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說巴黎是法蘭西熱鬧而華麗的門面,那些散落於法國各處的古老小鎮則像是“法蘭西制造”的工廠,正是這些充滿歷史感與靈性的小村落成就了法蘭西民族。千年歲月的打磨賦予古鎮一種深入人心、穿透肺腑之美。它們謙遜、安靜而平和地散落於城市的喧囂之外,就像一本靜靜攤開的史書,等著人們去發現與解讀那屬於法蘭西民族的真正的歷史。游走在鄉村教堂的尖塔之間,感受的是一個徹底敞開了心扉的法蘭西,是支撐起巴黎和整個法蘭西民族的最為本質和純粹的法蘭西精神。
●瓦朗日維爾鎮:藝術家鐘愛的隱居之地
這個隱藏在樹木之後的美麗村莊很容易被一些人錯過,也許只有細心的游客,才能夠在樹木蔥籠的海崖上看到路邊富麗堂皇的市政廳。這也正是瓦朗日維爾的特點:在繁茂的樹木之間分布著精心設計的、優美別致的別墅建築,樹木也是精心設計栽種的,目的是為了使別墅各自獨立、相互隔離。
瓦朗日維爾鎮遠離塵囂、隱居式的社區生活基調吸引了眾多的藝術家到此居祝從19世紀就有畫家伊薩貝、柯羅和莫奈,緊接著是上個世紀的許多現代主義的著名人物,包括喬治·布拉克、康定斯基、阿爾普和萊熱,他們中的許多人還在這裡購買了房產。藝術家們喜歡的是這裡別墅之間相互隔離的格局,而且小鎮高居於海崖之上,不會受到每日趕著牲畜來到海邊的牧人的干擾。
勒·瓦斯·戴·穆特埃的別墅建築和花園在諾曼底海岸構成了一個特殊的整體。花園的設計思想來自於英國。29歲的艾德溫·盧泰恩在1898年設計了這座別墅建築,花園則是傑凱爾的作品。這個庭院設計成為兩位藝術家最和諧的合作作品。這是一個不可錯過的景點,勒·瓦斯·戴·穆特埃花園一直以引進的各種國外的花卉珍品為傲,在春天和夏天,奇花異草爭相開放,異常美麗。
小鎮的教堂很有名,它的彩繪玻璃窗是由法國著名畫家喬治·布拉克繪制的,喬治·布拉克曾在此居住,並葬在離教堂不遠處的水手公墓,與他一起安葬在此的還有音樂家阿爾伯特,羅素以及劇作家波爾托·裡厄。從墓地還可以看到極其壯麗的大海與峭立的崖岸相融的景色。
●吉維尼小鎮:畫家莫奈晚年定居之地
坐落在巴黎西邊的吉維尼小鎮,因莫奈在此度過了晚年的時光而著名。如今前來造訪這個安靜的河邊小鎮的游客,大多也是因此而來。這裡離巴黎只有55公裡,當年畫家克勞德·莫奈乘火車經過的時候,這個寧靜的地方吸引了他的注意並多次將他帶到諾曼底的海邊。莫奈43歲時在吉維尼小鎮租了一座房子並定居下來,他那龐大的家族也在此生根。
莫奈在1890年創作了一系列描繪干草堆的作品,這些已經成為不朽形像的干草堆,在這個村子周圍的田地中處處可見,小鎮的獨特景致給了畫家豐富的創作靈感。他的花園的底部就是厄普特(Epte)河,他經常劃著獨木舟在黎明時分出發,陶醉於日光與河水漸漸交融的景像中。1892年,莫奈逐漸得到人們的承認,開始變得富有,他因此購買了租住房屋的房產和周圍足夠大的地方來修建他那著名的水上花園。莫奈在一生的創作中,一直在提高自己的洞察力,深入地研究周圍的一切事物。他每天都要花很多的時間進行創作,並且一直堅持戶外寫生。晚年的莫奈因為身體狀況的限制,無法去野外,只好把畫架搬到居室前的花園裡進行創作。僅僅以花園中的睡蓮為題材,莫奈就創作了250幅畫,其中不乏一些莫奈最為傑出的作品,這個花園因此而為世界所知。如今,這裡已經成為小鎮最吸引人的景點。花園中的睡蓮連同月亮橋、紫藤和垂柳一起成為了他一直崇拜的日本繪畫的化身。莫奈以86歲高齡去世後,被安葬在聖·拉德貢德墓園,這個墓園就分布在以莫奈的名字命名的街道兩旁。
如今,每年都會有上萬的游客到這裡參觀。莫奈的故居以當初莫奈所喜愛的色系裝潢,還保留著莫奈的畫室及裝飾著風俗珍藏品的餐室。
●裡昂拉福雷鎮:最具風情的17世紀古鎮
