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最小的國家——西蘭公國

景點

導讀它的存在令國際法有點尷尬。我們用它自封的名號來談論它,因為它沒有別的名字。 2007年1月8日,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一條特別的廣告:“任何人只要願意出價8位數或更多的英鎊,即可擁有海景一覽無余、隱私絕對保障,同時又是避稅天堂的西蘭公國(Principality of Sealand)。”消息發布後,全球最大的反版權組織“海盜灣”(The Pirate Bay)立即宣布有意收購西蘭公國, ...

它的存在令國際法有點尷尬。我們用它自封的名號來談論它,因為它沒有別的名字。

2007年1月8日,英國《泰晤士報》刊登了一條特別的廣告:“任何人只要願意出價8位數或更多的英鎊,即可擁有海景一覽無余、隱私絕對保障,同時又是避稅天堂的西蘭公國(Principality of Sealand)。”消息發布後,全球最大的反版權組織“海盜灣”(The Pirate Bay)立即宣布有意收購西蘭公國,並且開始大規模籌款,希望籌足1億英鎊捐贈,所有捐贈人將獲得未來的國家公民資格。由瑞典人2004年建立的這個全球最大BT下載網站的目的,是建立一個完全沒有版權限制的國家。而西蘭公國是世界上最小的“國家”,常住人口從未超過5人。它作為獨立主權國家的合法性存在著廣泛的爭議,至今未被國際社會承認。

西蘭公國的來歷

即使是知識豐富的地理愛好者,也未必可以在最全面的地圖上找到西蘭公國的准確位置。西蘭公國位於英國的薩福克郡海岸以東約10公裡處,它既不是人工島,也不是天然礁石。事實上這個“國家”只是一個矗立於海水中的廢棄建築。1942年,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作為默恩塞爾海洋堡壘計劃中眾多堡壘之一,英國皇家海軍開始在英格蘭開工建造怒濤堡壘。怒濤堡壘的底部是一艘駁船,駁船上的兩座高塔將駁船與頂部的甲板相連,建築物都坐落在甲板上。建造完畢後,駁船被拖拽到薩福克郡外海面上怒濤沙洲的指定區域之後被故意鑿沉,使之陷入沙洲的預定位置。因此,現在看到的怒濤塔在水面上的可見部分,其實只是整個建築的上半部分而已。上面再放一塊鋼鐵平台,非常簡陋。鋼質的低矮狹長的建築物中持續回響著發電機的轟鳴聲。這裡只能乘船和直升機到達,前來游覽的外國游客甚至形容這裡“醜得無法想像”。

雖然條件惡劣,西蘭公國短暫的歷史和發生的趣聞倒是值得一提。麻雀雖小,五髒俱全,作為“國家”,西蘭公國不但擁有憲法、國旗、國徽、貨幣,甚至還發生過政變,自認為是西蘭正統統治者的流亡政府就在英國。

二戰結束後,駐扎在怒濤塔的英軍官兵紛紛撤離。前英國皇家海軍上校派迪•羅伊•貝茨這位卻盯上了這個廢棄的堡壘。1967年9月2日,羅伊帶著一家人登上了怒濤塔。並且根據他自己對國際法的解釋,聲稱對怒濤塔行使主權。隨後,羅伊•貝茨和妻子瓊•貝茨自封頭銜——“西蘭王室羅伊親王殿下及瓊王妃殿下”。羅伊•貝茨自封為“君主”,瓊被羅伊封為“共治者”。他們的兒子邁克爾•貝茨(Michael Bates,封號為“邁克爾王子殿下”)在1999年成為公國的攝政王,現在已是西蘭的國家元首。

1968年,一艘英國海軍的巡邏船駛進西蘭公國,羅伊和兒子邁克爾向他們鳴槍示警,並向巡邏船投擲燃燒瓶,結果被英國法庭傳審。關於當時船上人員前來的目的有兩種說法,一說是來驅逐居住在堡壘上的貝茨等人的,另一說是為了修理附近的導航浮標。最後在1968年11月25日,法庭宣布,由於事件發生地處在英國領海之外,他們對此事件無權干預。

