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來的《十條家規》

歷史

導讀今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在京舉行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座談會。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他嚴格要求自己的親屬,給他們訂立了‘十條家規’,從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或親朋好友謀過半點私利。他身後沒有留下任何個人財產,他和鄧穎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資積蓄都交了黨費。他的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他說:‘我們這一輩子和這一個時代的人多付出一 ...

今年2月29日,中共中央在京舉行紀念周恩來誕辰110周年座談會。胡錦濤總書記發表重要講話,指出:“他嚴格要求自己的親屬,給他們訂立了‘十條家規’,從沒有利用自己的權力為自己或親朋好友謀過半點私利。他身後沒有留下任何個人財產,他和鄧穎超同志一生中的全部工資積蓄都交了黨費。他的骨灰撒在祖國的江河大地上。他說:‘我們這一輩子和這一個時代的人多付出一點代價,是為後代更好地享受社會主義幸福。’周恩來同志一生心底無私,嚴以律己,廉潔奉公,是共產黨人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典範。”周恩來訂立的《十條家規》全文如下:“1、晚輩不准丟下工作專程來看望他,只能出差順路時看看。2、來者一律住國務院招待所。3、來者一律到食堂排隊買飯菜。有工作的自己出錢,沒有工作的由總理代付伙食費。4、看戲,以家屬身份買票入場,不得用招待券。5、不許請客送禮。6、不許動用公家汽車。7、凡個人生活中能自己做的事,不要別人去辦。8、生活要艱苦樸素。9、在任何場合都不要說出與總理的關系,不要炫耀自己。10、不謀私利,不搞特殊化。”1898年3月5日清晨,周恩來誕生在江蘇省蘇北平原上的古城淮安。他的故居就在淮安城西門勺湖畔的駙馬巷。1945年9月至1946年9月,筆者調淮安市工作,在淮安城西門任工作組組長時,常經過周總理故居門前,知道他的生母和嗣母已先後去世,家中只留下孤寡年邁的老嬸娘,生活困苦。可是周總理當時不許淮安市政府對他家有任何特殊照顧。建國後他對侄兒在農村插隊和要求參軍,也不允許有絲毫照顧。周恩來身體力行,按照家規,對家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嚴格要求,嚴格教育,嚴格管理,不許謀求半點私利,不許有任何特殊照顧。他一生嚴以律己,經常告誡領導干部要過好思想關、政治關、社會關、親屬關和生活關,始終保持共產黨人的政治操守和優良作風。他教導全黨同志要“活到老、學到老、改造到老”。他要求“每個黨員從加入共產黨起,就應該有這麼一個認識:准備改造思想,一直改造到老”,“我的確常說我也要改造這句話,現在還在改造中。我願意帶頭”。他指出過親屬關,“不只是直系親屬,還有本家,還有親戚。對親屬,到底是你影響他還是他影響你?一個領導干部首先要回答和解決這個問題。如果解決得不好,你不能影響他,他倒可能影響你”。在反腐敗鬥爭中查處懲治的大案要案,往往是家族、親屬團伙,還包括秘書、情婦和身邊工作人員等。由此可見,遵照周恩來的教導,過好親屬關是何等重要,關系著個人榮辱,關系著國家興衰成敗。周恩來是中國人民的忠實兒子,是中國共產黨的優秀代表,中國人民對他有一種特殊的敬仰和愛戴。為什麼周恩來能得到人民群眾那樣廣泛、深切而持久的愛戴?為什麼他在國際上享有那麼崇高的威望?就是因為他不僅功蓋天下,而且品德高尚。他的光輝人格,深深銘記在全國各族人民心中。他的精神風範表現在許多方面。他一生堅定信念毫不動搖,為黨為國英勇奮鬥,堅持真理求真務實,顧全大局高風亮節,秉公用權兩袖清風,心系群眾鞠躬盡瘁,艱苦樸素克勤克儉。集中表現為他對黨和人民無限忠誠的精神,集中表現為他甘當人民公僕的精神,集中表現為他高度珍視和自覺維護黨的團結統一的精神,集中表現為他求真務實的精神,集中表現為他謙虛謹慎的精神,集中表現為他無私奉獻的精神。這是共產黨人理想精神的集中體現,是當代中國時代精神的集中體現,具有永恆的價值。不管時代發生怎樣的變化,周恩來的品德、人格、精神風範,猶如一座豐碑、一面旗幟、一盞明燈,始終熠熠生輝,始終充滿力量,始終激勵和鼓舞我們去戰勝一切艱難險阻,去奪取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新勝利。

精選文章: 歷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