裡昂拉福雷鎮雖然規模很小,但卻富有諾曼底風格。小鎮大部分的建築都是17世紀遺留下來的傳統的半木結構房屋。
這是一個既有地區中心的優雅又少了匆匆忙忙的喧囂的迷人的古鎮。《包法利夫人》生活中的原型,就是在裡昂拉福雷附近度過了她那狂風暴雨般的生活。因此,有兩位法國電影大師,都曾經把小鎮廣場上結實的木結構大廳和廣場周圍的房屋攝入鏡頭,作為他們拍攝的法國文學大家福樓拜的名著《包法利夫人》的背景。除此之外,小鎮美麗的風景也吸引了很多其它題材的電影在此拍攝。
小鎮被一座小山從森林中的空地中分隔出來,在這座小山上,諾曼底的公爵們在12世紀修建了一座巨大的城堡,隨後,村落就在城堡的周圍發展起來。雖然現在城堡已經完全消失了,但是它的位置卻仍然可以非常清晰地辨認出來。城堡的位置就在村子的中心,一個遺留下來的綠色的圓圈被一圈接近圓形的石房子圍繞著。這些早期的房子在開始的時候得到了城堡圍牆的庇護,現在城堡消失,它們卻得以完好地保存下來。小鎮中曾有3個磨坊,小鎮街道的名稱中還保留著它們的痕跡。在大革命之前3個磨坊都直接歸屬於法國皇室,直到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磨坊一直在為小鎮供電。
小鎮周圍是一片山毛櫸樹林。走出小鎮,很快就會置身於樹林中,這裡的幽靜氛圍與清新的空氣讓人得到完全的放松。樹林的美隨著季節的變化而變化,尤其在秋季,那艷麗的色彩與成熟的山毛櫸堅果使這片樹林分外美麗,令人難忘。
●特雷吉爾鎮:古樸山居小鎮
特雷吉爾是一個山居小鎮,坐落在喬迪河和戈文迪河的交彙處,人口不多,盛產美酒和玉米,並通過小鎮的港口出口到其他的國家。特雷吉爾有1400多年的建鎮歷史。大約在公元6世紀,僧侶們在這裡建起了修道院,之後,開始有人來這裡定居,並在修道院四周建造起房屋,漸漸形成村落。
公元9世紀,維京人向歐洲大陸發起了襲擊,這個與外海相連的小鎮不可避免地遭遇了維京人的劫掠。但是基督徒們很快又回到這裡,重建了村莊,現在的那座令特雷吉爾聞名的大教堂大部分都是在14、15世紀建成的。
16世紀,宗教戰爭爆發,特雷吉爾公開支持胡格諾派,因此在1589年,特雷吉爾遭到了天主教軍隊的圍攻,開始衰落與蕭條。即使如此,很多那個時期或更早期的優美建築都保存了下來。這些房屋不但形式多樣,而且使用的材料也各不相同,有些是用石頭建成,有些是半木制結構房屋,小鎮的大街兩旁分布著布列塔尼最好的半木結構房屋。這些房屋的維護狀況良好,木頭都被刷上鮮亮的顏色,十分漂亮。
●巴尼奧勒德洛訥鎮:溫泉療養地
巴尼奧勒德洛訥的起源應該歸功於幾個世紀以前在這裡發現了有治療作用的溫泉。有關這個溫泉,還有一個有趣的傳說:泰西的郡主於蓋將一匹已不能干活的老馬放回森林中。幾天之後,那匹馬又歡蹦亂跳地回來了。於蓋騎上馬,老馬將他帶到一個地方,於是,巴尼奧勒泉被發現了。浸泡了幾次之後,於蓋感到了力量的增加,青春的活力又回到他的身上。後來,於蓋娶妻,並生下了許多子女。當然,溫泉並不能提高人的生育能力,但巴尼奧勒泉對於風濕病的治療效果,使這裡出現了許多研究所和福利院。
巴尼奧勒德洛訥的溫泉水溫達到30攝氏度,含有多種礦物質,患者浸泡著溫泉,在山谷新鮮的空氣和寧靜的氣氛中漸漸復原。溫泉中心附近有一片保存完好的林地,這裡正是傳說中那匹識途老馬穿過的地方,這是一片迷人的樹林,溫泉的熱氣使這裡的空氣異常清新,清晨時漫步其中,仿佛能夠感受那使人青春再現的奇妙功效。
鎮中心是一個蜿蜒的人工湖,湖邊是精心鋪就的沙石大道。湖邊游樂場有很多的游樂項目,人們可以跳舞,也可以玩投幣機。
巴尼奧勒德洛訥表現了與通常人們認識的法國古鎮完全不同的一面,但對於這個國家而言卻是同等重要的一個側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