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墓系列之漢武帝茂陵

考古

導讀 金人趙秉文有詩雲:“渭水橋邊不見人,摩挲高塚臥麒麟。千秋萬古功名骨,化作鹹陽原上塵。”其詩道出了鹹陽原上的歷史場景。穿越時空距離,透過這些陳列著的蒼涼陵塚,人們似乎看到鹹陽原的榮辱興衰,聽到古陵主人戰馬的嘶鳴聲,讀到鹹陽古陵文化的精彩篇章。 秦嶺北麓的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南北夾於秦嶺山地和北山山脈之間,是古代文明發祥地之 ...

金人趙秉文有詩雲:“渭水橋邊不見人,摩挲高塚臥麒麟。千秋萬古功名骨,化作鹹陽原上塵。”其詩道出了鹹陽原上的歷史場景。穿越時空距離,透過這些陳列著的蒼涼陵塚,人們似乎看到鹹陽原的榮辱興衰,聽到古陵主人戰馬的嘶鳴聲,讀到鹹陽古陵文化的精彩篇章。

秦嶺北麓的關中平原,西起寶雞,東至潼關,南北夾於秦嶺山地和北山山脈之間,是古代文明發祥地之一。自西而東的渭河,流貫條形的關中平原,故亦稱渭河平原。古代這一帶屬秦國,長約七八百裡,所以又有“八百裡秦川”之稱。西周、秦、漢時代,關中是全國最富饒之地,其財富占全國十分之六。古都西安即坐落於這片平原中部的渭河南岸。灃河、滬河、灞河等八條河流,從秦嶺北麓蜿蜒而來,形成“八水繞長安”的景像。屬於秦嶺山脈的華山、驪山、終南山等巍峨高峻的山峰,羅列市區之南,重巒疊嶂,雲蒸霞蔚,構成了美麗的山水風光。

位於關中腹地、涇(河)渭(河)之交的鹹陽,是西漢皇陵的主要集結地。西漢王朝,凡214年,歷經11位皇帝,建陵園11座,有9座位於鹹陽原上,其中最為顯貴的有五陵,即高祖長陵、惠帝安陵、景帝陽陵、武帝茂陵和昭帝平陵。這五陵當時均建有陵邑管理,故將其稱為“五陵原”。古詩中“五陵年少爭纏頭”,“五陵裘馬自輕肥”的記述,即指當年居住在這些陵邑(縣)中的紈绔子弟鬥雞走馬、為非作歹的事情。

在西漢的11座帝陵中,最大的當數漢武帝茂陵,在中國歷史上,如此規模浩大的皇帝陵,只有秦始皇的驪山墓方能與之相比。

茂陵位於今陝西省興平縣東北原上,南位鄉的東南部,西距興平縣12公裡,東距鹹陽市15公裡。其北面遠依九駿山,南面遙屏終南山。東西為橫亙百裡的“五陵原”。此地原屬漢時槐裡縣之茂鄉,故稱“茂陵”。它高46.5米,頂端東西長39.25米,南北寬40.60米。據《關中記》載:“漢諸陵皆高12丈,方120丈,惟茂陵高14丈,方140丈。”上述與今測量數字基本相符。總占地面積計為56878.25平方米,封土體積848592.92立方米。陵園四周呈方形,平頂,上小下大,形如覆鬥,顯得莊嚴穩重。

公元前139年,茂陵開始營建,至公元前87年竣工,歷時53年。《晉書·索紼傳》雲:“漢天子即位一年而為陵,天下貢賦三分之一,一供山廟,一供賓客,一充山陵。”也就是說,漢武帝動用全國賦稅總額的三分之一,作為建陵和征集隨葬物品的費用。建陵時曾從各地征調建築工匠、藝術大師3000余人,工程規模之浩大,令人瞠目結舌。

漢武帝的梓宮,是五棺二槨。五層棺木,置於墓室後部槨室正中的棺床上。墓室的後半部是一槨室,它有兩層,內層以扁平立木疊成“門”形。南面是缺口,外層是黃腸題湊。五棺所用木料,是楸、梓和楠木,三種木料,質地堅細,均耐潮濕,防腐性強。梓宮的四周,設有四道羨門,並設有便房和黃腸題湊的建築,便房的作用和目的,是“藏中便坐也”。《漢書·霍光傳》曰:“便坐,謂非正寢,在於旁側可以延賓者也。”簡單地說,便房是模仿活人居住和宴饗之所,將其生前認為最珍貴的物品與死者一起殉葬於墓中,以便在幽冥中享用。“黃腸題湊”是“以柏木黃心,致累棺外,故曰黃腸。木料皆內向,故曰題湊。”漢武帝死後,所作的黃腸題湊,表面打磨十分光滑,頗費人工,要由長90釐米,高寬各10釐米的黃腸木15880根,堆疊而成。

公元前87年,漢武帝死後,入殯未央宮前殿。據《西京雜記》記載,“漢帝送死皆珠襦玉匣,匣形如鎧甲,連以金縷。”梓宮內,武帝口含蟬玉,身著金縷玉匣。“匣上皆鏤為蛟龍彎鳳魚麟之像,世謂為蛟龍玉匣。”漢武帝身高體胖,其所穿玉衣形體很大,全長1.88米,以大小玉片約2498片組成,共用金絲重約1100克。

