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系列之漢高祖長陵

考古

導讀 漢高祖劉邦長陵,在陝西省鹹陽市窯店鄉北的鹹陽原上,坐北朝南,南面是川流不 息的渭水,北面是巍峨壯觀的九峻山,秦川故道穿逾原下。長陵坐落在鹹陽原的南部,居高臨下,威武壯觀,顯示了封建帝王高高在上的尊嚴。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布衣提三尺劍有天下"的皇帝。楚漢戰爭中,他叱吒風雲,"大戰七十,小戰四十",身負重傷十二次,最後擊敗了不可一世 ...

漢高祖劉邦長陵,在陝西省鹹陽市窯店鄉北的鹹陽原上,坐北朝南,南面是川流不 息的渭水,北面是巍峨壯觀的九峻山,秦川故道穿逾原下。長陵坐落在鹹陽原的南部,居高臨下,威武壯觀,顯示了封建帝王高高在上的尊嚴。

劉邦是中國歷史上第一個"以布衣提三尺劍有天下"的皇帝。楚漢戰爭中,他叱吒風雲,"大戰七十,小戰四十",身負重傷十二次,最後擊敗了不可一世的西楚霸王項羽,登上了皇帝的寶座。

劉邦稱帝的第二年開始營建長陵。陵園是仿照西漢都城長安建造的,只是規模略小而已。陵園內還建有豪華的寢殿、便殿。寢殿是陵園中的正殿,殿內陳設漢高祖的"衣冠幾仗像生之具",完全像皇帝生前時一樣侍奉。

漢高祖劉邦的陵塚在陵園的偏西處,形狀像覆鬥,是夯土迭築而成的。陵前立有清乾隆年間陝西巡撫畢沅所書的"漢高祖長陵"石碑一通,陵塚下面是劉邦的安寢的地宮。 陵園中還有呂後合葬陵,在長陵東面二百多米的地方。由於漢代的制度造成帝後不同陵,所以呂後單獨起陵於長陵之東。呂後陵是覆鬥形。

陵園的北面是長陵邑的所在地,在現在鹹陽市的韓家灣。陵邑略呈長方形,城牆由夯土築成,南北長,東西寬。陵邑的南牆部分與陵園邊牆重合,東面沒有城牆建築。劉邦生前就遷徙大姓和貴戚之家在陵邑中,讓其侍奉陵園,陵邑戶口多達五萬多。近年在長陵陵邑範圍內曾經發現樹木雙獸紋半瓦當和大量瓦片堆積、水管道、生產工具等。從文獻記載來看這些殘留的廢墟、出土文物,可以窺見當年陵邑朱檐彩棟、深宮廣院、車馬人熙的繁華景像。

長陵的陪葬墓群在陵園東部。唐朝詩人劉彥謙《長陵詩》說:"長陵高闕此安劉,附葬累累盡列侯。"在西漢諸陵中,長陵的陪葬墓數量最多,跟隨劉邦南征北戰的功臣和貴戚,死後多陪葬在長陵。

西漢滅亡之後,歷代帝王曾對長陵采取一些保護措施。比如魏明帝詔:"高祖陵四方各白步,不得耕牧樵采"。宋太祖乾德規定"給守陵五戶,長史春秋奉祀"。這使兩千多年之後的高祖長陵仍以高大雄偉的姿態,屹立在鹹陽原上。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