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陽城縣北留鎮皇城村,今名皇城村,位於山西省東南部的晉城市北留鎮境內,東與河南省焦作市毗鄰,南與古都洛陽接壤,西與山西省的臨汾市、侯馬市相交,北與山西省長治市緊連,亞洲最大的坑口火力發電站——陽城電廠近在咫尺,通訊網絡覆蓋全村、地理位置十分優越,晉陽高速公路擦肩而過,交通條件便利。枕山臨水,依山而築,城牆雄偉,雉堞林立,官宅民居,鱗次櫛比,是一組別具特色的古代建築群。皇城相府旅游景區就是以這組古建築群為載體興建的。
簡介
皇城村,坐落在陽城縣北留鎮北4公裡處樊山腳下,與國家“九五”重點工程項目、亞洲最大的坑口火力發電廠陽城國際電力公司對望相鄰。皇城村居住著234戶,680余口人家,耕種著480畝土地,全村總面積1.7平方公裡。地下有豐富的、得天獨厚的煤炭資源,地上有清代康熙皇帝的老師,《康熙字典》總閱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陳廷敬故裡“皇城相府”。改革開放以來,先後創辦了煤炭開采,輕工、農副產品加工,旅游服務等多種產業。皇城相府2001年被山西省政府確定為新十大旅游景點之一。目前,皇城相府每日游人如織,絡繹不絕。
皇城相府分內外城建築。內城為陳廷敬伯父陳昌於明崇禎壬午年(1642年)年建,外城為陳廷敬於清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所建,城門正中石匾刻“中道莊”三字。該村在明清裡甲制時代,一直屬於郭峪裡。民國年間及解放後致1960年,該村屬郭峪鄉或郭峪管理區。1961年成為獨立大隊,1984年成為行政村。上世紀80年代地名普查時稱黃城村,但該村印章打破禁區刻為“皇城”村。

歷史回顧
皇城村是清康熙朝陳廷敬的故裡陳廷敬故裡。陳廷敬,字子端,號說岩,晚號午亭。官至正一品光祿大夫、經筵講官、文淵閣大學士兼吏部尚書加三級,《康熙字典》、《佩文韻府》等大型典籍的總閱官,輔佐清王朝達半個世紀之久的一代名相。傑出的政治家,語言文字學家、詩人、編輯家、理學家、書法家、音樂家傑出的政治家。他天資聰穎,才華橫溢,五歲誦詩詞,9歲賦《牡丹》 ,20歲中進士,入翰林。他仕途奇特,翰海風流,一生28次升遷,參知國家機要凡40余年,歷任吏、戶、刑、工四部尚書,兩任都察院左都御史,任經筵講官凡35年。他博學明哲,文學典重,“其吐辭可上追燕許”,“非積字累句之初學所能窺” ,以致於康熙皇帝譽之為“房姚比雅韻,李杜並詩豪”。他知人善任,襟懷磊落,以文學薦汪琬、王士禎入翰林,以清正薦陸隴其、邵嗣堯為御史。他為政清簡,棘棘不同,言論敷奏,力戒煩碎;參劾墨吏,外台肅然;受理錢法,錢法一清;改革則例,民沾實惠。他總裁典籍,功勛巨大,先後擔任過《康熙字典》、《佩文韻府》、《大清一流志》、《三朝聖訓》、《三朝國史》、《大清律例》、《大清會典》、《平定三逆方略》、《平定朔漠方略》、《政治典訓》、《明史》、《鑒古輯覽》、《古文淵鑒》等典籍的編修及總裁。他著述繁多,巨制鴻篇,流傳於世的有《午亭文編》五十卷,《午亭山人》三卷,《午亭歸去集》二卷,此外還有《述古訓》、《歷代詩藏》、《午亭筆話》、《孝經刊誤述釋》等。他的老病令康熙皇帝疊遣進臣存問,他的身後令康熙皇帝欽命親王臨奠,特賜 器帑金,遣官護喪歸葬,以致於一作挽詩,三制祭文,“去歲傷元輔,連年痛大羹”。
文化底蘊
明清兩代,皇城陳氏科甲鼎盛,冠蓋如林,是中國北方享有盛譽的文化巨族,從明孝宗(弘治)到清高宗(乾隆)260年間,非但誕生了清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理學家和詩人陳廷敬,而且孕育出了41位貢生,19位舉人,9位進士,6位翰林的七世官宦文明,有“德積一門九進士,恩榮三世六詞林”的美譽。當是時,皇城陳氏為官之人遍布全國除大西北外的各個地區,有詩文傳世者達33人,他們在為官之地積極育人,勸農養桑,為推動歷史文化和社會發展做出過巨大貢獻。更有甚者。皇城陳氏還是明清兩代富甲一方的巨商財團,其經營門類由煤炭、冶鐵發展至藥材、絲綢、編織、茶葉、航運、釀造、玉石、瓷器等,其經營觸角延伸到全國80%的省份80%的大中型城市、東南亞3個國家。盛極明清兩代的皇城陳氏,為皇城村留下占地6萬平方米的“雙城古堡”古建築群、1.6萬平方米的“紫芸阡”古墓碑群和1.1萬平方米的大型花園“止園”。

建築遺跡
皇城相府
“雙城古堡”即現在所說的皇城相府,位於村南,分為內城和外城,建築高峰期始於明宣德四年,迄於清康熙53年,幾乎與皇城陳氏家族的興衰共始終。內城為明清兩代陳氏家族的故居。其建築呈長方形,依山就勢而築,東高西低,巍峨壯觀,東西相距71.5米,南北相距161.75米,設五門,西牆二門常開, 其余為建築運料通道,完工後填實封固。牆頭遍設垛口,重要部位築堡樓,並在東北、東南角至高點建文昌閣和春秋閣,以求神靈經緯護佑。城牆內四周遍設藏兵洞,計有130余間,為戰時家丁垛夫藏身休憩之用。內城北部建一高大堡樓,名曰“河山樓”,長三丈四尺,寬二丈四尺,高十丈。樓分七層,層間有牆內梯道或木梯相通,層底深入地下,備有水井、磨坊等生活設施,是戰時族人避敵藏身之處。內城建築分祠廟、民居和官宦底邸三類,風格迥異,祠廟建築有陳氏宗祠,民居有世德居、樹德居和麒麟院,官宦私有容山公府和御史府等。外城為陳廷敬的私郟其建築緊依內城城西而建,基本呈正方形,比內城略短,東西寬106米,南北長100米,城頭設有垛口和敵樓,有四門,西門常開,其余鎖閉。城內主要建築為陳廷敬府第———大學士第,配套建築有書房、花園、小姐院及管家院。相府大門外有一大一小兩座功德牌坊,城門外建有一座御書樓,上置康熙帝賜給陳廷敬御書“午亭山村”匾額和“春歸喬木濃蔭茂,秋到黃花晚節香”楹聯石刻。
陳廷敬墓地
“紫雲阡”即陳廷敬墓地,位於皇城村北約500米處的靜坪山坳,主要建築有石牌坊、御書挽詩碑亭、十通高大的神道碑、四對石像生和陳廷敬墓等。

止園
“止園”為舊時陳家子弟讀書之處,位於城南,主要建築有止園書堂、清立堂、悟因樓、快哉亭、魁星閣等。
由於歷代兵火和文革破壞,皇城相府不少原不建築凋蔽坍塌,許多文物失落。為使皇城相府這一寶貴的文化斥資3000萬元,從1998年開始,本著“整舊如舊,保持原貌”的原則,對皇城相府進行了保護性修繕,如今的皇城相府景區早已成為晉城市第一個也是唯一的一個國家4A級景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