茂陵的地宮內充滿了大量的稀世珍寶。《漢書·貢禹傳》雲:“武帝棄天下,霍光專事,妄多藏金錢財物,鳥獸錢鱉牛馬虎豹生禽,凡為九十物,盡瘞藏之。”《新唐書·虞世南傳》也載道:“武帝歷年長久,比葬,陵中不復容物。”從以上記載可以看出,因為漢武帝在位年久,又處在經濟繁榮的鼎盛時期,所以隨葬品很多,除190多種隨葬品外,連活的牛馬、虎豹、魚鱉、飛禽等,也一並從葬。另據記載,康渠國國王贈送漢武帝的玉箱、玉杖,以及漢武帝生前閱讀的30卷雜經,盛在一個金箱內,也一並埋入陵墓之中。

關於茂陵博物館

茂陵博物館位於陝西省鹹陽與興平之間的五陵原上,距西安約40公裡,是以漢武帝茂陵、霍去病墓及大型石刻群而蜚聲海內、外的西漢斷代史博物館。館藏文物4100余件,國寶文物14件。其中石刻伏虎、出土文物鎏金馬、青玉雕鋪首、四神空心磚等多次在美國、英國、日本、法國、韓國、摩納哥等國家和地區展出,引起轟動。

茂陵是漢武帝劉徹的陵墓,是西漢帝王陵中規模最大的一座,其周圍有陪葬墓20多座,有漢武李夫人、衛青、霍去並霍光、金日磾等墓藏。霍去病墓前石刻藝術是我國迄今發現時代最早、保存最完整、最具有藝術價值的大型石刻群。雕刻手法簡練,借石擬形,渾然天成,生動逼真,意氣盎然,有出神入化之妙,被視為人類藝術之瑰寶。以氣魄恢宏、風格豪邁聞名遐爾。為了保護這批大型石刻,茂陵博物館建立在霍去病墓前。該館先後榮獲全國首批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全國愛國衛生先進單位、全國旅游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國家首批4A級旅游景區等國家、省(部)、市各級榮譽稱號和獎勵180余次。

如今館內園林景色宜人,仿漢建築群林立,亭台樓閣,碧波蕩漾,蒼松翠柏,芬芳馥郁、三季有花,四季常青,已形成融文物、古建、園林於一體的著名旅游觀光勝地。游覽內容豐富,“戲觀茂陵一絕、琳池魚追游人”、千年編鐘展演,聆聽悅耳古曲,欣賞漢武帝事跡造像,領略西漢盛世風采,觀賞流光溢彩的夜景、浮橋噴泉,讓人留戀忘返;乘坐羊拉車、馬拉車、騎駱駝、騎毛驢觀光漫游,獨具趣味,其樂無窮。工作人員服務熱情、耐心細致、文明規範,使游客高興而來,滿意而歸。國家領導人李瑞環來茂陵視察時,欣喜的說:“茂陵不光有個很好的博物館,還有一個優美的環境,我走到那裡,就把茂陵宣傳到那裡,全國所有的博物館都應建成這樣的博物館。”

其他信息

地址:位於西安市西北40公裡的興平縣城東北南位鄉茂陵村。
門票:旺季(3月1日-11月30日)46元/人,淡季(12月1日-2月底)26元/人。
景區電話:029—38456041 38456438
開放時間: 上午7:00——下午9:00(夏季) 上午8:00——下午6:00(冬季)
交通:城西客運站乘坐去興平方向不上高速路的長途公交到茂陵博物館路口(不是茂陵,地名接近,相差幾公裡),票價6.00。到茂陵博物館路口,距離茂陵還需要5公裡的上官道,可乘坐農民的“蹦蹦”三輪,價格3-4元可到茂陵博物館大門。
返回路線:乘坐路口,從寶雞方向到西安的車很多,6-8元返回西安火車站。
住宿:茂陵離鹹陽很近,可選擇回鹹陽的賓館住宿,比較近的有彩虹賓館、彩虹招待所、秦寶賓館。也可選擇在茂陵附近的農家樂住宿,便宜實惠,還可以吃到地道的陝西小吃哦。而且可以讓你充分領略陝西八大怪的真諦:面條賽褲帶、鍋盔比鍋蓋、房子半邊蓋等。農家樂是季節性的,在茂陵向東到茂陵博物館的路上就有的。
風味美食:茂陵不但陵墓巍峨壯觀,文物古跡眾多,陵區環境優美,其實,茂陵底下正宗的陝西關中小吃也堪稱一絕,尤其是興平當地的醪糟,大餡包子和豆面糊湯,可以說是興平小吃的三絕。下面單說說最能代表興平當地特色的豆面糊湯。
豆面糊湯,選用優質豌豆磨成面粉,加上豆腐、青菜和粉條熬制成,顏色金黃,口感綿滑,回味悠長,加上做工簡便,配料易尋,千百年來,早已成為興平當地的有名小吃。傳說,當年修建茂陵時,為解決工地民工的吃飯問題,朝廷負責督工的大員就想到了這個簡單易行的吃食,後來,漢武帝親臨工地視察,監工的官員將這逗面糊湯奉獻給皇帝,竟從此列為了西漢宮廷的一道御膳。

旅游小貼士

霍去病墓位於茂陵東北500米。墓前墓上有大批石刻,其中躍馬、臥像、野豬等16件大型石刻作品,是我國發現最早、保存最完整的大型成組石刻作品。尤以主像馬踏匈奴最為珍貴。

(圖片來源:鹹陽市政府)


精選文章: 考古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