松嫩平原洪水利用蓄水方式研究

生態

導讀中國北方頻發的水旱災害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處於東亞季風區,多雨期和干旱期分界明顯,4~6月為干旱少雨期,7~8月為多雨期。4~6月同時也是農作物生長需水最強的階段,干旱少雨導致旱災頻頻發生;7~8月降水豐沛,往往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以松嫩平原為例,1998年的百年不遇大洪水和2002年百年難遇的特大干旱均形像地顯示了中國北方的這種氣候特點。如何緩解這種水旱矛 ...


中國北方頻發的水旱災害

中國北方大部分地區處於東亞季風區,多雨期和干旱期分界明顯,4~6月為干旱少雨期,7~8月為多雨期。4~6月同時也是農作物生長需水最強的階段,干旱少雨導致旱災頻頻發生;7~8月降水豐沛,往往導致洪澇災害的發生。以松嫩平原為例,1998年的百年不遇大洪水和2002年百年難遇的特大干旱均形像地顯示了中國北方的這種氣候特點。如何緩解這種水旱矛盾成為了當前學術界的重要努力方向。

諸多學者對這個問題從不同角度進行了分析研究,由大連理工大學水環境研究所許士國教授和李文義博士撰寫的論文《松嫩平原洪水資源利用引蓄水方式研究》從一個全新的角度對這個問題進行研究。該文發表在《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2008年第5期上。他們以松嫩平原為背景,在河流水資源結構分析的基礎上,提出了平原地區洪水資源利用蓄水模型。綜合考慮需求、可蓄水量以及蓄水時可承受的風險等因素,將洪水利用狀況劃分為全蓄型和分蓄型。根據蓄水區蓄水前後防洪能力的變化,提出模型應用風險分析標准及其評估方法。

他們將該理論應用於嫩江下游大賚河段,選擇代表性水文年進行分析,結果表明:從利用角度,按照生態、農業需水狀況引蓄洪水,不僅能夠緩解春旱,而且所產生的蓄水風險也可以承受;從防洪角度,能夠大幅度削減洪峰流量,所蓄水量能夠提高枯水期河道徑流量,改善河流水資源結構。

這一研究的創新之處在於首次針對平原地區水旱矛盾,以河流水資源結構理論為基礎,充分利用平原地區的自然地理特點,提出了平原地區洪水資源利用的蓄水模型,對緩解松嫩平原地區的水旱矛盾,提供了有益的思路和方法。該研究受到了“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專項資助(編號:50139020,50679012)。當前這項研究正在逐步深入,對影響風險評價的因素和評價標准進行深入研究,以期理論更加完善,實用性進一步增強。(來源:人民網科技)

(《中國科學E輯:技術科學》,38 (5): 687-697,許士國,李文義)


精選文章: 生態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