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橋:在拉丁美洲的尼加拉瓜,有座泥橋,自重1噸多。據史料記載,這座橋建立於公元876年,至今完好無損。原來,這座橋是用一種當地人稱為火泥的特殊粘土堆成的。火泥呈紅色,凝固以後如鐵似鋼,風吹雨打不變形。
草橋:在秘魯阿普裡瑪克河一帶的印第安人,至今喜歡用一種草來架橋。每年4月是雨季,這一帶的依素草長得非常茂盛,人們用它擰成繩索,花3天時間就可架起一條能使用2年的橋。
塑料橋:美國的科學家們,研制成功一座跨度為30米,能通過輕型車和旅游車輛的塑料橋,它是用強度較高、質輕和富於彈性的工程塑料硅制成的。橋面一端固定在岸上,另一端可像地毯一樣鋪開和收卷。這種橋伸縮自如,使用方便,又不影響河面船只的正常通航。
智能結構橋:德國科學家建成一座智能結構橋。這種橋用玻璃纖維的復合材料建成。玻璃纖維中有光導纖維傳感器,變形用儀器自動監測。沒有變形時,進入和離開光導纖維的激光量相同。有彎曲變化時,一部分激光受阻折射。用電子儀器自動檢測激光強度的變化,就能夠准確指出橋梁內部出現裂縫等缺陷的位置及程度,從而保證交通安全。
紙橋:在美國有一座用一種新型的紙張建成的橋梁。這種紙裡混有金屬纖維,強度極高,如一張30平方釐米的紙,折疊起來,可經受住420公斤的拉力。這座紙橋的跨度為15米,寬為3米,能承受小轎車通行。
尼龍橋:保加利亞首都索非亞附近的尼沙瓦河上,橫跨著一座別具一格的尼龍橋。它由6根梯形尼龍梁構成。每根梁長14米。橋面上鋪設柏油。全橋總重為8噸。它比普通的橋壽命長、彈性強、重量輕、不怕腐蝕,但只宜人行。
充氣橋:它是由美國科學家首先研究成功的,橋身充氣以後,可通過180噸載重汽車。
長藤橋:西非幾內亞有座用42根長藤結成的軟橋,人走在上面,橋會變得彎彎曲曲,仿佛置身雲端之上,有飄飄欲仙的感覺。
鮮花橋:德國梅因滋市有一座鮮花橋。橋面像花園一樣,築有各色花壇,花壇裡有鮮花和綠草,並有長凳,供人休息。
沙岩橋:在美國亞利桑那州和猶他州交界處的白霍山西北,有一座天然拱形石橋。這座橋高出水面94米,跨度達84米,橋身由粉紅色的沙岩構成,遠望宛如雨後一彎彩虹。當地印第安人稱之為“彩虹橋”。