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談化石的世界之最

科技

導讀 從最微小的植物花粉化石到最巨大的恐龍化石,使我們目睹到不同種類生物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形態上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展示了生物的多樣性,也同時啟迪人們展開了無窮的聯想。 人們在搜集化石的時候,把興趣更多地放到肉眼可見的目標上,這不奇怪,因為體形龐大的動植物化石最容易吸引人們的視線。但這無形中冷落了那些體形孝肉眼難以尋見的化石。世界上最小 ...

從最微小的植物花粉化石到最巨大的恐龍化石,使我們目睹到不同種類生物之間的差異,特別是形態上的差異。這些差異不僅展示了生物的多樣性,也同時啟迪人們展開了無窮的聯想。

人們在搜集化石的時候,把興趣更多地放到肉眼可見的目標上,這不奇怪,因為體形龐大的動植物化石最容易吸引人們的視線。但這無形中冷落了那些體形孝肉眼難以尋見的化石。世界上最小的化石只能用毫米或微米度量,必須借助顯微鏡或電子顯微鏡才能觀察和研究。微體化石是化石家族中的重要成員,無脊椎動物中的有孔蟲、放射蟲、牙形刺等,植物的繁殖器官孢子和花粉,以及某些藻類等都是常見的微體化石。一些更微小的菌藻類化石是超微化石的代表,所有這些化石,構成了五花八門、奧妙神奇的另一個世界,就像童話故事中的“小人國”。微體化石是人類探索地球上生命發生和演化的關鍵環節。

在化石的“巨人”領域裡,可以發現許多世界之最。軟體動物門中的頭足類有許多“巨無霸”,古生物學家在頭足類繁盛的奧陶紀地層發現過體殼長達10米的鸚鵡螺。在奧地利的戈紹盆地,人們曾發掘出世界上最大的菊石,它們的殼是旋卷型的,直徑超過了2米,如果沒有沉積物充填,可以躺進去一個人。

在魚類化石中,原始盾皮魚類出現在泥盆紀,其中節甲魚的體型最大,長度可達10米,我國四川江油縣就發現過這種魚化石。魚類中的重量級冠軍是鯊魚,產於第三紀地層中的著名白鯊化石,在張開的嘴中可以站立一個人,其身軀之高、身體之長就可想而知了。

爬行動物在中生代繁盛一時,恐龍是眾所周知的龐然大物。當然,恐龍也不一定都是很大,近年來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的古生物學家在美國、加拿大邊境地區考察發掘到一批珍貴的袖珍恐龍,其中有一只恐龍從足印化石測量出其足長僅2釐米,整個身軀不過和麻雀一樣大。

最大的恐龍當屬食草類恐龍,在我國四川自貢恐龍博物館陳列的標本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天府峨嵋龍,它身長20米,高10米,估計它的體重在40噸左右,但它只是亞洲第二號恐龍,目前亞洲最大的恐龍是合川馬門溪龍,這條恐龍“巨人”全長22米,光是脖子就有9米長,如果把它的脖子伸直,有三層樓房那麼高,估計活著時的體重有50噸。1972年,在美國科羅拉多州曾發現了巨大的恐龍骨骼,研究認為,這是食草類恐龍腕龍的化石,根據對骨骼測量後的推算,它的體長可達30米。七年後又在這一地區發掘到新的骨骼材料,據信這條恐龍長達30.5米,頭以下的高度就達18米,被稱為超級恐龍。

食肉類恐龍中最有名的就是霸王龍,霸王龍最早發現於北美,在我國山東、河南、新疆等地也有發現。它的體長一般在15-20米左右,高5-6米,體重8-10噸,相當於三頭大像體重的總和。霸王龍的頭可能是恐龍中最大的,這與它的食肉性有關,頭骨一般長1.2-1.5米,嘴可以張開很大,嘴裡布滿鋒利的牙齒,每顆牙齒足有20釐米長。

中生代爬行動物不僅占據了陸地,也擴展到了海洋和天空。我國科學家曾在珠穆朗瑪峰地區海拔4800米的聶拉木縣發現了珍貴的魚龍化石,這條魚龍長達10米以上,被命名為喜馬拉雅魚龍。1984年,在法國裡昂也發現過大小相近的魚龍化石,全世界已知的50具較完整的魚龍化石中,體長在10米以上的的確不多見。翼龍是翱翔在空中的爬行動物,人們曾在美國堪薩斯地區發現過翼長8米的翼龍,但翼龍的身軀比較小,通常與火雞相似。最大的翼龍是產於中生代晚期的巨翼龍,翼長可達12米。

說到哺乳動物化石的“巨人”之最,自然是非像化石莫屬了。產於我國的東方劍齒像,在體形上遠遠大於現代的亞洲像和非洲像。猛瑪像最高達3.5米,體長約6米,一對長而彎曲的巨牙,長度就在3米以上。七十年代初,在安徽懷遠縣發現一具長8米、高4米多的體形巨大的像化石,經古生物學家研究,確認為古棱齒像,它生存在30萬年前的更新世晚期。

在鳥類中,體型最大的是恐鳥,這種絕滅了的巨型鳥主要分布在南半球,是早期鳥類向大型化發展的一個分支,十八世紀中葉,英國探險家們曾在新西蘭目睹過這種巨鳥的豐姿,據信這是人類最後一次見到這種巨大的鳥類。恐鳥與鴕鳥神態相似,前翅退化,不能飛翔,靠兩條粗壯的後腿奔跑。恐鳥的體高可達4米,估計體重在200公斤以上。恐鳥的蛋與籃球相仿,殼厚不易破,小恐鳥出世後,個體比雞還要大。

在植物界中,超級“巨人”是硅化木,硅化木是高大喬木保存在地層中形成的化石,世界上最長的硅化木化石產在中國江西玉山縣,它的主干長28米,直徑達1.1米,重約60噸。比藏於意大利博物館中原稱“世界之最”的硅化木長出1倍,是目前世界上保存最長的硅化木化石,但還不是最粗,最粗的硅化木發現於新疆北部將軍廟地區,在那片巨大的硅化木林中,許多樹干的直徑都超過2米,最粗的需要7、8個人才能合抱,堪稱世界第一。而這片巨型硅化木林也是全球保存規模最大的硅化木林,在12平方公裡範圍內,暴露於地表的硅化木數以百計,樹基和斷殘的樹干一個接一個,仿佛是剛剛被砍伐過的原始森林。

世界上數量最多的化石在動、植物界各有代表,植物界自然是孢粉,想像一下彌散在空氣中的現代孢粉就知道它們的數量之大了,但這些微小的植物生殖器官只是在中新生代的地層中才出現。在動物界中,海綿骨針化石是數量最多的化石。海綿骨針是海綿動物骨骼的主要單元,它們分布在幾十億年間不同時代的地層中,十分微小,但形態多樣,數量不計其數,世界各地都有在地層中發現富集的海綿骨針層的報道。

世界上數量最大的恐龍蛋化石產地在中國河南西峽地區,在那裡,有世界上分布面積最大、數以萬計的形形色色的恐龍蛋化石。

世界上最重要的鳥類化石產地也在我們中國,在遼寧北票等地先後發現孔子鳥、中華龍鳥等震驚世界的化石,為研究爬行動物向鳥類演化提出了最有利的證據。


精選文章: 科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