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田螺坑村,屬福建省漳州市南靖縣書洋鎮,是一個土樓村落,由1座方形、3座圓形和1座橢圓形共5座土樓組成,居中的方形步雲樓和右上方的圓形和昌樓建於清嘉慶元年(1796年),以後又在周邊相繼建起振昌樓、瑞雲樓、文昌樓。五座土樓依山勢錯落布局,在群山環抱之中,居高俯瞰,像一朵盛開的梅花點綴在大地上,又像是飛碟從天而降,構成人文造藝與自然環境巧妙天成的絕景,令人嘆為觀止,是民居建築百花園中的一朵奇葩。2001年5月被列入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位於南靖縣書洋鎮上阪村的田螺坑土樓群是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由1座方樓、3座圓樓和1座橢圓形樓組成,有 “四菜一湯”之稱,為黃氏家族聚居地。距南靖縣城60千米,由方形的步雲樓和圓形的振昌樓、瑞雲樓、和昌樓、橢圓形的文昌樓組成,均保存完好。住戶均為黃氏族人。其精美建築組合成為福建客家土樓群最具典範的代表,已被世界遺產中心受理列入《世界遺產名錄》。2003年11月,國家建設部還專門授予南靖田螺坑村為第一批中國歷史文化名村。
漳州市位於福建省東南部,地處東經117°-118°、北緯23.8°-25°之間,東瀕台灣海峽,與廈門隔海相望,東北與泉州接壤,西北與龍岩相接,西南與廣東的汕頭毗鄰。全市總面積1.26萬平方公裡,總人口450萬,絕大多數為漢族,也有畬族、高山族等21個少數民族。漳州是著名的僑鄉和台灣祖居地,旅居海外的華僑、港澳同胞有70萬人,台灣人口中1/3的人祖籍是漳州,是僑、台胞尋根謁祖的府地。

主要建築
田螺坑土樓
田螺坑土樓由一方、四圓五座土樓組合而成,如山野中盛開的花兒,有人戲稱之"四菜一湯",令人不能不感嘆民間語言的生動!
田螺坑地名的來歷頗為蹊蹺。有村民說,它得名於村莊背靠的湖崠山狀似田螺;也有人說,田螺姑娘的神話故事說的就是黃家祖宗,那個叫黃百三郎的幸運兒,因為田螺姑娘的神助,才得以從一個養鴨少年成為一方富紳。
田螺姑娘未必是真,黃百三郎可是確有其人。田螺坑黃氏族譜證實,清朝嘉慶年間黃百三郎從永定移居此地,並在這裡開始了他的傳奇人生。土樓群中的黃氏祠堂中央有祖先牌位,黃百三郎名列第一,而他的墓穴就在距田螺坑二公裡外的"五更寮",每年清明都接受著田螺坑人的祭祀。
這個養鴨少年當年充分利用山澗泥地,以及谷深林密的地域優勢,不斷擴大再生產,為自己賺取了"第一桶金"。像大多數中國人一樣,黃百三郎有錢之後最喜歡做的事就是蓋房。最先蓋起來的是方樓,也就是"那碗湯",雅名"步雲樓"。沿著高低地勢將中廳修建成階梯狀,讓人進入大門後就能體會"步步高升"的快感,這樣既突出了祖廳的重要地位,又寄托了"平步青雲"的美好願望。這樣智慧的男人田螺姑娘不喜歡才怪呢。
繼"步雲樓"建成之後,黃百三郎的後代又環繞著它先後建起了"和昌"、"振昌"、"瑞昌"和"瑞雲"四座圓樓。現代建築專家來考察後,都嘆服古人的建築智慧。這四座圓樓的建造者以順地勢增減一層屋柱高度的方法,成功地在第二層取得了平面,大大方便了居祝
在閩西南一帶,建土樓的傳統由來已久。比起磚石和木質結構,建造土樓的工序顯然要煩瑣許多。在大量生土中,要摻上石灰、細砂、糯米飯、紅糖、竹片、木條等,並反復揉和、舂壓、夯築,建築場面十分熱烈,整個過程看起來不大像在蓋房,倒像是在過節。
在聚族而居的土樓裡,一層為廚房,二層為倉庫,三至五層為起居室,院落裡有水井,有寬闊的活動空間,其溫馨和諧的場景想想都覺得美。客家人喜歡土樓,還因為它有防盜、防震、防獸、防火、防潮、冬暖夏涼等優異性能。

旅游相關
田螺坑村最佳旅游季節
土樓四季均可拍攝,尤以“芒種”前後為佳,這時土樓附近的梯田灌滿了水,若是雨後,還有雲霧彌漫山間,選好角度可出佳作。如春節期間前往,則有不少民俗活動,也可為照片增添亮色。
田螺坑村交通
該景區距市區98公裡,距縣城60公裡,可從漳州西客站乘車前往,門票20元。
田螺坑村住宿
南靖的縣城住宿條件都不錯,有各種檔次的賓館,鄉鎮一級略差些,但方便去看分散在各村的土樓。推薦南靖書洋鄉的土樓賓館,條件一般,但較干淨。住進土樓是個好主意,條件雖然艱苦,但可以領略地道的客家風情。
田螺坑村美食
客家菜口味偏重,以“鹹、肥、熟”為特點,鹽?跫Α⒛鴝垢?和紅燒肉不可不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