛夢入真藏”的詩名,和洞口“潛真洞”三個大字,此後他便於此奇洞為家,潛心修行。如今,時間雖以過了700年,創在當代名人趙樸初先生題名的“石花洞”旁側,“潛真洞”三個剛健的楷書大字仍然在陽光下熠熠生輝。

蘆笛岩蘆笛岩位於桂林市西北郊,距市中心5公裡,是一個以游覽岩洞為主、觀賞山水田園風光為輔的風景名勝區。蘆笛岩洞深240米,游程500米。洞內有大量奇麓多姿、玲瓏剔透的石筍、石乳、石柱、石幔、石花,琳琅滿目,組成了獅嶺朝霞、紅羅寶帳、盤龍寶塔、原始森林、水晶宮、花果山等景觀,令游客目不暇接,如同仙境,被譽為“大自然的藝術之宮”。從唐代起,歷代都有游人蹤跡,現洞內存歷代壁畫77則。自1959年發現並開發後,如今已建有餐廳、茶室、水榭、湖池、曲橋,並設游船,廣植花木,成為中外游客游覽桂林時必至的旅游熱點。“蘆笛岩頭枷鎖破, 桃花源內仙靈唱。”(郭沫若《滿江紅·詠蘆笛岩》)解放以後, 人們生活安定, 用不著避難了,便道出了蘆笛岩的秘密。1959年, 附近村民提供了岩洞的情況, 經過勘測建設, 於1962年正式開放。因為洞口附近生長著蘆荻草,據說可以做成笛子, 取名蘆笛岩。蘆笛岩是一個囊狀的岩洞, 進口與出口相鄰, 進洞處為原來的天然洞口,出洞處是開鑿的人工洞口。洞深240米,游程約500米。岩洞是70余萬年前, 地下水沿著岩石的破碎帶流動溶蝕而形成的。洞中大量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石幔、石花,是在岩洞形成以後, 含有碳酸鹽類的地下水, 順著岩石裂隙流出, 水份蒸發, 碳酸鹽類沉澱結晶, 逐漸堆積而成, 千態萬狀態,琳琅滿目。蘆笛岩的特點是洞中滴水多, 石鐘乳、石筍、石柱發育成為洞中的填塞物也特別多。游人進洞, 在林立的石柱縫隙中間轉來轉去,加上彩色燈光的照耀,如同置身仙境一般。蘆笛岩的景觀, 不僅精致美觀, 而且珠聯壁合。滿洞的石鐘乳、石筍、石柱等等, 好似像牙雕刻, 仿佛黃楊木雕, 美觀異常,被譽為“大自然藝術之宮”。

瑤琳洞瑤琳洞位於杭州桐廬縣瑤琳鎮,一名仙靈洞。洞穴形成於距今10萬年前,系一巨大石灰岩溶洞,面積達2.8萬平方米。全洞深藏地下,姿態萬千,以曲折幽深的洞勢地貌,瑰麗多姿的溶石景致而被譽為全國溶洞之冠。洞景氣勢雄偉,被譽為“瑤琳仙境”。全洞七個廳,最大的洞廳面積達9000平方米。前四廳為億萬年來大自然的傑作:石筍、石瀑、石幔、石帷幕等,琳琅滿目,燦如仙境。後三廳運用現代布景、燈光、音響等效果及科技手段,通過21個場景,300多個人物,具體再現了神州傳說中18個動人故事,給人以美的享受,智的熏陶。該洞通道原已坍塌,1979年重新開挖。在洞內發現了中國犀牙齒化石、西周時期木炭余燼、東漢印紋陶片、隋唐時木炭題字、五代北宋古錢等。洞外還可參觀三十六仿蠟像館和山水盆景園妙峰苑裡。洞內常年恆溫在17~18℃左右。80年代以來,成為旅游熱點,為中國旅游勝地四十佳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