1978年,羅伊•貝茨任命的西蘭公國“首相”亞歷山大•G.阿亨巴赫教授趁貝茨不在西蘭之機,帶著幾名荷蘭人假裝上島談生意,綁架了羅伊的兒子邁克爾。羅伊•貝茨聞訊後招募了一批雇佣兵,通過直升機機降突擊,奪回了堡壘的控制權。他俘虜了入侵者,並宣告他們是“戰犯”,參與政變的荷蘭公民被遣送回國。不過前公國“首相”、德國公民阿亨巴赫教授就沒有這麼幸運了,由於持有西蘭公國護照,他以“叛國罪”遭到指控和拘押。之後,荷蘭和德國政府都曾要求英國政府設法推動釋放阿亨巴赫。但是英國政府援引1968年的判例,宣稱西蘭不在他們的管轄範圍內,他們無權干預此事。

德國政府只好自己派遣外交官前往怒濤塔,直接與貝茨磋商釋放阿亨巴赫的問題。幾周的談判之後,貝茨的態度有了明顯的松動,最終釋放了阿亨巴赫。事後他宣稱,德國外交官對西蘭的訪問標志著德國政府對西蘭公國“事實上的”承認,盡管德國政府始終沒有認可他的這一說法。

阿亨巴赫教授被遣送回國之後,在德國組織了流亡政府,自封“樞密院院長”。1989年,他因健康原因辭職,流亡政府原“經濟合作大臣”約翰內斯•塞格爾接管了權力,並自封“首相兼樞密院院長”,繼續宣稱他才是西蘭的正統統治者。

西蘭公國宣稱,怒濤塔周圍半徑12海裡的水域都是該國的領海,還發生過在領海範圍內抵抗外國船只的事。那是在1990年,英國皇家海軍輔助船“黃金眼號”就遭遇過西蘭方面的火力反擊。

公國的歷史

歐洲的公國歷史悠久。自從神聖羅馬帝國分裂以後,歐洲大批的貴族沿用保留的貴族封號和獨立的領地。到了中世紀,法國、英國加強中央集權,演變為王國。而德意志等國家依舊處於許多諸侯國的分裂狀態。波蘭和莫斯科等公國經過發展壯大發展成大公國。奧地利也是大公國,但奧地利普魯士和大批小國組成的萊茵聯邦則共同組成神聖羅馬帝國,比較著名的有魏瑪公國(歌德故鄉)和巴伐利亞公國。

大約在公元970年,德國皇帝奧托一世初設公爵爵位。這也是歐洲第一次出現公爵。不久法國和歐洲大陸其他地區也建立了公國。英國公爵爵位出現很晚。1337年,愛德華三世把康沃爾郡升為公國,將公爵爵位授予年方7歲的“黑太子”愛德華。這位王儲16歲參加百年戰爭,軍功卓著,父王對他賞賜有加,於1343年封為威爾士親王,1362年加封為阿基坦公爵。為突出公爵特殊地位,以後多年除國王配偶和王子外,其他王親均不許稱王,最高可獲公爵爵位。在英國,公爵是僅次於國王或親王的最高級貴族。

隨後,英國又先後建立了蘭開斯特公國(1351年)、克拉倫斯公國(1362年)、約克公國和格洛斯特公國(1385)、赫裡福德公國(1397)、貝特福德公國(1413)和薩默塞特公國(1443)等。這些公國的領有人都是王室宗親,他們得到高級爵位後,在貴族中鶴立雞群,威勢不凡,為以後爭奪王權、擾亂朝綱、制造戰亂埋下了隱患。自從1483年建立諾福克公國以後,公爵爵位開始授予王親以外者,但很少建立新的公國。

公國的元首是大公,大公即為公爵,但並非所有的公爵都可以被稱為大公。只有王子、公國元首才能被稱為大公。公國類似於諸侯國,不同的是,公國一般作為獨立的國家而存在。

在今天,一些公國甚至從來沒有成為真正的主權國家,僅僅為了保留世襲貴族稱號而對領土加以命名,有時甚至會超越公國的地理疆界。現存的公國有列支敦士登、摩納哥和安道爾聯合公國。而現存體制為長子繼承制的公國有阿斯圖裡亞斯(西班牙)和威爾士(英國)。盧森堡公國則是歐洲歷史上大公國體制的唯一現存樣例。

除西蘭公國以外,宣稱自己為公國,但未被國際社會承認的微型國家,還有意大利的小鎮塞波加(Seborga)大公國、澳大利亞的赫特河省公國和南太平洋的彌涅耳瓦公國。


精選文章: 景點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