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工程對環境的影響

環境保護

導讀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包括市場環境,但市場因素對地質環境、地理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已經造成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盡管這種影響在我們的輿論宣傳當中,常常被有意和無意的淡化和回避,但實際上已經給我們國家的發展走向提出了嚴重挑戰。所以我們執政黨和政府也提出了改變增長模式包括調整社會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實際上就是要不要可持續發展,要不要在 ...

我們賴以生存的環境,包括市場環境,但市場因素對地質環境、地理環境、生態環境、社會環境已經造成了很嚴重的負面影響,盡管這種影響在我們的輿論宣傳當中,常常被有意和無意的淡化和回避,但實際上已經給我們國家的發展走向提出了嚴重挑戰。所以我們執政黨和政府也提出了改變增長模式包括調整社會關系,構建和諧社會,實際上就是要不要可持續發展,要不要在人與自然、人與人和諧以及社會公正的前提實現協調科學的發展。

關注大型工程包括對環境的具體影響,包括大型工程中的技術問題、體制問題、觀念問題,這是很好的切入點。如果公民、社會、政府都能夠認真、清醒地關心這一問題,考慮和反思這一問題,並且做每個人力所能及的工作,應該說對我們國家真正實現可持續、科學發展是有很大幫助的。

舉一個例子,水環境的影響。按照國際上最近幾年對於水資源利用的研究來說,能夠保證河流生態最低的需求,我們對於水資源的開發利用一般有一個比例是不超過30%~50%。現在的大型工程取水比例,是高達83%~92%。西線工程取水比例65%~69%。現在南水北調的中線,在張家口這個地方,計劃如果調90億方水,在漢江的取水比例占25%,實現南水北調中線的調水目標120億立方,取水比例就要占30%,目前張家口水庫還小於20%、25%的情況下,那麼漢江下游已經出現了嚴重水環境的惡化、水質的惡化。這還是取水比例不到25%的後果。可想而知,我們的西線工程、大西線工程一旦按照現在的狀況實施,那至少對於水環境的影響是非常巨大的。

2000年重新做三峽工程整個庫區的地質評價和評估以來,國家已經投資了200億進行治理。隨著每一期蓄水高度增加,這個工程要加緊進行,現在已經開始第三期治理。目前情況看這肯定是長期過程,無論從國家投資和造成影響看都是非常巨大的。

對於社會環境的影響同樣是重大。大型工程涉及到大量的移民,從現有體制下看,我們規定的移民政策都是由政府單方面制定的。目前大型工程造成的移民,它的賠償偏低,而且很多移民由於土地喪失,喪失了生活基本來源,造成了事實上的貧困化,這個問題是很嚴重的。而且和當時許多大型工程提出來的扶貧目標是南轅北轍的。

所以我們也提出怎麼樣避免大型工程環境風險的建議。

一、從綜合效益和可持續角度把握宏觀決策。比如說南水北調工程,大家提出建設南水北調工程的充分理由是北方缺水。但是用什麼樣綜合效益最大化、代價最小的方法解決缺水問題?因為大型工程,特別是跨區域的調水工程,有著某些地方政府和某些集團的利益,所以我們有理由認為,有一些強勢集團在利益驅動下,或者政府官員為當地的GDP和財政需求,把上大型工程當作一個首選目標,並不是從真正的科學決策角度來解決缺水問題。

二、尊重利益相關民眾的自主發展和選擇權利。對大型工程所產生社會影響和問題,是需要現實的去解決。

三、要放棄改造自然和征服自然的初級觀念。

四、要實現真正的科學論證和科學評估。要建立真正的程序,國家環保總局陸續出台了一些文件,包括環境影響評價、公眾參與,都是在為實現科學決策、科學評估在做工作。舉例子來說像三峽工程,按照原來的設計是三期蓄水,考慮到蓄水過程中可能產生環境和社會的影響,所以每期蓄水資源安排有一定的時間間隔這是經過科學論證的結果。二期蓄水位是156米,本來應該在2009年,但是因為三峽總公司的發電需要,就提前到2006年蓄到156米,按照原來的設計,最終的蓄水位175米是2010年,現在他們提出來要把蓄水時間提前4年,2006年底還有最新消息,他們認為要提前5年時間,也就是說2008年就要完成三峽蓄水水位達175米。這樣的決定我們認為是缺乏科學論證和科學決策的。因為很多專家也有給國務院一些反映,意見是應該按照原來的設計,如果要提前蓄水必須要做嚴格的一些論證,但是實際上這個工作是沒有進行的,整個蓄水都提前了,這也是埋下了很大的環境風險。


精選文章: 環境保護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