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千裡迢迢跑到大理,卻常忽略了在大理南部60多公裡處隱匿的一座小城——巍山。漫步在本色天然的古城,撲面而來的是難得的祥和、寧靜與溫馨,仿佛故都時光從未遠去……

活著的“文獻名邦”巍山是南詔國的發祥地,公元649年,南詔始祖細奴邏就在巍山建立了大蒙國,開創了南詔的基業。這裡曾經是茶馬古道滇藏段中重要的樞紐之地,600多年前朱元璋時代建城時的棋盤式格局得以幸運地保留下來。從空中看下來,巍山古城如一方文印,原來東西南北四座城門各有城樓,城中央的星拱樓(也叫文筆樓)恰如印柄。由於古城屢遭兵禍,加上年久失修,如今只有北邊的拱辰樓和城中的星拱樓幸存下來。雄姿不減的拱辰樓兩面“魁雄六詔”和“萬裡瞻天”的巨匾,無言地訴說著往昔的光榮夢想。

雲南特色的小商品古街兩旁是清一色的“三坊一照壁”“四合五天井”的建築,完整地保存著明清時期的瓦頂木架結構,底層一律是小店鋪,朱紅色的木門木窗,黑底燙金的招牌,馬具店、碑刻店、裁縫鋪、補鞋店、中醫堂、古董店、冥器鋪、雜貨店等等,小店主人閑適地坐在草墩上,並不主動招徠客人,但你若有興趣,哪怕擺明了不買,主人也會熱情介紹。東西南北四條街彙聚的星拱樓是個更生活化的地方。拱頂下的四個通道有各種小吃攤,山裡大媽從山上剛挖的野菜有時候也會在這兒換點零錢。如今星拱樓仍然是巍山的消息集散地,門洞下的牆上照例貼著很多告示和訃告,人們不管順不順路也要拐過來看看城裡發生了什麼。作為“文獻名邦”,古城的氣質表現在人們的文風中,也表現在人們的生活方式上。偶然朝小巷裡某個門洞大開的小院一瞥,深處全是蘭花、文竹、奇石。隨便進入一家,中堂必然擺著供桌,供奉著神靈祖先的牌位,文房四寶是必備的日常家什。巍山古城最讓人著迷的就是這些古城人,純樸善良,帶著文化賦予他們自然華麗的氣質過著與世無爭的簡單生活。幽幽巍寶山巍山的名字源於縣城東南的巍寶山。巍寶山是南詔國的發祥地,1000多年前南詔國第一代國王細奴邏曾在此耕牧,後人將其供奉在山上土主廟裡。它是中國14個道教名山之一,也是國家級森林公園。齊整干淨的青石路在山中蜿蜒鋪展開來,道路兩旁古樹參天,遍植的松樹雖沒有牌坊上寫的“萬頃松濤”那麼誇張,卻也綿延數裡。燦爛的陽光透過層層樹梢落下來後已沒有熱的威力,只剩下清涼。空氣中氤氳著一種清新馥郁的香氣,妙處難以言說。20多座道教宮觀依山就勢地散落在密林裡,未必要全部走過,但文昌閣(俗稱龍潭殿)和長春洞是最不該錯過的。龍潭殿因《松下踏歌圖》而聞名,這幅繪制於清乾隆二十四年(公元1759年)的壁畫就在文龍亭右側橋墩的石灰牆上,下面部分因水浸蝕已有些模糊。偶爾,在古松下,你能看到彝族男女身著民族服飾,圍成一圈,在圈內吹奏竹笛、葫蘆笙的三人伴奏和帶領下盡情踏歌,氣氛歡快,仿佛是彝族打歌場面的生動再現。和其他省市知名不知名的寺廟宮觀相比,巍寶山上的宮觀多由當地的善男信女管理。不趕時間的也可以坐下來和他們聊聊天,喝杯山野茶,不亦樂乎?

特色小吃巍山小吃 欲罷不能巍山人對吃非常重視,巍山人的早餐就很幸福。在大理州的很多地方都能看到火巴肉餌絲的牌子,它的老家就在巍山。熱騰騰的一大碗餌絲端上桌,一眼望去黃白分明、紅黃相映,湯白而稠,肉入口即化,餌絲又白又細膩,根據個人喜好佐以草果、胡椒、芝麻、辣椒油等調味品,一口下去,香噴噴的滋味覆蓋所有味蕾。古城裡最有名的就是“老王”餌絲,有名的“一根面”離這兒也不遠。青豆小糕是到巍山的第二天早晨才吃到的。青豆小糕蓬松綿滑,散發著青豆隱約的芳甜。城樓附近有阿婆在賣冰粉和涼蝦,蝌蚪大小的米涼蝦拌上玫瑰糖,那冰爽甜涼頓時讓人神清氣爽。涼卷粉是中午前後才有的。把磨好的米漿上屜蒸,然後將蒸好的米皮卷起來切成小段,澆上醬油、醋、辣椒油,吃起來別樣清爽。天黑之後的古城,常可遇到烤餌塊的攤子。把薄薄的餌塊放到炭火上烤,裡面夾的空氣受熱膨脹,不一會兒工夫表皮微焦的餌塊鼓起來,抹上調料卷起來就可以吃了,可真是讓人欲罷不能。TIPS 交通:從下關(大理新城區)汽車站坐班車到巍山(南詔鎮),將近2小時。到巍山客運站後,可坐三輪摩托車到賓館或古城。三輪摩托車起步價4元。古城內步行即可。住宿:賓館多集中在新東街一帶,巍山賓館毗鄰拱辰樓,標房有30元、60元、80元和120元不同檔次。巍山彝族火把節(農歷六月二十五)期間房價可能略有上調。門票:巍山古城、大小寺都不收門票,巍寶山門票50元。購物:扎染、色彩斑斕的草墩和巍山蜜餞等。不可錯過:大小寺——實為圓覺寺(大)和玄珠觀(小)的合稱。可從古城包三輪摩托車過來,先看到的小寺是道家宮觀。從小寺到大寺只能步行。尋訪大寺的路頗有些“松下問童子,言師采藥去”的意境。佛教古剎圓覺寺有著佛門淨地應有的清幽。菜市場和集市——在這裡,可以看到紫黃色的苗條型胡蘿蔔、長毛的毛豆腐、提在竹籃裡等待買家的雞,名字很雷的狗屎蘭花菜,雨季有各種各樣的菌子,不同的季節還有不同的用來吃的花……如此活色生香的地方,怎能錯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