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14日),北京市避雷裝置安全檢測中心主任宋海岩就“雷擊事件”接受記者采訪時提醒市民,在遇到雷雨天氣時,要盡量避免使用手機,這樣可以降低被雷擊幾率。昨天,報道了5名游客在懷柔區雁棲鎮附近爬箭扣長城時被雷電擊中,其中一對夫妻墜下斷崖身亡,另3人受輕傷的事件。宋主任表示,在長城上遭雷擊已不是首例。2004年,數十名在居庸關長城躲雨的游客遭到雷擊,其中4人當場昏迷,至少15人被送到宣武醫院分院急救。宋主任指出,在近30年的統計中,北京的年平均雷暴日數為35.2天,且山區多於平原,雷電的高發地帶多集中在郊區,且以延慶、密雲、懷柔、門頭溝等多山區為較多,這主要是由於山區地形所致。宋主任提醒市民,在雷雨天氣市民在室內要關好門窗,切記不要站在陽台。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的電視、電話、計算機等電器,且最好拔掉電源插頭。由於水會導電,所以切勿洗澡,特別是不能使用太陽能熱水器洗澡。為防止間接雷擊,盡量不要接觸金屬管線,如水管、暖氣管、煤氣管等。學生在校時,如正在參加體育活動,要立即停止,並切斷閉路電視、衛星接收等進入教室的信號線、電源線。市民在戶外活動時如遇到雷雨天氣,應盡快躲入建築物或車內,並盡量不使用手機。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如果正在曠野游玩時發生雷電,應遠離樹木、電線杆、鐵塔、煙囪等高建築物,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高爾夫球杆等扛在肩上,不宜騎摩托車、自行車或奔跑。在戶外防雷時,要盡量降低自己的高度,躲避在低窪處,或尋找比自己高的地點旁避雷。宋主任強調:“喜愛到郊區游玩的驢友要特別注意學習防雷知識,在遇到雷雨天時不應只顧欣賞美景,應盡快找到庇護場所。很多雷擊事件往往都是由於防雷知識缺乏所致。”(記者 荀覓)附:野外避雷常識——雷暴最初通常是由小塊積雲開始的,然後迅速發展,經過濃積雲發展時期並進入成熟的積雨雲階段,它是一種猛烈的、惡劣而急劇變化的天氣。野外活動人員應注意以下幾點:1、當積雨雲開始堆積並且變黑時就有可能發生雷暴。2、雷暴通常持續時間很短,要保持鎮靜,不要害怕,留在可躲避的地方。閃電的危險性在於擊穿物體和人體,引起火災,以及所產生的雷聲震破人的耳膜。應該記住:1、汽車往往是極好的避雷設施,可以在閃電時躲在汽車裡。2、最好的防護場所就是洞穴、溝渠、峽谷或高大樹叢下面的林間空地。3、如果在露天下,應蹲在離開孤立大樹的高度的兩倍距離之處。4、當你感覺到電荷時,即頭發豎起或皮膚顫動時,那很可能就是受到電擊,要立即倒在地上,施以自我保護。5、如果在孤立的凸出物附近躲避,則該凸出物的頂部至少應高出自己的頭部15--20米。6、離開垂直的牆壁或懸崖,應避開裸露的山峰和山脊以及平坦的開闊地形。7、避開地裂縫、成片地衣以及懸空岩石。8、萬不得以,可以坐在散亂的石塊中間。9、在地勢險要處要用繩子把自己拴祝10、如果進洞避雷,應離開所有垂直岩壁3米以外以免岩壁導電傷人。山洪大雨時,由於降水很急,使得地表來不及吸收雨水,動土與岩石也難以阻止雨水下泄,這些會加劇山洪的威脅。所以當雷暴活動加劇時,要避開最易聚水的長溝或河床以下的平坦延伸地帶。離開易受洪水淹沒的地區,必要時應棄裝向較高地帶轉移,同時注意不要試圖徒步涉過已達膝蓋的溪流。天氣條件能使體溫升高或降低而影響人的健康。影響最大的三個天氣因素是溫度、風速和相對濕度。在寒冷的條件下,溫度的影響和風的影響是分不開的,兩者往往同時使人失去熱量,而且濕透的衣服保溫值會下降90%。所以,要在寒冷的環境裡生存下來的簡而易行的辦法就是保持適當的運動而又不出汗。在炎熱而潮濕的環境中,人會發生疲勞、頭痛、食欲減退、失眠、嚴重脫水以及全身乏力、熱痙攣等現像,應注意避開在這種氣候條件下的野外活動。11、野外雷雨天一定不要使用手機。上次台灣游客在箭扣就是打手機引來雷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